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吾谋适不用

诗句
吾谋适不用
拼音
 wú móu shì bù yòng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去声二宋
上一句
孤城当落晖
下一句
勿谓知音稀

「吾谋适不用」的意思,全诗译文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政治清明时代绝无隐者存在,为朝政服务有才者纷纷出来。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连你这个像谢安的山林隐者,也不再效法伯夷叔齐去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你应试落弟不能待诏金马门,那是命运不济谁说吾道不对?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去年寒食时节你正经过江淮,滞留京洛又缝春衣已过一载。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我们又在长安城外设酒饯别,同心知己如今又要与我分开。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你行将驾驶着小船南下归去,不几天就可把自家柴门扣开。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远山的树木把你的身影遮盖,夕阳余辉映得孤城艳丽多彩。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你暂不被录用纯属偶然的事,别以为知音稀少而徒自感慨!

「吾谋适不用」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吾谋适不用」作者:

王维(701─761),字摩诘,祖籍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九岁知属辞,十九岁应京兆府试点了头名,二十一岁(开元九年)中进士。任大乐丞。但不久即因伶人越规表演黄狮子舞被贬为济州(在今山东境内)司功参军。宰相张九龄执政时,王维被提拔为右拾遗,转…

「吾谋适不用」辞典释义

◎ 吾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吾·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五乎切【集韻】【韻會】【正韻】訛胡切,音梧。【說文】我自稱也。【爾雅·釋詁】吾,我也。【左傳·桓六年】我張吾三軍,而被吾甲兵。【楚辭·九章註】朱子曰:此篇多以余吾稱,詳其文意,余平而吾倨也。
【廣韻】御也。執金吾,官名。【前漢·百官公卿表】中尉,秦官,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執金吾。【註】師古曰:金吾,鳥名也,主辟不祥。天子出行,職主先導,以禦非常,故執此鳥之象以名官。
【後漢·百官志】執金吾掌宮外戒司非常水火之事,月三繞行宮外,及主兵器。吾猶禦也。【註】應劭曰:執金革,以禦非常。
【集韻】棒名。【古今注】金吾,車輻棒也。漢官執金吾,吾,止也,執金革禦非常也,以銅爲之,黃金塗兩末謂之金吾,御史大夫司隷校尉亦得執焉。○按顏應二說,及古今注凡三義,各不相同,今存之。
昆吾,國名。【詩·商頌】昆吾夏桀。【箋】已姓。
地名。【前漢·揚雄傳】武帝廣開上林,南至宜春鼎湖,御宿昆吾。【註】晉灼曰:昆吾,地名,有亭。
鍾吾,國名。漢爲司吾縣。【左傳·昭二十七年】公子燭庸奔鍾吾。【前漢·地理志】東海郡司吾縣。
番吾,番音蒲,卽漢蒲吾縣。【史記·蘇秦傳】秦甲渡河踰漳,據番吾。【註】徐廣曰:常山有蒲吾縣。正義曰:疑古番吾公邑也。
余吾,蠡吾,朱吾,已吾,皆縣名。【前漢·地理志】上黨郡余吾縣,涿郡蠡吾縣,日南郡朱吾縣。【後漢·郡國志】留郡已吾縣。
伊吾,地名。【後漢·西域傳】伊吾,舊膏腴之地。
余吾,水名。【前漢·匈奴傳】北橋余吾。【註】師古曰:於余吾水上作橋。
【正字通】伊吾,除哦聲,亦作咿唔。
姓。【廣韻】漢有廣陵令吾扈。
複姓。五氏,徐吾以鄕爲氏。鍾吾,昆吾以國爲氏。由吾,由余之後。
古有肩吾子,隱者。
【正字通】借爲支吾。與枝梧通。
【集韻】【類篇】牛居切,音魚。【晉語】暇豫之吾吾。【註】吾讀如魚,吾吾,不敢自親之貌。
山名。【史記·河渠書】功無已時兮吾山平。【註】徐廣曰:東郡東阿有魚山,或者是乎。
【廣韻】五加切【集韻】牛加切,音牙。允吾,縣名。【前漢·地理志】金城郡允吾縣。【註】應劭曰:允吾,音鈆牙。
【讀書通】童通作吾。【管子·海王篇】吾子食鹽二升少半。【註】吾子,謂小男小女也。【正字通】古本管子作童。

