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安危须共主君忧

诗句
安危须共主君忧
拼音
 ān wēi xū gòng zhǔ jūn yōu
平仄
平平平仄仄平平
韵脚
下平十一尤
上一句
玉帐牙旗得上游
下一句
窦融表已来关右

「安危须共主君忧」出自:《重有感》

玉帐牙旗得上游,安危须共主君忧
窦融表已来关右,陶侃军宜次石头。
岂有蛟龙愁失水,更无鹰隼与高秋!
昼号夜哭兼幽显,早晚星关雪涕收?

「安危须共主君忧」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安危须共主君忧」辞典释义

◎ 安危的意思

⒈  平安与危险。

《管子·参患》:“君主之所以尊卑,国之所以安危者,莫要于兵。”
晋 干宝 《晋纪总论》:“盖民情风教,国家安危之本也。”
宋 苏轼 《次韵李修孺留别》之一:“岂意青天扫云雾,尽呼黄髮寄安危。”
孙继先 《强渡大渡河》:“他肩上担着关系全军安危的担子哪。”

◎ 须的意思

【戌集下 • 頁】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3

【廣韻】錫兪切【集韻】【韻會】詢趨切,音需。【說文】面毛也。【易·賁卦】賁其須。【註】須之爲物上附者也。【疏】須上附于面。【釋名】頤下曰須。須,秀也。別作䰅。俗作鬚。
待也。【易·歸妹】歸妹以須。【詩·邶風】人涉卬否,卬須我友。
與通。【左傳·成十二年】日云莫矣,寡君須矣。【爾雅·釋詁】,待也。
資也,用也。與需通。【爾雅·釋獸須屬】獸曰釁,人曰撟,魚曰須,鳥曰狊。【疏】此皆氣倦體罷所須若此,故題云須屬也。
斯須,猶須臾也。【禮·樂記】禮樂不可斯須去身。
遲緩也。【左傳·成二年】子不少須,衆懼盡。【後漢·淸河孝王傳】且復須留。【註】《東觀記》須留,作宿留。
須女,星名。【史記·天官書·婺女註】正義曰:須女,四星。亦婺女,天少府也。須女,賤妾之稱,婦職之者。
國名。【春秋·僖二十二年】公伐邾,取須句。【公羊傳】作須朐。【前漢·地理志】東郡須昌縣,故須句國。
【左傳·定四年】分唐叔以密須之鼓。【史記·周紀】文王伐密須。【註】密須氏,姞姓之國。今安定隂密縣是也。
邑名。【詩·邶風】思須與漕。【傳】須、漕,衞邑。
【後漢·郡國志】南陽郡順陽有須聚。
菜名。【爾雅·釋草】須薞無。【疏】詩谷風,采葑采菲。傳,葑須也。先儒以須葑蓯當之。孫炎云:須,一名葑蓯。
草名。【爾雅·釋草】臺,夫須。【疏】臺,一名夫須。莎草也。
鳥名。【爾雅·釋鳥】鷉,須鸁。【疏】鷉,一名須鸁。
兵器。【䆁名】須盾,本出於蜀。須,所持也。
【揚子·方言】須,捷敗也。南楚凡人貧衣被醜弊謂之須捷。
姓。【左傳·莊十七年】有須遂氏。【戰國策】魏大夫須賈。
人名。【左傳·僖二十四年】晉侯之豎頭須,守藏者也。
【左思·吳都賦】旗魚須。【註】以魚須爲旗之竿也。
【集韻】逋還切,音斑。班也。【禮·玉藻】笏,大夫以魚須文竹。【釋文】崔云:用文竹及魚班也。隱義云:以魚須飾文竹之邊。須音班。
叶心秋切,音修。【息夫躬辭】嗟若是兮欲何留,撫神龍兮攬其須。【陸雲·九愍】生遺年而有盡,居靜言其何須。將輕舉以遠覽,眇天路而高遊。【註】須,求也。【說文徐註】此本須鬢之須。頁,首也。彡,毛飾也。借爲所須之須。俗書从水,非。毛氏曰:須與湏別。湏,火外切。爛也。

◎ 共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共·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 主的意思

