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君应厌卧郡斋中

诗句
君应厌卧郡斋中
拼音
 jūn yīng yàn wò jùn zhāi zhōng
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一东、去声一送
上一句
我亦思归田舍下
下一句
好相收拾为闲伴

「君应厌卧郡斋中」出自:《答刘和州禹锡》

换印虽频命未通,历阳湖上又秋风。不教才展休明代,
为罚诗争造化功。我亦思归田舍下,君应厌卧郡斋中
好相收拾为闲伴,年齿官班约略同。

「君应厌卧郡斋中」作者: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

「君应厌卧郡斋中」辞典释义

◎ 君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君·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 应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应·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3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陵切,音膺。【說文】當也。从心聲。【徐曰】,鷹字也。本作,今作應。
料度辭也。【唐詩】應須,祇應,皆是也。
【周語】其叔父實應且憎。【註】猶受也。
國名。【括地志】故應城,因應山爲名,在汝州葉縣。
姓。出南頓,本周武王後。【左傳·僖二十四年】邗晉應韓,武之穆也。漢有應曜,與四皓偕隱,曜獨不出,八代孫應劭,集解漢書。
通作膺。【書·武成】誕膺天命。【註】當也。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證切,音譍。【集韻】答也。【廣韻】物相應也。【易·咸卦】二氣感應以相與。
樂名。【周禮·春官·笙師應樂註】應長六尺五寸,象柷,有椎連底,左右相擊,以應柷也。【樂書】應樂,猶鷹之應物,其獲也小,故小鼓小舂謂之應,所以應大也。小鼙曰應鼓。【周禮·春官·小師】擊應鼓。【註】鼙也。
天子之門曰應門。【詩·大雅】廼立應門。【註】正門也。
州名。鴈門地,唐置應州。
叶於容切,音雍。【易·蒙卦】童蒙求我,志應也。初筮告,以剛中也。【陸賈新語】事以類相從,聲以音相應。◎按應字,向來經史皆作平去二音。《正字通》止作去聲,誤。

◎ 厌的意思

【子集下 • 厂】厌·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2

【唐韻】於葉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饜入聲。【說文】笮也。从厂,聲。【徐曰】笮,鎭也。壓也。一曰伏也。【左傳·昭二十六年】將以厭衆。【前漢·杜鄴傳】折衝厭難。【註】厭者,壓也。鎭壓難,使之銷靡也。
【正韻】順從貌。【荀子·儒效篇】天下厭然猶一也。
【增韻】禳也,當也。【史記·高祖紀】於是因東游以厭之。
合也。【周禮·春官巾車】王后厭翟。【註】次其羽,使相迫也。
損也。【左傳·文二年】及晉處父盟以厭之。【註】厭猶損也。
【儀禮·鄕飮酒禮】賔厭介入門左。【註】推手曰揖,引手曰厭。【疏】引手曰厭者,以手向身引之。
【廣韻】惡夢也。
【集韻】厭次,地名。
【集韻】或作壓。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於豔切,饜去聲。【集韻】足也。【詩·周頌】有厭其傑。【註】厭,受氣足也。【前漢·王莽傳】克厭上帝之心。【註】厭,滿也。
【韻會】厭,斁也。【詩·葛覃】服之無斁。註:厭也。
通作饜。【禮·曾子問】孔子曰:有隂厭,有陽厭。【註】厭是饜飫之義。
【唐韻】【集韻】於琰切。【正韻】於檢切,音掩。【荀子·解蔽篇】厭目而視者,視一以爲兩。
【正韻】惡也。【論語】天厭之。
【廣韻】厭,魅也。別作魘。【韓愈·游湘西寺詩】怵惕夢成魘。
【正韻】與黶同。與掩藏之掩同音。【禮·大學】見君子而后厭然。【註】厭讀爲黶。厭,閉藏貌。
【集韻】於鹽切,音㤿。同懕。【說文】安也。【詩·小雅】厭厭夜飮。【秦風】厭厭良人。【註】安靜也。
【正韻】同。【左傳·昭二十八年】屬厭而已。【杜預註】言小人之腹飽,猶知厭足。
【集韻】【正韻】乙甲切,音押。【前漢·劉向傳】抑厭遂退。【註】師古曰:厭,音乙甲反,謂不伸也。
【荀子·儒效篇】厭旦於牧之野。【註】厭,猶臨也。謂於將旦之先也。
【正韻】通作壓。
【集韻】乙及切,音邑。厭邑,濕意。
【集韻】鄔感切,音暗。沈溺意。【莊子·逍遙遊】其厭也如緘。

