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梁父哀吟鸲鹆舞

诗句
梁父哀吟鸲鹆舞
拼音
 liáng fù āi yín qú yù wǔ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七麌
上一句
我生粗疏不足数
下一句
横行阔视倚公怜

「梁父哀吟鸲鹆舞」出自:《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 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 征东同舍鸳与鸾,酒酣劝我悬征鞍。 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 武威将军使中侠,少年箭道惊杨叶。 战功高后数文章,怜我秋斋梦蝴蝶。 诘旦九门传奏章,高车大马来煌煌。 路逢邹枚不暇揖,腊月大雪过大梁。 忆昔公为会昌宰,我时入谒虚怀待。 众中赏我赋高唐,回看屈宋由年辈。 公事武皇为铁冠,历厅请我相所难。 我时憔悴在书阁,卧枕芸香春夜阑。 明年赴辟下昭桂,东郊恸哭辞兄弟。 韩公堆上跋马时,回望秦川树如荠。 依稀南指阳台云,鲤鱼食钩猿失群。 湘妃庙下已春尽,虞帝城前初日曛。 谢游桥上澄江馆,下望山城如一弹。 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 顷之失职辞南风,破帆坏桨荆江中。 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 归来寂寞灵台下,著破蓝衫出无马。 天官补吏府中趋,玉骨瘦来无一把。 手封狴牢屯制囚,直厅印锁黄昏愁。 平时赤帖使修表,上贺嫖姚收贼州。 旧山万仞青霞外,望见扶桑出东海。 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 此时闻有燕昭台,挺身东望心眼开。 且吟王粲从军乐,不赋渊明归去来。 彭门十万皆雄勇,首戴公恩若山重。 廷评日下握灵蛇,书记眠时吞彩凤。 之子夫君郑与裴,何甥谢舅当世才。 青袍白简风流极,碧沼红莲倾倒开。 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 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 借酒祝公千万年,吾徒礼分常周旋。 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

「梁父哀吟鸲鹆舞」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出身于没落的小官僚家庭。十七岁时就受到牛僧孺党令孤楚的赏识,被任为幕府巡官。二十五岁时,受到令孤楚的儿子令孤绹的赞誉,中进士。次年受到李德裕党人河阳节度使王茂元的宠爱,…

「梁父哀吟鸲鹆舞」辞典释义

◎ 梁父的意思

⒈  亦作“梁甫”。

⒉  山名。 泰山 下的一座小山,在今 山东省 新泰市 西。古代皇帝常在此山辟基祭奠山川。

《吕氏春秋·尊师》:“颜涿聚,梁父 之大盗也,学於 孔子。”
《史记·秦始皇本纪》:“﹝二十八年﹞禪 梁父。”
裴駰 集解引 臣瓒 曰:“古者圣王封 泰山,禪 亭亭 或 梁父,皆 泰山 下小山。”
汉 扬雄 《长杨赋》:“方将俟元符,以禪 梁甫 之基,增 泰山 之高。”
唐 韩愈 《贺册尊号表》:“方将议明堂、辟雍之事,撰 泰山、梁父 之仪。”
明 何景明 《梁甫吟》:“君不见 泰山 高高, 梁甫 在其半。”
清 曹寅 《过沂水有怀芷园弟》诗:“龟蒙 森蔽翳, 梁父 意如何?”

⒊  《梁父吟》或《梁甫吟》的省称。

唐 王昌龄 《放歌行》:“今者放歌行,以慰《梁父》愁。”
宋 刘克庄 《汉宫春·吴侍郎生日》词:“且吟《梁甫》,谁管他, 冶子、田强。”
元 贡师泰 《题伊尹耕莘图》诗:“先农有诗亦有谱,后世 南阳 咏《梁父》。”
明 高启 《魏使君见示吕忠肃公旧赠诗因赋》:“有时歌《梁甫》,慷慨人未识。”

