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奄若风吹烛

诗句
奄若风吹烛
拼音
 yǎn ruò fēng chuī zhú
平仄
仄仄平平仄
韵脚
入声二沃
上一句
百年未几时
下一句
嘉宾难再遇

「奄若风吹烛」出自:《怨诗行》

天德悠且长,人命一何促。
百年未几时,奄若风吹烛
嘉宾难再遇,人命不可赎。
齐度游四方,各系太山录。
人间乐未央,忽然归东岳。
当须荡中情,游心恣所欲。

「奄若风吹烛」作者:

古诗文网收录了先秦到现代的数十万诗词,很多诗词因为作者不明,作者本站统一归为佚名。

「奄若风吹烛」辞典释义

◎ 奄的意思

【丑集下 • 大】奄·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5

【廣韻】【集韻】【韻會】衣檢切【正韻】於檢切,音厭。【說文】覆也,大有餘也。从大申,申,展也。一曰忽也,遽也。【書·立政】奄甸萬姓。【詩·周頌】奄有四方
人名。【詩·秦風】子車奄息。
【正韻】衣炎切,音淹。久觀也。【詩·周頌】奄觀銍艾。
久留也。【漢·更定郊祀樂歌】神奄留,臨須搖。【註】奄讀淹。須搖,須臾也。
神夕奄虞蓋孔享。
國名。東諸侯助紂爲虐者。【書·多方】王來自奄。
奄里,在魯城東,卽曲阜舊城址。【通志】謂之商奄里。
【集韻】於贍切【正韻】於豔切,音。精氣閉藏也。【周禮·春官】奄人。劉昌宗讀。

◎ 若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若·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而灼切【集韻】【韻會】【正韻】日灼切,音弱。【說文】若,擇菜也。
【玉篇】杜若,香草。【楚辭·九歌】采芳洲兮杜若。【夢溪筆談】杜若,卽今之高良薑。
順也。【書·堯典】欽若昊天。【傳】敬順也。【詩·小雅】曾孫是若。
汝也。【儀禮·士昏禮】勗帥以敬先妣之嗣,若則有常。【晉語】晉文公謂勃鞮曰:爾爲惠公從余于渭濵,命曰三日,若宿而至。
如也。【書·盤庚】若網在綱。
乃也。【周語】必有忍也,若能有濟也。
語辭。【儀禮·士相見禮】君若降送之,則不敢顧。【疏】若者,不定之辭也。
【前漢·武帝紀】民年九十以上,爲復子若孫。【註】若者,豫及之辭也。
若若,垂貌。【前漢·石顯傳】印何纍纍綬若若耶。
【莊子·秋水篇】向若而歎。【註】若,海神。
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丑曰赤奮若。
若木。【淮南子·地形訓】若木在建木西。【楚辭·天問】若華何光。【註】若木何能有明赤之光華乎。
水名。【水經注】若水東南流,鮮水注之。
姓。【正字通】漢下邳相若章。
【廣韻】人者切,音惹。乾草也。
般若,梵語謂智慧也。【晉書·曇霍傳】霍持一錫杖,令人跪,曰:此是波若眼。
【韻會】浮屠所居,西域謂之蘭若。【柳宗元文】蘭若眞公。【註】官賜額者爲寺,私造者爲招提、蘭若。
人賒切,音婼。蜀地名。【前漢·地理志】若屬南郡,春秋傳作鄀。【唐韻古音】讀汝三略,尊相若,强弱相虜。古人讀若字爲汝,故傳記之文,多有以若爲汝者。《史記·項羽本紀》云:吾翁卽若翁,《漢書》云吾翁卽汝翁,此可據也。