【子集上 • 丶】主·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4

〔古文〕丶宔【唐韻】之庾切【集韻】【韻會】【正韻】腫庾切,音麈。君也。【董仲舒·賢良策】行高而恩厚,知明而意美。愛民而好士,可謂誼主矣。【呂氏春秋】朝臣多賢,左右多忠,如此者,國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謂吉主也。
大夫之臣,稱其大夫曰主。【左傳·昭二十八年】成鱄對魏舒曰:主之舉也,近文德矣。
天子女曰公主。周制,天子嫁女,諸侯不自主婚,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賔之對也。【禮·檀弓】賔爲賔焉,主爲主焉。
【左傳·僖三十年】燭之武見秦伯曰:若舍鄭以爲東道主。【註】鄭在秦之東也。
宰也,守也,宗也。【易·繫辭】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
神主,宗廟立以棲神,用栗木爲之。【春秋傳】虞主用桑,練主用栗。
匰主。【周禮·春官】司巫,掌羣巫之政令,祭祀則供匰主。【註】主神所依也。匰,盛主之器。
【禮·曲禮】居不主奧。【疏】主,猶坐也。
【晉語】陽子剛而主能。【註】上也。
姓。隋主胄,明主問禮。
主父,複姓。
【正韻】陟慮切。同注。【荀子·宥坐篇】主量必平似法。【註】主,同註。

◎ 君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君·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舉云切【集韻】【韻會】拘云切,音軍。【說文】尊也。从尹,發號,故从口。【白虎通】君者,羣也,羣下歸心也。【易·師卦】大君有命。【書·大禹謨】皇天眷命,奄有四海,爲天下君。
凡有地者,皆曰君。【儀禮·子夏傳】君,至尊也。【註】天子,諸侯,及卿大夫有地者皆曰君。【晉語】三世仕家君之。
夫人亦稱君。【詩·鄘風】我以爲君。【傳】君國小君。【箋】夫人對君稱小君。【論語】邦君之妻,邦人稱之曰君夫人。稱諸異邦曰寡小君,異邦人稱之亦曰君夫人。
子稱父母曰君。【易·家人】家人有嚴君焉,父母之謂也。
子孫稱先世皆曰君。【孔安國·尚書序】先君孔子,生于周末。
兄稱弟曰君。【杜牧·爲弟墓誌】君諱顗。
妾稱夫曰君。【禮·內則】君已食徹焉。【註】此謂士大夫之妾也。【儀禮·喪服】妾謂君。【註】妾謂夫爲君者,不得體之,加尊之也,雖士亦然。【疏】以妻得體之,得名爲夫,妾雖接見於夫,不得體敵,故加尊之,而名夫爲君。
婦稱夫亦曰君。【古樂府】十七爲君婦。
夫稱婦曰細君。【前漢·東方朔傳】歸遺細君,又何仁也。
上稱下亦曰君。【史記·申屠嘉傳】上曰:君勿言吾私之。
封號曰君。【史記·商君傳】秦封之於商十五邑,號爲商君。
婦人封號亦曰君。【史記·外戚世家】尊皇太后母臧兒爲平原君。
彼此通稱亦曰君。【史記·司馬穰苴傳】百姓之命,皆懸於君。君謂莊賈也。
【張儀傳】舍人曰:臣非知君,知君乃蘇君。
隱士就聘者曰徵君。【後漢·逸民韓康傳】亭長以韓徵君當至。
持節出使者曰使君。【後漢·恂傳】非敢脅使君。
【諡法】慶賞威曰君,從之成羣曰君。
君子,成德之稱。【易·乾卦】君子,終曰乾乾。【論語】不亦君子乎。【註】君子,成德之名。
姓。【正字通】明有君助。
叶姑員切,音涓。【劉向·烈女傳】引過推讓,宣王悟焉。夙夜崇道,爲中興君。

◎ 忧的意思

【卯集上 • 心】忧·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集韻】尤救切,音祐。【玉篇】心動也。◎按《說文》集韻皆訓不動,惟玉篇訓心動。从心从尤。似應玉篇爲是。

总述:诗句安危须共主君忧出自《重有感》。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