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路沿山脚潮痕出

诗句
路沿山脚潮痕出
拼音
 lù yán shān jiǎo cháo hén chū
平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
韵脚
入声四质、去声四寘
上一句
僧行浑不觉程赊
下一句
睡倚松根日色斜

「路沿山脚潮痕出」出自:《送僧归国清寺》

吟送越僧归海涯,僧行浑不觉程赊。路沿山脚潮痕出
睡倚松根日色斜。撼锡度冈猿抱树,挈瓶盛浪鹭翘沙。
到参禅后知无事,看引秋泉灌藕花。

「路沿山脚潮痕出」作者: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

「路沿山脚潮痕出」辞典释义

◎ 路的意思

【酉集中 • 足】路·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6

【唐韻】洛故切【集韻】【韻會】【正韻】魯故切,音賂。【說文】道也。【註】徐鉉曰:道路,人各有適也。【釋名】路,露也。人所踐蹈而露見也。【周禮·夏官·合方氏】掌達天下之道路。【爾雅·釋宮】路,旅途也。【註】途卽道也。【又】一達謂之道路。【註】長道。
【爾雅·釋詁】路,大也。【詩·大雅】厥聲載路。【箋】是時聲音則已大矣。
車也。【詩·魏風】殊異乎公路。【傳】路,車也。【周禮·春官·巾車】王之五路。【註】王在焉曰路。【左傳·桓二年】大路越席。【註】大路,玉路,祀天車也。【疏】路訓大也。君之所在,以大爲號,門曰路門,寢曰路寢,車曰路車。
鼓也。【周禮·地官·鼓人】以路鼓鼓鬼享。【註】路鼓,四面鼓也。
弓也。【史記·孝武紀】路弓乗失。
傾貌。【荀子·富國篇】田疇穢,都邑路。【註】路謂無城郭牆垣也。
與輅同。【禮·月令】乗鸞路。【釋文】路本又作輅。
姓。【急就篇註】路,水名也。
因爲縣,在涿郡,居者氏焉。漢有大夫路溫舒。
【集韻】歷各切,音洛。【前漢·揚雄傳】爾廼虎路三嵏以爲司馬。【註】晉灼曰:路音落。服虔曰:以竹虎落此山也。師古曰:落,纍也。以繩周遶之也。

◎ 沿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沿·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唐韻】與專切【集韻】【韻會】余專切,音鉛。【說文】沿,緣水而下也。【書·禹貢】沿于江海。【傳】順流而下曰沿。
循也。【禮·樂記】禮樂之情同,故明王以相沿也。【註】沿猶因述也。【疏】謂因而更攺也。
【集韻】沇,古作〈氵㕣〉,卽沿字。註詳四畫。俗作㳂。

◎ 山脚的意思

⒈  山接近平地的部分。

唐 崔橹 《重阳日次荆南路经武宁驿》诗:“茱萸冷吹溪口香,菊花倒遶山脚黄。”
宋 陆游 《野步书触目》诗:“最怜山脚水,撩乱入陂塘。”
《老残游记》第一回:“好在我们山脚下有的是渔船,何不驾一隻去。”
魏巍 《东方》第三部第五章:“将要下到山脚, 郭祥 让部队停止下来,在山坡上观察了一会儿。”

◎ 潮痕的意思

⒈  潮退后留下的痕迹。

唐 朱邺 《扶桑赋》:“山晴而瑞气初动,海晚而潮痕乍湿。”
唐 李嘉祐 《仲夏江阴官舍寄裴明府》诗:“苔色侵衣桁潮痕上井栏。”
唐 任翻 《秋晚郊居》诗:“海山藏日影江月落潮痕。”

◎ 出的意思

【子集下 • 凵】出·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唐韻】赤律切【集韻】【韻會】【正韻】尺律切,春入聲。【說文】進也。【廣韻】見也,遠也。【增韻】出入也,吐也,寫也。
生也。【爾雅·釋訓】男子謂姊妹之子爲出。【左傳·成十三年】康公,我之自出。【註】秦康公,晉之甥也。
【周禮·秋官·大司】其不能改而出圜土者殺。【註】出謂越獄逃亡也。
【增韻】斥也。【正韻】亦作黜絀。
【唐韻】【集韻】【韻會】尺類切【正韻】蚩瑞切,推去聲。自中而外也。
【正韻】凡物自出,則入聲。非自出而出之,則去聲。然亦有互用者。
叶尺僞切,吹去聲。【詩·小雅】匪舌是出,維躬是瘁。
叶敕律切,音黜。【馬融·圍棋賦】熒惑窘乏兮無令詐出,深念遠慮兮勝乃可必。
【韻補】叶側劣切,音茁。【曹植·卞后誄】詳惟聖善,岐嶷秀出。德配姜嫄,不忝先哲。
叶赤知切,音侈。【穆天子傳·西王母謠】白雲在天,丘陵自出。道里悠遠,山川閒之。
叶赤至切,音熾。【楚辭·九章】竊快在其中心兮,揚厥憑而不竢。芳與澤其雜糅兮,羌芳華自中出。【靈樞經】男內女外,堅拒勿出。謹守勿內,是謂得氣。

总述:诗句路沿山脚潮痕出出自《送僧归国清寺》。作者是唐朝诗人杜荀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