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乐既和奏

诗句
乐既和奏
拼音
 lè jì hé zòu
平仄
仄仄平仄
韵脚
去声二十六宥
上一句
籥舞笙鼓
下一句
烝衎烈祖

「乐既和奏」的意思,全诗译文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客人刚来到筵前准备入席,分左右两列落座谦让有序。竹笾木豆排列得整整齐齐,笾豆里的食品是那样精致。酒是那样醇厚柔和又甜美,喝起酒来大家都非常满意。编钟和金鼓都已经摆布好,宾主举杯敬酒从容又安逸。天子的熊靶已经树立起来,箭在弦上强弓也已经拉开。射手们已经聚集到靶场上,把你们的射箭本领拿出来。开弓放箭每发都要射中靶,为的是罚你饮酒欢乐开怀。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执龠而舞吹起笙来敲响鼓,各种乐器一齐奏响多和谐。向创业的先祖们敬献乐舞,以便附和燕礼的繁文缛节。繁复的礼制仪轨一一演遍,场面隆重盛大又气氛热烈。上神传旨赐你们纯洁祝福,子子孙孙永远幸福又安康。子孙万代幸福安康又快乐,尽情展示你们的本领特长。客人们手执酒杯寻找对手,陪酒的出来进去忙个不休。宾主们倾满美酒举杯痛饮,向列祖列宗进献时鲜祭品。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怭怭。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客人们刚到未入席饮酒前,一个个温文尔雅恭谨庄严;当他们还没有喝醉的时候,一个个保持形象顾着脸面;等他们酩酊大醉以后再看,一个个举动轻浮丧尽威严;离开自己的座位到处乱转,不停地手舞足蹈姿态翩跹。当他们还没有喝醉的时候,一个个保持形象谦抑低调;等他们酩酊大醉以后再看,一个个放浪形骸举止轻佻;这都是喝酒不节制惹的祸,不知道自己的轻重乱了套。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僛。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客人喝醉酒以后你就看吧,又是大呼小叫还吵闹不迭;打翻了我筵席上的笾和豆,手上乱抓乱挠步态也歪斜。这都是喝酒不节制惹的祸,不知道自己犯下多大过错。头上歪戴着帽子出尽洋相,还总是狂呼不止醉舞婆娑。如果喝醉了酒你及时离席,宾主双方你好我好享清福。如果喝醉了酒还赖着不走,这就叫害人害己自取其辱。饮酒本是件非常好的事情,关键是要保持形象讲风度。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总的来讲吧饮酒这件事情,有人保持清醒有人醉糊涂。一般都要现场设立监酒官,有的还辅设个史官来监督。有人喝酒喝醉了当然不好,也有人喝不醉反倒不满足。好事者不要再殷勤劝酒了,别让好酒之辈太放纵轻忽。不该说的话不能张口就来,无根无据的话不要瞎秃噜。喝醉酒之后胡说八道的话,罚他拿没角的小公羊赔罪。三杯酒就认不清东西南北,哪里还敢让他再多灌几杯?

「乐既和奏」出自:《宾之初筵》

宾之初筵,左右秩秩。笾豆有楚,殽核维旅。酒既和旨,饮酒孔偕。钟鼓既设,举酬逸逸。大侯既抗,弓矢斯张。射夫既同,献尔发功。发彼有的,以祈尔爵。

籥舞笙鼓,乐既和奏。烝衎烈祖,以洽百礼。百礼既至,有壬有林。锡尔纯嘏,子孙其湛。其湛曰乐,各奏尔能。宾载手仇,室人入又。酌彼康爵,以奏尔时。

宾之初筵,温温其恭。其未醉止,威仪反反。曰既醉止,威仪幡幡。舍其坐迁,屡舞仙仙。其未醉止,威仪抑抑。曰既醉止,威仪抑抑。是曰既醉,不知其秩。

宾既醉止,载号载呶。乱我笾豆,屡舞僛々。是曰既醉,不知其邮。侧弁之俄,屡舞傞傞。既醉而出,并受其福。醉而不出,是谓伐德。饮酒孔嘉,维其令仪。

凡此饮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监,或佐之史。彼醉不臧,不醉反耻。式勿从谓,无俾大怠。匪言勿言,匪由勿语。由醉之言,俾出童羖。三爵不识,矧敢多又。