◎ 哀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哀·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唐韻】烏開切【集韻】【韻會】【正韻】於開切,音唉。【說文】閔也。【玉篇】哀傷也。【書·大誥】允蠢鰥寡哀哉。【詩·豳風】哀我人斯
【爾雅·釋訓】哀哀悽悽,懷報德也。【詩·小雅】哀哀父母。
憐也,愛也。【呂氏春秋】人主胡可以不務哀士。
【莊子·德充符】衞有惡人焉,曰哀駘它。【註】哀駘,醜貌;它,其名。
【諡法】恭仁短折曰哀。
姓。【風俗通】魯哀以後,因諡爲姓。【前漢·王莽傳】梓潼人哀章。【姓譜】宋有哀長吉。【正字通】明嘉靖進士哀貞,上命攺哀爲衷。
國名。【後漢·南蠻傳】哀牢人皆穿鼻儋耳。
叶於希切,音衣。【詩·小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又】山有蕨薇,隰有桋。君子作歌,維以告哀。

◎ 吟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吟·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古文〕唫㕂【唐韻】【集韻】【韻會】【正韻】魚音切,音崟。【說文】呻也。【廣韻】歎也。
【增韻】哦也,咏也,鳴也。【莊子·德充符】倚樹而吟。【戰國策】晝吟宵哭。【楚辭·漁父】行吟澤畔。【荀子·不苟篇】盜跖吟口。【註】吟咏長在人口也。【後漢·梁冀傳】口吟舌言。【註】謂語吃不能明了。
姓。【正字通】唐嘉州刺史吟約。
音含。【前漢·郊祀歌】靈安留,吟靑黃。【註】服虔曰:吟音含。○按師古云:服說非也。吟,歌誦也,靑黃,四時之樂也。然服有此音,今存之。
【集韻】牛錦切,音僸。【揚雄·解嘲】蔡澤雖噤吟,而笑唐舉。【註】師古曰:噤吟,頷頤之貌。吟,魚錦反。
【集韻】宜禁切,音。長咏也。【韓愈·同宿聮句】白鶴叫相喑。喑或作吟,吟去聲。
音噤。【史記·淮隂侯傳】雖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註】吟,巨蔭反。
音琴。亦見【史記·淮隂侯傳索隱註】。【說文】或作䪩訡。【集韻】亦作欽。

◎ 鸲鹆的意思

⒈  亦作“鸜鵒”。

⒉  鸟名。俗称八哥。

《春秋·昭公二十五年》:“有鸜鵒来巢。”
杨伯峻 注:“鸜同鴝,音劬。鸜鵒即今之八哥, 中国 各地多有之。”
《淮南子·原道训》:“鴝鵒不过 济,貈渡 汶 而死。”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方物》:“秦吉了,出 藤州。身紺,嘴丹,而眼旁有眉,如臙脂抹,弯环垂下,秀媚可爱,深类鴝鵒。”
《古今小说·临安里钱婆留发迹》:“这小鸟儿,又非鸚哥,又非鴝鵒,却会説话。”

⒊  鸲鹆舞的简称。

唐 白居易 《和梦游春诗一百韵》:“酩酊歌鷓鴣,颠狂舞鴝鵒。”
清 吴伟业 《鸳湖曲》:“云鬟子弟按霓裳,雪面参军舞鸜鵒。”

⒋  指鸲鹆眼。

明 徐渭 《林先生迂教泷水》诗:“石中鸜鵒当泥迸,帐里桄榔入夏清。”
清 曹寅 《和芷园消夏十首·涤砚》:“何由一致中泠水,鸜鵒长教泼眼青。”

◎ 舞的意思

【未集下 • 舛】舞·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8

〔古文〕【唐韻】文甫切【集韻】【韻會】罔甫切【正韻】罔古切,音武。【說文】舞樂也。【玉篇】足相背也。【周禮·春官·樂師】凡舞,有帗舞,有羽舞,有皇舞,有旄舞,有干舞,有人舞。【左傳·隱五年】夫舞,所以節八音而行八風。【前漢·高帝紀】軍中無以爲樂,請以劒舞。
鍾體也。【周禮·冬官考工記·鳧氏】銑閒謂之于,于上謂之鼓,鼓上謂之鉦,鉦上謂之舞。【註】此四名者,鍾體也。
變弄也。【前漢·張湯傳】舞文巧詆。【又】舞知以御人。
官名。【周禮·地官】有舞師。
地名。【戰國策】秦繞舞陽之北,以東臨許,則南國必危矣。【前漢·地理志】舞隂,縣名。
姓。

总述:诗句梁父哀吟鸲鹆舞出自《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作者是唐朝诗人李商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