◎ 卧的意思

【未集下 • 臣】卧·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2

【唐韻】吾賀切【集韻】【韻會】吾貨切【正韻】五箇切,音餓。【說文】休也。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僂也。【長箋】因休義借寐也。【廣韻】寢也。【釋名】化也,精氣變化,不與覺時同也。【禮·樂記】魏文侯問於子夏曰: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
【韻會】寢室曰臥。【後漢·宦者傳論】乃以張卿爲大謁者,出入臥內。
息也。【管子·白心篇】臥名利者寫生危。【註】息其名利之心,則無危生之累也。

◎ 郡的意思

【酉集下 • 邑】郡·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7

【唐韻】渠運切【集韻】【韻會】【正韻】具運切,羣去聲。【釋名】郡,羣也。人所羣聚也。【韻會】《說文》云:周制,天子地方千里,分爲百縣,縣有四郡,是縣大而郡小也。秦幷天下,置三十六郡,以統其縣。漢遂因之。自隋唐以來,廢置不一。宋元設府于州,明制屬州於府,而郡之名遂廢。

◎ 斋的意思

【卯集下 • 文】斋·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篇海】同齋。

◎ 中的意思

【子集上 • 丨】中·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陟弓切【集韻】【韻會】【正韻】陟隆切,音忠。【書·大禹謨】允執厥中。【周禮·地官·大司徒】以五禮防民僞,而敎之中。【左傳·成十三年】劉子曰:民受天地之中以生。
【左傳·文元年】舉正於中,民則不惑。【註】舉中氣也。
司中,星名。在太微垣。【周禮·春官·大宗伯】以槱燎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
【前漢·律歷志】春爲陽中,萬物以生。秋爲隂中,萬物以成。
中央,四方之中也。【書·召誥】王來紹上帝,自服于土中。【註】洛爲天地之中。【張衡·東京賦】宅中圓大。
正也。【禮·儒行】儒有衣冠中。【周禮·秋官·司刺】以此三法者求民情,斷民中,施上服下服之罪。【註】斷民罪,使輕重得中也。
心也。【史記·韓安國傳】深中寬厚。
內也。【易·坤卦】黃裳元吉,文在中也。
【老子·道德經】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半也。【列子·力命篇】得亦中,亡亦中。【魏志·管輅傳】鼓一中。【註】猶言鼓一半也。
成也。【禮·禮器】因名山升中于天。【註】中,猶成也。燔柴祭天,告以諸侯之成功也。
滿也。【前漢·百官表】制中二千石。【註】謂滿二千石也。【索隱】漢制,九卿已上,秩一歲,滿二千石。
穿也。【周禮·冬官考工記】中其莖。【註】謂穿之也。
盛算器。【禮·投壺】主人奉矢,司射奉中。【註】士鹿中,大夫兕中,刻木如兕鹿而伏,背上立圓圈,以盛算也。
【禮·深衣註】衣有表者,謂之中衣。與衷通。
俚語。以不可爲不中。【蕭參希通錄】引左傳成公二年,無能爲役。杜預註:不中爲之役使。
【禮·鄕飲酒義】冬之爲言中也。中者,藏也。
姓。漢少府卿中京。
中行,中英,中梁,中壘,中野,皆複姓。
【廣韻】【集韻】【韻會】陟仲切,音妕。矢至的曰中。【史記·周本紀】養由基去柳葉百步,射之,百發百中。
著其中曰中。【莊子·達生篇】中身當心則爲病,猶醫書中風,中暑是也。
要也。【周禮·春官】凡官府鄕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註】謂治職簿書之要也。
應也。【禮·月令】律中大簇。【註】中猶應也。
合也。【左傳·定元年】季孫曰:子家子亟言於我,未嘗不中吾志也。
【類篇】【正韻】直衆切。與仲通。【禮·月令】中呂,卽仲呂,又讀作得。【周禮·地官】師氏掌國中失之事。【註】故書中爲得。陸德明云:中,杜音得。
【韻補】叶陟良切,音章。師古曰:古讀中爲章。【吳志·胡綜傳·黃龍大牙賦】四靈旣布,黃龍處中。周制日月,是曰太常。
叶諸仍切,音征。【劉貢父·詩話】關中讀中爲。【詩·大雅】泉之竭兮,不云自中。叶上頻。【班固·高祖泗水亭】天期乗祚受爵漢中。叶下秦。古東韻與庚陽通。俗讀中酒之中爲去聲。中與之中爲平聲。◎按《魏志·徐邈傳》:邈爲尚書郞,時禁酒。邈私飮沈醉,趙達問以曹事,曰中聖人。時謂酒淸爲聖人,濁者爲賢人。蘇軾詩:公特未知其趣耳,臣今時復一中之。則中酒之中,亦可讀平聲。《通鑑》:周宣王成中與之名,註:當也。杜詩:今朝漢社稷,新數中與年。則中與之中亦可讀去聲。

总述:诗句君应厌卧郡斋中出自《答刘和州禹锡》。作者是唐朝诗人白居易。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