◎ 风的意思

【戌集下 • 風】风·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凬飌檒【唐韻】方戎切【集韻】方馮切【正韻】方中切,音楓。風以動萬物也。【莊子·齊物論】大塊噫氣,其名爲風。【河圖】風者,天地之使。【元命包】隂陽怒而爲風。【爾雅·釋天】南風謂之凱風,東風謂之谷風,北風謂之凉風,西風謂之泰風。【禮·樂記】八風從律而不姦。【疏】八方之風也。【史記·律書】東北方條風,立春至。東方明庶風,春分至。東南方淸明風,立夏至。南方景風,夏至至。西南方凉風,立秋至。西方閶闔風,秋分至。西北方不周風,立冬至。北方廣莫風,冬至至。【周禮·春官·保章氏】以十有二風,察天地之和命,乖別之妖祥。【註】十有二辰皆有風吹其律,以知和不。
【玉篇】散也。【易·繫辭】風以散之。
趨風,疾如風也。【左傳·成十六年】郤至三遇楚子之卒,見楚子必下免冑而趨風。
【玉篇】敎也。【書·畢命】彰善癉惡,樹之風聲。
【說命】四海之內,咸仰朕德,時乃風。【註】言天下仰我德,是汝之敎也。【詩·關雎序】風之始也。【箋】風是諸侯政敎也。
風俗。【禮·樂記】移風易俗,天下皆寧。
疾名。【左傳·昭元年】風淫末疾。【註】末,四肢也。風爲緩急。
【廣韻】佚也。【書·費誓】馬牛其風。【傳】馬牛風佚。【疏】僖四年《左傳》云:惟是風馬牛不相及也。賈逵云:風,放也。牝牡相誘謂之風。然則馬牛風佚,因牝牡相逐而遂至放佚遠去也。
防風,國名。今湖州武康縣。
地名。寧風,齊地,見【左傳】。右扶風,見【漢書】。
官名。【前漢·地理志】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主爵都尉爲右扶風。
鳥名。【詩·秦風】鴥彼晨風。【爾雅·釋鳥】晨風,鸇。【疏】晨風,一名鸇,摯鳥也。郭云:鷂屬。
【晉書·輿服志】相風中道。【正字通】晉制,車駕出,相風居前。刻烏於竿上,名相風。
【述征記】長安南有臺,高十仞,立相風銅烏,遇風輒動。
草名。【西京雜記】懷風,苜蓿別名。一名光風。
姓。黃帝臣風后。
風胡,見【越絕書】。
【神異經】西方有披髮東走,一名狂,一名顚,一名狷,一名風。
【廣韻】方鳳切,音諷。【詩·關雎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上以風化下,下以風刺上,主文而譎諫,言之者無罪,聞之者足戒,故曰風。【箋】風化。風刺,皆謂譬諭,不直言也。【釋文】下以風之。風,福鳳反。【註】風刺同。
叶分房切,音方。【楚辭·惜誓】涉丹水而馳騁兮,右大夏之遺風。黃鵠之一舉兮,知山川之紆曲,再舉兮睹天地之圜方。
叶甫煩切,音蕃。【王粲詩】烈烈冬日,肅肅淒風。潛鱗在淵,歸鴈載軒。
叶閭承切。【後漢·馮衍顯志賦】摛道德之光輝兮,匡衰世之渺風。褒宋襄于泓谷兮,表季札于延陵。
叶孚金切,音分。【詩·邶風】絺兮綌兮,淒其以風。我思古人,實獲我心。
【大雅】吉甫作頌,穆如淸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楚辭·九章】乗鄂渚而反顧兮,欸秋冬之緒風。步余馬兮山臯,邸余車兮方林。【釋名】兗豫幷冀,橫口含脣言之,讀若分。靑徐,踧口開脣推氣言之,讀若方。風,放也,氣放散也。【第·毛詩古音考】風古與心林音淫爲韻,孚金切。或曰今太行之西,汾晉之閒讀風如分,猶存古音。【正韻】一東收風,十二侵闕,蓋未詳風古有分音也。【說文】風動蟲生,故蟲八日而化。从虫凡聲。【趙古則曰】凡物露風則生蟲,故風从虫,凡諧聲。

◎ 吹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吹·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4

【唐韻】【正韻】昌垂切【集韻】姝爲切【韻會】樞爲切,音炊。【說文】噓也。【玉篇】出氣也。【莊子·逍遙遊】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詩·小雅】鼔瑟吹笙。
吹噓。【揚子·方言】吹,助也。【註】吹噓,相佐助也。
【集韻】亦作龡。【周禮·春官】笙師掌敎龡竽笙。
同炊。【荀子·仲尼篇】可炊而傹也。【註】炊與吹同。傹當爲僵。言可以氣吹之而僵仆。
【廣韻】【集韻】【韻會】尺僞切,音。【廣韻】鼔吹也。【禮·月令】上丁,命樂正入學習吹。【又】季冬,命樂師大合吹而罷。【爾雅·釋樂】徒吹謂之和。【古今樂錄】漢樂有鼓吹鐃歌十八曲。

◎ 烛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烛·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集韻】持中切,音蟲。旱灼也。本作爞。或省。通作蟲。【字彙】俗作燭字。非。
(燭)【唐韻】之欲切【集韻】【韻會】朱欲切,音囑。【說文】庭燎火燭也。【廣韻】燈燭。【禮·曲禮】燭至起。【周禮·秋官·司烜氏】以共祭祀之明齍明燭。
【玉篇】照也。【前漢·武帝紀】日月所燭,莫不率。
【爾雅·釋天】四時和謂之玉燭。【註】道光照也。【梁書·文帝紀】太平玉燭,爾乃議之。
【楚辭·天問】日出不到燭龍何燿。
星名。【史記·天官書】燭星,狀如太白,其出也不行,見則滅,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漢元鳳四年,燭星見奎婁閒。
南天燭,藥名。赤者名文燭。木而似草。故又名南燭草。
石燭,一名水肥,一名石脂,一名石液。
姓。【左傳·僖二十八年】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
去聲。【前漢·武帝紀】見光集於雲壇,一夜三燭。【註】服虔曰:燭,音炷。師古讀如字。
【唐韻正】音朱。【張衡·東京賦】德寓天覆,輝烈光燭,狹三王之趢趗,軼五帝之長驅。
【唐韻正】後魏渴燭渾民,亦作可足渾民,又作可朱渾民。(燭)

总述:诗句奄若风吹烛出自《怨诗行》。作者是未知诗人佚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