「乐既和奏」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乐既和奏」辞典释义

◎ 乐的意思

【辰集中 • 木】乐·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11

【唐韻】五角切【集韻】【韻會】【正韻】逆角切,音岳。【說文】五聲八音之總名。【書·舜典】夔,命女典樂,敎胄子。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易·豫卦】先王作樂崇德,殷薦之上帝,以配祖考。【禮·樂記】大樂與天地同和。
鐘鼓、羽籥、干戚,樂之器也。屈伸、俯仰、綴兆、舒疾,樂之文也。【孝經】移風易俗,莫善于樂。
姓。【左傳】晉大夫樂王鮒,【戰國策】燕樂毅。複姓。【孟子】樂正裘。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喜樂也。【通論】喜者主於心,樂者無所不被。【易·繫辭】樂天知命。【孟子】與民同樂。
【集韻】力照切【正韻】力召切,音療。【詩·陳風】可以樂飢。毛音洛,鄭音療。
【集韻】【韻會】【正韻】魚敎切。【論語】仁者樂山。
益者三樂。
【韻補】盧谷切,音祿。【太公·下略】四民用虛,國乃無儲。四民用足,國乃安樂。【班固·東都賦】食舉雍徹,太師奏樂,陳金石,布絲竹。
【唐韻】魯刀切,音勞。【廣韻】伯樂相馬。一作博勞。

◎ 既的意思

【卯集下 • 无】既·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居豙切【集韻】【韻會】居氣切,音曁。【說文】小食也。从皀㒫聲,論語曰:不使勝食旣。○按今《論語》作氣。
【玉篇】已也。【易·小畜】旣雨旣處。【詩·召南】亦旣見止,亦旣覯止。
【博雅】盡也。【易·旣濟疏】旣者,皆盡之稱。【書·舜典】旣月。【左傳·桓元年】日有食之旣。
【博雅】旣,失也。
與漑同。【史記·五帝紀】帝嚳旣執中而徧天下。【註】徐廣曰:古旣字作水旁。
【集韻】几利切,音冀。義同。
許旣切,音欷。餼或作旣。饋客芻米也。【禮·中庸】旣廩稱事。【註】旣讀爲餼。餼廩,稍食也。
【正字通】俗旣字。旣字中匕作丨二。

◎ 和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和·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古文〕咊龢【廣韻】【正韻】戸戈切【集韻】【韻會】胡戈切,音禾。【廣韻】順也,諧也,不堅不柔也。【書·堯典】協和萬邦。
【舜典】律和聲。【易·乾卦】保合太和。【中庸】發而皆中節謂之和。
【書·堯典】乃命羲和。【註】羲氏,和氏,主曆象授時之官。
【詩·小雅】和鸞雝雝。【傳】在軾曰和,在鑣曰鸞。【疏】和,亦鈴也,以其與鸞相應和,故載見曰和鈴央央是也。【廣韻】本作鉌。
【爾雅·釋樂】大笙謂之巢,小笙謂之和。【註】和,十三簧。
【周禮·夏官·大司馬】以旌爲左右和之門。【註】軍門曰和,今謂之壘門,立兩旌以爲之。【戰國策】與秦交和而舍。
【諡法】不剛不柔曰和。
和夷,地名。【書·禹貢】和夷底績。
雲和,地名。【周禮·春官·大司樂】雲和之琴瑟。
【廣韻】州名,在淮南,漢屬九江郡,齊爲和州。
【韻會】西和州,秦蒙恬築長城始此,唐爲岷州,宋攺西和州。
【廣韻】姓也。本自羲和之後,一云卞和之後,晉有和嶠。
【正字通】養和,今之靠背也。李泌采異木蟠枝以隱背,號曰養和。
【松陵集】皮日休以五物送魏不琢,有烏龍養和,桐廬養和。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胡臥切,禾去聲。【廣韻】聲相應。【易·中孚】鳴鶴在隂,其子和之。
【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
【集韻】調也。【禮·檀弓】竽笙備而不和。
【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爲質也。【註】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加以滑甘,是謂六和。
【禮器】甘受和。【釋文】和,戸臥反。【周禮·天官】內饔掌王及后世子膳羞之割烹煎和之事。

◎ 奏的意思

【丑集下 • 大】奏·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6

〔古文〕【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諏去聲。進也,薦也。【書·舜典】敷奏以言。【詩·小雅】以奏膚公。
樂一更端曰奏,故九成謂之九奏。【周禮·春官】九奏乃終,謂之九成。【詩·小雅】樂具入奏。【禮·樂記】節奏合以成文。【註】節謂曲節,奏謂動作。【漢書】作族。【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
類。【晉法】召王公以一尺奏,王公以下用一尺版。
人臣言事章疏曰奏。【前漢·汲黯傳】上嘗坐武帳,黯前奏事。
與腠通。【儀禮·公食大夫禮】載體進奏。【註】奏,謂牲體皮膚之理也。
與輳湊通。【前漢·成帝紀】帝帥羣臣,橫大河,奏汾隂。
叶則古切,音珇。【詩·大雅】予曰有奔奏。叶下侮。本作。【說文】从,从从屮。屮,上進之義。今通作奏。

总述:诗句乐既和奏出自《宾之初筵》。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