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烟霞嶂几重

诗句
烟霞嶂几重
拼音
 yān xiá zhàng jǐ zhòng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声二肿、上平二冬、去声二宋
上一句
兰若山高处
下一句
冻泉依细石

「烟霞嶂几重」出自:《谒真谛寺禅师》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烟霞嶂几重」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烟霞嶂几重」辞典释义

◎ 烟霞的意思

⒈  亦作“烟霞”。

⒉  烟雾;云霞。

南朝 齐 谢朓 《拟宋玉<风赋>》:“烟霞润色,荃荑结芳。”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伊烂拏钵伐多国》:“含吐烟霞,蔽亏日月;古今仙圣,继踵栖神。”
《云笈七籤》卷三三:“青童侍卫,玉女歌扬;腾躡烟霞,綵云捧足。”
明 张居正 《潇湘道中》诗:“我前拥烟霞,我后映松竹。”
清 梁章鉅 《归田琐记·小李将军画卷》:“卷中烟霞縹緲,钩勒精严。”

⒊  泛指山水、山林。

南朝 梁 萧统 《锦带书十二月启·夹钟二月》:“敬想足下,优游泉石,放旷烟霞。”
唐 杨炯 《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不扫一室,自怀包括之心;独守大玄,且忘名利之境。于时 魏特进、房僕射、杜相州 等,并以江海相期,烟霞相许。”
元 乔吉 《绿幺遍·自述》曲:“时时酒圣,处处诗禪,烟霞状元,江湖醉仙。”
王闿运 《湘绮楼论唐诗》:“王维 继之以烟霞, 唐 诗之逸,遂成芳秀。”

⒋  指红尘俗世。

明 叶宪祖 《鸾鎞记·秉操》:“一会价鼓琴邀夜月,一会价看鹤舞閒云,不与那烟霞廝浑。”
清 孙枝蔚 《寿张康侯母晏太夫人》诗之二:“将母琴堂饌未奢,非关 陶令 弃烟霞。”

⒌  特指吸鸦片时喷出的烟团。参见“吞云吐雾”。

《黑籍冤魂》第七回:“一班幕宾跟班、衙役皂隶,都是一榻烟霞,这个衙门,简直变做了一个烟馆了。”

◎ 嶂的意思

【寅集中 • 山】嶂·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集韻】【韻會】之亮切,音障。山之高險者。【廣韻】峰嶂。【增韻】山峰如屏嶂也。【沈約·鍾山詩】崚嶒起靑嶂。
【遊沈道士館詩】山嶂遠重疊。
楚漢陽有臨嶂山。

◎ 几的意思

【子集下 • 几】几·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
(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說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
【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物無多,亦曰無幾。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 重的意思

【酉集下 • 里】重·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柱用切【集韻】【韻會】儲用切,音緟。【說文】厚也。【增韻】輕之對也。【易·繫辭】夫茅之爲物薄,而用可重也。【禮·王制】輕任幷,重任分。
【廣韻】更爲也。【博雅】重,再也。
難也。【戰國策】臣之所重處重留也。【註】重,猶難也。【前漢·淮南王傳】文帝重自切責之。【註】如淳曰:重,難也。
貴也。【戰國策】張儀之殘樗里疾也,重而使之。【註】重,猶貴也。
尊也。【禮·祭統】所以明周公之德,而又以重其國也。【註】重,猶尊也。
尚也。【禮·緇衣】臣儀行不重辭。【註】重,猶尚也。【疏】爲臣之法,不尚虛華之辭。
數也。【左傳·襄四年】武不可重,用不恢于夏家。【註】重,猶數也。
甚也。【禮·檀弓】子之哭也,壹似重有憂者。【戰國策】今富摰能而公重不相善也。【註】重猶甚也。
【淮南子·汜論訓】古者,人醇,工龎,商朴,女重。【註】女重,貞正無邪。
【戰國策】軍重踵高宛。【註】重,輺重也。【前漢·張耳餘傳】從閒路絕其輺重。
星名。【博雅】歲星謂之重星。
縣名。【前漢·地理志】重平縣,屬渤海郡。
山名。【山海經】有重隂之山。
木名。【博雅】重皮,厚朴也。
【集韻】【韻會】柱勇切【正韻】直隴切,音。【集韻】厚也,善也,愼也。【五音集韻】多也。【韻會】毛氏曰:凡物不輕而重,則上聲。因其可重而重之,與再重、鄭重,皆去聲。○按《說文》柱用切,厚也,卽與輕重義同。《集韻》柱勇切,愼也,卽與鄭重義同。上去雖有二音,無二義。古人三聲通用,必謂上去異訓,不可通押,此宋人拘泥之過也。
【廣韻】直容切【韻會】傳容切,音褈。【廣韻】複也,疊也。【易·乾卦】九三重剛而不中。【疏】上下俱陽,故重剛也。【書·舜典】重華協于帝。【禮·禮器】天子之席五重,諸侯之席三重,大夫再重。【楚辭·九辯】豈不鬰陶而思君兮,君之門以九重。
穀名。【詩·豳風】黍稷重穋。【傳】後熟曰重。【釋文】重,直容切,先種後熟曰重。
作穜,音同。
多也。【左傳·成二年】重器備。【註】重,猶多也。【釋文】直恭切。
累也。【詩·小雅】無思不憂,祇自重兮。【箋】重,猶累也。【釋文】直龍切,又直用切。
【爾雅·釋天】太歲在辛曰重光。【釋文】直龍切。
地名。【左傳·僖三十一年】臧文仲往宿於重館。【註】高平方與縣西北有重鄕城。【釋文】直龍切。
車名。【詩·衞風】猗重較兮。【傳】重較,卿士之車。【釋文】直恭切。
屋承霤也。【禮·檀弓】池視重霤。【疏】重霤,屋承霤也,以木爲之。【釋文】直容切。
地名。【左傳·襄十七年】衞孫蒯田于曹隧,飮馬于重丘。【註】重丘,曹邑。
人名。【書·呂】乃命重黎。【傳】重卽羲,黎卽和。【釋文】直龍切。
姓。【正字通】重黎之後,明有重省。
神所依也。【禮·檀弓】重主道也。【註】始死未作主,以重主其神也。重旣虞而埋之,乃復作主。【疏】言始死作重,猶若吉祭本主之道。主者,吉祭,所以依神。在喪重亦所以依神,故云重主道也。
【正韻】徒紅切,音同。與穜同。穀名。
與童同。【禮·檀弓】與其鄰重汪踦往,皆死焉。【註】重當爲童未冠者之稱。【釋文】重,音同。
【正韻】之仲切,音衆。【前漢·匈奴傳】不如重酪之便美。【註】重,乳汁也。本作潼。
【韻補】叶直良切,音長。【道藏歌】神暢感寂庭,默思徹九重。靈歌理冥運,百和結朱章。

总述:诗句烟霞嶂几重出自《谒真谛寺禅师》。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