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农桑接仲春
- 拼音
- nóng sāng jiē zhòng chūn
- 平仄
- 平平仄仄平
- 韵脚
- 上平十一真
- 上一句
- 烟景临寒食
- 下一句
- 家贫仍嗜酒
「农桑接仲春」出自:《寄高云》
南徐风日好,怅望毗陵道。毗陵有故人,一见恨无因。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家贫仍嗜酒,生事今何有。
芳草遍江南,劳心忆携手。
独恋青山久,唯令白发新。每嫌持手板,时见著头巾。
烟景临寒食,农桑接仲春。家贫仍嗜酒,生事今何有。
芳草遍江南,劳心忆携手。
「农桑接仲春」作者: 皇甫冉
「农桑接仲春」辞典释义
◎ 农桑的意思
⒈ 亦作“农桒”。
⒉ 农耕与蚕桑。
引《汉书·景帝纪》:“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唐 白居易 《观刈麦》诗:“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餘粮。”
明 徐光启 《农政全书》卷三:“均徵徭,劝农桑,贫不给者,发仓賑之。”
清 蒋纲 《春蚕词》诗:“艰难衣食在农桑,年年拜祭 马头孃。”⒊ 指农作物和桑树。
引《隶释·汉西岳华山庙碑》:“触石兴云,雨我农桒。”
◎ 接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接·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子葉切【集韻】【韻會】【正韻】卽涉切,音楫。【說文】交也。【廣韻】合也,會也。【易·蒙卦】子克家,剛柔接也。【疏】陽居卦內,接待羣隂。
又【晉卦】晝日三接。【禮·表記】君子之接如水。【疏】如兩水相交,尋合而已。又持也,受也,承也。【禮·曲禮】接下承弣。【註】接客手下也。【史記·平準書】漢興,接秦之弊。又【增韻】接續也,連也。【禮·曲禮】堂上接武。【註】武,迹也。迹相接,謂每移足半躡之。【前漢·西域傳】烏秅國民接手飮。【註】自高山下谿㵎中飮水,故接連其手。又近也。【儀禮·聘禮】賓立接西塾。又捷也。【禮·曾子問】接祭而已矣。【疏】接,捷速也。速而祭之。又反接,謂反縛兩手也。【前漢·平傳】樊噲受詔卽反接。又姓。【史記·孟子荀卿傳】接子,齊人,學黃老道德之術。【集韻】或作擑。又【集韻】【韻會】【正韻】疾葉切,音捷。【禮·內則】國君世子生,接以太牢。【註】接讀爲捷,勝也。謂食其母,使補虛强氣也。又【荀子·大略篇】先事慮事謂之接。【註】接讀爲捷,速也。又測洽切,音鍤。與扱同。【周禮·地官·廩人】大祭祀,則共其接盛。【註】接讀爲扱。扱以授春人舂之。【疏】頒扱與春人。又【集韻】色甲切,音霎。與翣同。【周禮·天官·縫人衣翣柳之材註】故書翣作接。又檄頰切,音協。與挾同。亦持也。◎ 仲春的意思
⒈ 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因处春季之中,故称。
引《书·尧典》:“日中星鸟,以殷仲春。”
晋 陶潜 《拟古》诗之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初学记》卷三引 南朝 梁元帝 《纂要》:“二月仲春,亦曰仲阳。”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这首词説仲春景致,原来不如 黄夫人 做着《季春词》又好。”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匆匆的忙过正月,到了仲春,春昼初长。”
周克芹 《勿忘草》三:“仲春时节,山花烂漫。”
总述:诗句农桑接仲春出自《寄高云》。作者是唐朝诗人皇甫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