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未把渔竿奈尔何

诗句
未把渔竿奈尔何
拼音
 wèi bǎ yú gān nài ěr hé
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下平五歌
上一句
纵然满眼添归思

「未把渔竿奈尔何」出自:《洛水》

一道潺湲溅暖莎,年年惆怅是春过。莫言行路听如此,
流入深宫怅更多。桥畔月来清见底,柳边风紧绿生波。
纵然满眼添归思,未把渔竿奈尔何

「未把渔竿奈尔何」作者:

罗邺luóyè(825—?),字不详,余杭人,有“诗虎”之称。约唐僖宗乾符中前后在世。父为盐铁吏,家赀钜万。子二人俱有文学名,罗邺尤长律诗,才智杰出,笔端超绝,气概非凡。以七言…

「未把渔竿奈尔何」辞典释义

◎ 未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未·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1

【唐韻】【集韻】【類篇】【韻會】【正韻】無沸切,音味。【說文】未,味也。六月,百果滋味已具,五行木老於未,象木重枝葉之形。【爾雅·釋天】太歲在未曰協洽。【禮·月令註】季夏者,斗建未之辰也。
【前漢·律歷志】昧薆於未。【釋名】未,昧也。日中則昃,向幽昧也。
【玉篇】未猶不也,未有不,卽有也。
未央,複姓。見【李淳風·乙巳占】。

◎ 把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把·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博下切【集韻】【正韻】補下切【韻會】補瓦切,巴上聲。【說文】握也。【孟子】拱把之桐梓。【楚語】烝嘗不過把握。
【廣韻】持也。【增韻】執也。【戰國策】左手把其袖,右手揕其胷。【史記·殷本紀】湯自把鉞,以伐昆吾。【前漢·王溫舒傳】擇郡中豪敢往吏爲爪牙,皆把其陰重罪,而縱使督盜賊。
【釋名】把,播也。所以播除物也。
【唐韻】【集韻】【韻會】蒲巴切,音杷。與爬通。【前漢·貢禹傳】農夫捽草把土。【註】把,手掊之也。
【郊祀志】掊視得鼎。【註】掊,手把土也。
批把,樂器,推手前曰批,引手後曰把。詳批字註。
姓。【廣韻】本東樓公之後,避難改焉。西魏有襄州刺史把秀。
【正韻】必駕切,音霸。與弝通。【禮·曲禮】左手承弣。【疏】弣,弓把也。【釋文】把音霸。手執處也。【正字通】把與杷別。韻會小補通作杷。引漢書譌本,合把杷爲一,非。

◎ 渔竿的意思

⒈  钓鱼的竹竿。多作垂钓隐居的象征。

唐 岑参 《初授官题高冠草堂》诗:“祗缘五斗米,孤负一渔竿。”
清 吴烺 《寄德甫》诗:“何当与尔乘船去,手把渔竿变姓名。”

◎ 奈的意思

【丑集下 • 大】奈·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同柰。詳木部柰字註。

◎ 尔的意思

【巳集中 • 爻】尔·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0

【唐韻】兒氏切【集韻】【韻會】忍氏切,音邇。【說文】麗爾,猶靡麗也。本作。从冂从㸚,其孔㸚,尒聲。此與爽同意。
【玉篇】爾,汝也。【書·大禹謨】肆予以爾衆士奉辭伐罪。
【禮·檀弓】爾毋從從爾。爾毋扈扈爾。【註】爾,語助。【廣韻】尒義與爾同。詞之必然也。
譍詞。【古詩】爲焦仲卿妻作:諾諾復爾爾。【世說】聊復爾耳。
同邇。【詩·大雅】戚戚兄弟,莫遠具爾。【箋】爾,謂進之也。【疏】邇是近義,謂揖而進之。【儀禮·少牢饋食禮】上佐食爾上敦黍于筵上右之。【註】爾,近也。或曰移也。右之,便尸食也。【周禮·地官·肆長】實相近者,相爾也。【註】爾,亦近也。
【前漢·藝文志】爾雅三卷二十篇。【註】張晏曰:爾,近也。雅,正也。
【集韻】乃禮切,音禰。【集韻】本作濔。滿也。
一曰爾爾,衆也。
【詩·小雅】彼爾維何,維常之華。【註】爾華,盛貌。【釋文】爾,乃禮反。
【爾雅·釋草】綦,月爾。【疏】綦,一名月爾,可食之菜也。

◎ 何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何·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賀平聲。曷也,奚也,孰也,詰詞也。【書·臯陶謨】禹曰何。【詩·小雅】夜如何其。
誰何。猶言莫敢如何也。【賈誼·過秦論】利兵而誰何。
未多時曰無何,亦曰無幾何。【史記·曹參傳】居無何,使者果召參。
【前漢·袁盎傳】南方濕,君能日飮,無何,可免禍也。【註】無何,言更無餘事也。
【南史·西域傳】西域呼帽爲突何。
【古今樂錄】羊無夷伊那何,皆曲調之遺聲。
國名。【隋書】西域有何國。
姓。
娙何,漢女官名,秩比二千石。
【集韻】【正韻】下可切,賀上聲。同荷。儋也,負也。【易·噬嗑】何校滅耳。【詩·曹風】何戈與祋。【小雅】何簑何笠。【商頌】百祿是何。
通訶。【前漢·賈誼傳】大譴大何。【註】譴,責也。何,詰問也。

总述:诗句未把渔竿奈尔何出自《洛水》。作者是唐朝诗人罗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