- 诗句
- 汶上掩柴扉
- 拼音
- wèn shàng yǎn chái fēi
- 平仄
- 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五微、去声五未
- 上一句
- 知君少得意
- 下一句
- 寒食仍留火
「汶上掩柴扉」出自:《别崔少府》
知君少得意,汶上掩柴扉。寒食仍留火,春风未授衣。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皆言黄绶屈,早向青云飞。借问他乡事,今年归不归。
「汶上掩柴扉」作者: 高适
「汶上掩柴扉」辞典释义
◎ 汶上的意思
⒈ 汶水 之北。泛指 春秋、战国 时期 齐国 之地。 《论语·雍也》:“季氏 使 閔子騫 为 费 宰。
引閔子騫 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復我者,则吾必在 汶 上矣。’”
何晏 集解:“去之 汶水 上,欲北如 齐。”
杨伯峻 注:“桂馥 《札朴》云:‘水以阳为北,凡言某水上者,皆谓水北。’”
后人常用为隐居的典故。 三国 魏 应璩 《与从弟君苗君胄书》:“营宅滨 洛,困於嚣尘;思乐 汶 上,发於寤寐。”
唐 杜甫 《奉寄高常侍》诗:“汶 上相逢年颇多,飞腾无那故人何。”
宋 曾巩 《贺熙宁四年明堂礼毕大赦表》:“臣心係北辰,身縻东土。永怀故事,难求 汶 上之图;独运清尘,方嘆《周南》之滞。”◎ 掩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掩·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淹上聲。【說文】斂也。小上曰掩。【增韻】遮也。【禮·月令】仲夏,君子齊戒,處必掩身。【註】掩,猶隱翳也。【又】孟冬是察阿黨,則罪無有掩蔽。
又乗其不備而覆之曰掩。【禮·曲禮】大夫不掩羣。【疏】禽獸羣聚,則多不可掩取之。【前漢·貨殖傳】掘冢搏掩。【註】博擊掩襲,取人物也。一說博,六博也。掩,意錢之屬。一曰撫也。【爾雅·釋訓】矜憐撫掩之也。【郭璞註】撫掩猶撫拍,謂慰恤也。又閉也。【韓愈詩】獨宿門不掩。又【揚子·方言】止也。又同也。江淮南楚之閒曰掩。【韻會】或作揜。又【集韻】烏感切,庵上聲。覆取也。與揜同。又於贍切,淹去聲。繅絲以手振出緒也。或作。通作淹。又乙業切,音浥。打也。掩本字。字頭从作。◎ 柴扉的意思
⒈ 柴门。亦指贫寒的家园。
引南朝 梁 范云 《赠张徐州稷》诗:“还闻稚子説,有客款柴扉。”
唐 李商隐 《访隐者不遇成二绝》之二:“城郭休过识者稀,哀猿啼处有柴扉。”
《西游记》第六七回:“长老欣然促马,至庄门外下马,只见那柴扉紧闭。”
清 吴伟业 《和王太常西田杂兴韵》:“乱后归来桑柘稀,牵船补屋就柴扉。”
洪深 《申屠氏》第三本:“方蛟 叫门,柴扉半启,走出一个庄客。”
总述:诗句汶上掩柴扉出自《别崔少府》。作者是唐朝诗人高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