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十年未称平生意

诗句
十年未称平生意
拼音
 shí nián wèi chēng píng shēng yì
平仄
仄平仄平平平仄
韵脚
入声十三职、去声四寘
上一句
何幸仍回长者车
下一句
好得辛勤谩读书

「十年未称平生意」出自:《客舍喜郑三见寄》

客舍逢君未换衣,闭门愁见桃花飞。遥想故园今已尔,
家人应念行人归。寂寞垂杨映深曲,长安日暮灵台宿。
穷巷无人鸟雀闲,空庭新雨莓苔绿。北中分与故交疏,
何幸仍回长者车,十年未称平生意,好得辛勤谩读书。

「十年未称平生意」作者: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

「十年未称平生意」辞典释义

◎ 十年的意思

⒈  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 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 贾岛 《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 未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未·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 称的意思

【午集下 • 禾】称·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9

【唐韻】處陵切,音爯。知輕重也。【說文】銓也。春分而禾生,夏至晷景可度,禾有秒,秋分而秒定,律數十二秒當一分,十分爲寸,其重以十二粟爲一分,十二分爲銖。故諸程品皆从禾。【禮·月令】蠶事旣登,分繭稱絲效功,以共郊廟之服。
揚也,謂也。【禮·表記】君子稱人之善則爵之。【前漢·賈誼傳】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
言也。【禮·檀弓】言在不稱徵。【射義】好學不倦,好禮不變,旄期稱道不亂。
舉也。【書·牧誓】稱爾戈。【疏】戈短,人執以舉之,故言稱。
名號謂之稱。【孟子·題詞】子者,男子之通稱。
姓。【前漢·功臣表】新山侯稱忠。
【廣韻】昌證切【集韻】【韻會】昌孕切,音秤。權衡正斤兩者。俗作秤。見前。
度也,量也。【易·謙卦】君子以稱物平施。
適物之宜也。【易·繫辭】巽稱而隱。【禮·禮器】禮不同,不豐,不殺,蓋言稱也。
愜意。【爾雅·釋詁】稱,好也。【註】物稱人意亦爲好。
相等也。【周禮·冬官考工記輿人】爲車輪崇車廣衡長,參如一謂之參稱。【註】稱,猶等也。
衣單複具曰稱。【禮·喪大記】袍必有表,不襌。衣必有裳,謂之一稱。【註】袍,褻衣,必有以表之,乃成稱也。
副也。【前漢·孔光傳】無以報稱。
舉也。【前漢·食貨志】當其有者,半賈而賣,亡者取倍稱之息。【註】稱,舉也。今俗謂之舉錢。

◎ 平的意思

【寅集下 • 干】平·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古文〕【唐韻】符兵切【集韻】【韻會】蒲兵切【正韻】蒲明切,音苹。【說文】平,語平舒也。【廣韻】平,正也。【增韻】平,坦也。【易·泰卦】无平不陂。
【廣韻】平,和也。【書·堯典】平章百姓。【傳】平和章明。【疏】和協顯明於百官之族姓。
成也。謂解恕和好也。【爾雅·釋詁】平,成也。【春秋·宣十五年】宋人及楚人平。【穀梁傳】平者,成也。善其量力而反義也。【註】各自知其力,不能相制,反共和之義。【左傳疏】平者,和也。言其先不平,而今始平。
治也。【書·大禹謨】地平天成。【傳】水土治曰平。【詩·小雅】原隰旣平。
治之也。【詩·大雅】修之平之,其灌其栵。【疏】修理之平治之者,其爲灌木其爲栵木之處也。
平服也。【詩·大雅】四方旣平,王國庶定。【疏】四方旣已平服,王國之內幸應安定。
【玉篇】平,齊等也。【增韻】平,均也。【易·乾卦】雲行雨施,天下平也。【疏】言天下普得其利,而均平,不偏陂。【書·君奭】天壽平格。【疏】正義曰:平謂政敎均平也。
【廣雅】平,均賦。【史記·平準書註】索隱曰:大司農屬官有平準令丞者,以鈞天下郡國輸斂,貴則糶之,賤則貴之。平賦以相準,輸賦於京都,故命曰平準。
樂聲不相踰越也。【周語】樂從和,和從平。
【爾雅·釋詁】平,易也。【疏】易者,不難也。【後漢·班超傳】任尚曰:我以班君當有奇策,今所言平平耳。
歲稔也。【前漢·食貨志】再登曰平,三登曰太平。
【諡法】執事有制曰平,治而無眚曰平,布綱治紀曰平。
【爾雅·釋地】大野曰平。【疏】大野之澤。一名平。【韓愈·城南聮句】沙篆印迴平。【註】洪慶善曰:華山有靑柯平、種藥平,因地之平處也。
臘月曰嘉平。【史記·秦始皇紀】更名臘曰嘉平。【註】茅盈內紀曰:盈曾祖父蒙於華山白日升天。其邑謠歌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升入泰淸,時下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嘉平。始皇聞謠歌而問其故,父老具對,因改臘曰嘉平。索隱曰:廣雅云,夏曰淸祀,殷曰嘉平,周曰大蜡,亦曰臘,秦更曰嘉平。蓋因歌謠之詞而改從殷號也。
華平,瑞木名。【宋書·符瑞志】華平,其枝正平。王者有德則生,德剛則仰,德弱則俯。【張衡·東京賦】植華平於春圃。【註】天下平,其華則平。
廷尉平,官名。【史記·張釋之傳】廷尉。天下之平也。【前漢·百官表】宣帝地節三年,置廷尉左右平,秩六百石。
平原,太平,平陸,地名。【爾雅·釋地】廣平曰原,高平曰陸。【疏】廣平曰原者,謂澤之廣平者亦曰原。漢以平原爲郡名。高平曰陸者,謂土地豐,正名爲陸。【又】東至日所出,爲太平,太平之人仁。【孟子】孟子之平陸。
州名。【唐書·地理志】平州北平郡。【廣韻】古山戎孤竹,白狄子二國之地,秦爲遼西郡,隋爲北平郡,唐爲平州。
姓。【廣韻】齊相晏平仲之後。【前漢·平當傳】當哀帝時爲丞相,子晏歷位大司徒。
複姓。【何氏姓苑】有平陵,平寧二氏。【姓譜】平陵氏,史記平陵老之後。
【廣韻】房連切【集韻】【韻會】毗連切【正韻】蒲眠切,音㛹。【廣韻】平平,辨治也。【書·洪範】王道平平。【詩·小雅】平平左右。
【韻會】均也。
【韻會】皮命切,音病。平物賈也。【周禮·地官·質劑註】市中平賈,今時月平是也。
【地官·質人註】質平也。主平定物賈。【揚子·方言】一鬨之市,必立之平。【後漢·五行志】桓帝初,京都童謠曰:游平買印自有平,不避豪賢及大姓。
古與便辯通。【史記·五帝紀】便章百姓。【註】索隱曰:古文尚書作平,平旣訓便。因作便章。其今文作辯章。古文平字亦作便,便則訓辯,遂爲辯章。
叶皮陽切,音龎。【張籍·祭韓愈詩】北臺臨稻疇,茂野多隂涼。板亭坐垂釣,煩苦稍巳平。
【集韻】拼古作平。註詳手部八畫。