◎ 谋的意思

【酉集上 • 言】谋·康熙筆画:16·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莫浮切【集韻】【韻會】迷浮切,音牟。【說文】慮難曰謀。【爾雅·釋言】心也。【註】謀慮以心。【廣雅】議也。【玉篇】計也。【字彙】咨難慮患曰謀。【易·訟卦】君子以作事謀始。【疏】凡欲興作其事,必先謀慮其始。【書·洪範】聰作謀。【傳】度也。【詩·小雅】周爰咨謀。【傳】咨事之難易爲謀。【左傳·宣十四年】貪必謀人。【疏】計謀也。
【襄四年】咨難爲謀。【註】問患難也。【前漢·藝文志】權謀者,以正守國,以奇用兵。【晉書·法志】二人對議謂之謀。
謀面。【書·立政】謀面用丕訓德。【傳】謀面者,謀人之面貌也。
謀主。【左傳·昭九年】民人之有謀主也。【註】民人謀主,宗族之師長。
菜名。【本草綱目】蒔蘿,一名慈謀勒。李時珍曰:番言也。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疏】《孝經緯》云:神農之樂曰《下謀》。
官名。【金史·百官志】諸謀克,从五品,掌撫輯軍戸,訓練武藝。
姓。【風俗通】周卿士蔡公謀父之後,以字爲氏。
通作規。詳規字註。
叶謨悲切,音眉。【詩·衞風】氓之蚩蚩,抱布貿絲。匪來貿絲,來卽我謀。
叶莫徒切,音模。【詩·小雅】民雖靡膴,或哲或謀。【註】膴音呼。
叶况于切,音吁。【焦氏·易林】公淺愚,不受深謀。
叶滿補切,音母。【詩·小雅】彼譖人者,誰適與謀。取彼譖人,投畀豺虎
叶莫故切,音暮。【傅鶉觚·馬皇后贊】作后作母,帝諮厥謀。國賴內訓,家應顯祚。

◎ 适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适·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1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施隻切,音釋。【說文】之也。【廣韻】往也。【正韻】如也,至也。【詩·鄭風】適子之館兮。【禮·曲禮】將適舍,求毋固。
【廣韻】樂也。【正韻】安便也,自得也。【詩·鄭風】適我願兮。【莊子·大宗師】適人之適,不自適其適。
從也。【書·多士】惟我事不貳適。【註】言割殷之事無私心,一于從帝而無貳也。【左傳·昭十五年】民知所適。
【正韻】適然,猶偶然也。【書·康誥】乃惟眚災適爾。【註】適,偶也。
事之常然者。亦曰適然。【前漢·贾誼傳】以是爲適然耳。
【韻會】適來,猶爾來也。
甫爾之辭。【唐書·武元衡傳】適從何來。
【廣韻】善也。【韻會】貢得其人曰適。【前漢·武帝紀】貢士有一適,再適,三適。
【正字通】關西謂補滿曰適。【前漢·黄霸傳】馬不適士。【註】馬少士多,不相補滿。
【玉篇】女子出嫁也。
【廣韻】都歷切【集韻】【韻會】丁歷切,音的。與嫡同。【詩·大雅】天位殷適。【註】殷適,殷之嫡嗣也。【禮·檀弓】扶適子,南面而立。
適士,上士也。【禮·祭法】適士二廟。
適室,正寢也。【禮·檀弓】哭之適室。
【韻會】主也,專也。【論語】無適也。【詩·衞風】誰適爲容。
【小雅】誰適與謀。
【集韻】【韻會】亭歷切【正韻】杜歷切,音狄。與敵同。【禮·燕義】君獨升立席上,西面特立,莫敢適之義也。【史記·田單傳贊】始如處女,適人閉戸。後如脫兔,適不敢距。
【集韻】陟革切,音摘。與謫同。【詩·商頌】勿予禍適。
《孟子》人不足與適也。
【集韻】他歷切,音惕。適適然,驚貌。【莊子·秋水篇】適適然驚。
【集韻】之石切,音隻。往也。
叶式吏切,音世。【揚子·太經】銳首銳于時,得其適也。銳東亡西,不能迴避也。
叶式列切,音設。【韓愈·進學解】紆餘爲姸,卓犖爲傑。較短量長,惟器是適。
叶施灼切,音爍。【陸機·演連珠】煙出夫火,非火之和。情生于性,非性之適。故火壯則煙微,性充則情約。

◎ 不用的意思

⒈  不听从;不采纳。

《管子·小匡》:“於子之乡,有不慈孝於父母,不长弟於乡里,骄躁淫暴,不用上令者,有则以告。”
《史记·五帝本纪》:“蚩尤 作乱,不用帝命。於是 黄帝 乃徵师诸侯,与 蚩尤 战於 涿鹿 之野,遂禽杀 蚩尤。”
清 任泰学 《质疑·周易》:“世固有不用其言,而又不许其引退者,正君子之困也。”

⒉  不应用;废弃。

《商君书·靳令》:“六蝨不用,则兵民毕竞劝而乐为主用。”

⒊  不为所用。

《管子·权修》:“举事不成,应敌不用。”

⒋  不必;无须。

唐 王昌龄 《别皇甫五》诗:“溆浦潭阳隔 楚 山,离尊不用起愁颜。”
宋 苏轼 《刁同年草堂》诗:“主人不用怱怱去,正是红梅著子时。”
明 李贽 《与曾继泉》:“我 黄宜人 虽然回归,我实不用牵挂,以故我得安心寓此,与朋友嬉游也。”
金近 《黑心魔术家》:“他自己能变钞票,那就不用变魔术挣钱了。”

⒌  中医术语。肢体失去活动能力谓之不用。

《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中风总括》:“风从外中伤肢体,痰火内发病心官,体伤不仁与不用,心病神昏不语言。”

总述:诗句吾谋适不用出自《送綦毋潜落第还乡》。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