◎ 生意的意思

⒈  生机,生命力。

元 宫天挺 《范张鸡黍》第一折:“阴阳运,万物纷纷,生意无穷尽。”
清 周亮工 《庚子嘉平五日雪初闻欲徙塞外》诗:“遥看松栝叶,生意已津津。”
叶圣陶 《火灾·晓行》:“和平而轻淡的阳光照到田面,就像对一切给与无限的生意。”

⒉  意态。

唐 皎然 《郑容全成蛟形木机歌》:“苍山万重採一枝,形如器车生意奇。”
宋 范公偁 《过庭录》:“﹝ 王齐叟 ﹞尝画梅影图,形影毫釐不差,万荷图状极纤细,生意各殊,识者奇寳之。”

⒊  生计;生活。

宋 苏舜钦 《送安素处士高文悦》诗:“秦 民著暴敛,惨惨生意蹙。”
明 唐寅 《渔樵问答歌》:“生意宜从稳处求,莫入高山与深水。”
《英烈传》第五回:“曇云 长老赁下房子与 朱公 夫妻安顿,又借些貲本与他生意。”

⒋  活儿;工作。

《西游记》第一回:“假若我与你去了,却不误了我的生意?老母何人奉养?我要砍柴,你自去。”
《说岳全传》第六五回:“小可因做过衙门生意,熟识的多,再无人来查察,众位相公尽可安身。”
施英 《七论上海的罢工潮》:“厂中不容老年工人,见工人年龄稍大,即停歇其生意,毫不顾其生计。”

⒌  境遇。

唐 杜甫 《追酬故高蜀州人日见寄》诗序:“老病怀旧,生意可知。”
清 王贵一 《寒雪》诗:“篝火亲无燄,綈袍拥不温,饥寒兼老稚,生意向谁言。”

⒍  谓主张。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必 与 潁川 典农中郎将 严匡 讨斩之” 裴松之 注引 晋 袁晔 《献帝春秋》:“收 纪 晃 等,将斩之。

纪 呼 魏王 名曰:‘恨吾不自生意,竟为羣儿所误耳!’”
《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乡间人纷纷都来告荒。知县相公只得各处去踏勘,也没甚大生意。”

⒎  犹言感兴趣。

晋 傅咸 《<羽扇赋>序》:“吴 人截鸟翼而摇风,既胜于方圆二扇,而中国莫有生意,灭 吴 之后,翕然贵之。”

⒏  谓外加别的意思。

晋 袁宏 《后汉纪·灵帝纪上》:“﹝ 黄元艾 ﹞后见司徒 袁隗,隗 嘆其英异,曰:‘若索女婿,如此善矣。’有人以 隗 言告 元艾,又自生意谓之曰:‘ 袁公 有女,得无欲嫁与卿乎!’”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刘备,人杰也,今不击,必为后患” 南朝 宋 裴松之 注:“史之记言,既多润色,故前载所述有非实者矣,后之作者又生意改之,于失实也,不亦弥远乎!”

⒐  买卖;做买卖。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
元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老汉姓 王 名 林,在这 杏花庄 居住,开着一个小酒务儿,做些生意。”
《儒林外史》第九回:“杨先生 虽是生意出身,一切帐目,却不肯用心料理。”
沙汀 《兽道》:“她的儿子在当脚夫,经常帮城里一些小商人去省城买办杂货;有时也自己做点生意。”

⒑  指钱财。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一:“这样富家,一条人命,好歹也起发他几百两生意,如何便是这样住了。”
《二刻拍案惊奇》卷三六:“四个公差,见不是头,晓得没甚大生意,且把遗下的破衣旧服,乱捲掳在身边了。”

总述:诗句十年未称平生意出自《客舍喜郑三见寄》。作者是唐朝诗人刘长卿。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