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气逸饮洪濛

诗句
气逸饮洪濛
拼音
 qì yì yǐn hóng méng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一东
上一句
神清餐沆瀣
下一句
临事成奇策

「气逸饮洪濛」出自:《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

分阃兼文德,持衡有武功。荆南知独去,海内更谁同。
拔地孤峰秀,当天一鹗雄。云生五色笔,月吐六钧弓。
骨格凌秋耸,心源见底空。神清餐沆瀣,气逸饮洪濛
临事成奇策,全身仗至忠。解鞍欺李广,煮弩笑臧洪。
往昔逢多难,来兹故统戎。卓旗云梦泽,扑火细腰宫。
铲土楼台构,连江雉堞笼。似平铺掌上,疑涌出壶中。
岂是劳人力,宁因役鬼工。本遗三户在,今匝万家通。
画舸横青雀,危樯列彩虹。席飞巫峡雨,袖拂宋亭风。
场广盘球子,池闲引钓筒。礼贤金璧贱,煦物雪霜融。
酒满梁尘动,棋残漏滴终。俭常资澹静,贵绝恃穹崇。
唯要臣诚显,那求帝渥隆。甘棠名异奭,大树姓非冯。
自念为迁客,方谐谒上公。痛知遭止棘,频叹委飘蓬。
借宅诛茅绿,分囷指粟红。只惭燕馆盛,宁觉阮途穷。
涣汗沾明主,沧浪别钓翁。去曾忧塞马,归欲逐边鸿。
积感深于海,衔恩重极嵩。行行柳门路,回首下离东。

「气逸饮洪濛」作者:

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县)人。唐昭宗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因事去官,流浪荆南,依节度使成汭。后召为左补阙,迁中书舍人。天复元年(901),昭宗复位,融起草诏书十数篇,才思敏捷,文笔精当,为…

「气逸饮洪濛」辞典释义

◎ 气的意思

【辰集下 • 气】气·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去旣切【集韻】丘旣切,音炁。【說文】雲气也。象形。一曰息也。或作氣、炁。
與人物也。今作乞。
【玉篇】去乙切【廣韻】去訖切【集韻】【類篇】欺訖切,音乞。【博雅】求也。一曰取也。或省文作乞。【徐官·古今印史】氣,小篆本作气。氣爲火所化,其出必炎上,故象炎上之形。凡求乞者必於上,因借爲求乞字。气、乞本同一字也。後世隷楷以二字易混,乃省一筆以別之。
【六書正譌】气,俗用氣,乃稟氣之氣。雲气必用气。○按天地人物之氣雖別,而气、氣字義實同,分屬則泥矣,《正譌》之說非是。
(氣)〔古文〕【唐韻】去旣切【集韻】【韻會】【類篇】丘旣切,音气。【玉篇】也,息也。【文子·守弱篇】形者,生之舍也。氣者,生之元也。【易·乾卦】同氣相求。【繫辭】精氣爲物。【禮·月令】孟春之月,天氣下降,地氣上騰。
【祭義】氣也者,神之盛也。【註】氣謂噓吸出入者也。
天氣曰元氣。【後漢·明帝紀】升靈臺,望元氣。【註】元氣,天氣也。
陰陽曰二氣。【太極圖說】二氣交感,化生萬物。
五氣。【史記·五帝紀】炎帝修德振兵,治五氣。【註】王肅曰:五氣,五方之氣。
【書·洪範·曰雨曰暘曰燠曰寒曰風註】雨木氣,暘金氣,燠火氣,寒水氣,風土氣爲五氣。
【素問】寒熱風燥濕,五氣之聚也。寒生水,熱生火,風生木,燥生金,濕生土。
六氣。【左傳·昭元年】六氣:隂陽風雨晦明也。
【莊子·逍遙遊】乗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辨。【註】平旦爲朝霞,日中爲正陽,日入爲飛泉,夜半爲沆瀣,與天地黃爲六氣。【王逸·楚辭註】《陵陽子明經》春食朝霞,日欲出時黃氣也。秋食淪隂,日沒已後赤黃氣也。冬食沆瀣,北方夜半氣也。夏食正陽,南方日中氣也。幷天地黃之氣爲六氣。
年有二十四氣。【內經】五日謂之,三謂之氣。【書·正義】二十八宿,布於四方,隨天轉運,所以敘氣節也。氣節者,一歲三百六十五日有餘,分爲十二月,有二十四氣,一爲節氣,謂月初也,一爲中氣,謂月半也,以彼迭見之星,敘此月之節氣。
曆家有氣法。【司馬彪·續漢書】氣之法,爲室三重,塗亹周密,布緹幔室中,以木爲按,每律各一,內庳外高,從其方位,加律上,以葭灰抑其內端,案歷而之。氣所動者,其灰斯散,人及風所動者,其灰聚。
有望雲氣法。【周禮·春官】保章氏以五雲之物,辨吉凶水旱之祲象。【註】視日旁雲氣之色,靑爲蟲,白爲喪,赤爲兵荒,黑爲水,黃爲豐。【史記·天官書】雲氣有獸居上者勝。【又】日旁雲氣,人主象。【又】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蜃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精華實息者吉,虛耗者凶。【邵諤·望氣經】鬱鬱蔥蔥,隱隱隆隆,佳氣也。綿綿絞絞,條條片片,兵氣也。澤澤燄燄,女子氣也。如藤蔓挂樹者,寶氣也。紫氛如樓者,玉氣也。
道家有食氣法。【參同契】食氣鳴腸胃,吐正吸外邪。
以鼻觸物亦曰氣。【禮·少儀】執食飮者勿氣。【疏】執尊長飮食,不鼻臭之也。
【唐韻】【集韻】許旣切。與餼、䊠通。【說文】饋客芻米也。引《春秋傳》齊人來氣諸侯。
叶去訖切,音乞。【成公綏·嘯賦】聲不假器,用不借物。近取諸身,役心御氣。
叶丘謁切,音朅。【嵆康·寒食散賦】當吐利之困患兮,守危殆而假氣。喜乳哺之遂安兮,信衆疾之日歇。

◎ 逸的意思

【酉集下 • 辵】逸·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8

〔古文〕【廣韻】夷質切【集韻】【韻會】【正韻】弋質切,音佚。【廣韻】失也,過也。【書·盤庚】予亦拙謀作乃逸。【註】過失也。
【廣韻】奔也,縱也。【左傳·成二年】馬逸不能止。
【成十六年】乃逸楚囚。【註】縱之也。
【正韻】隱也,遁也。【論語】舉逸民。
逸逸,往來次第也。【詩·小雅】舉醻逸逸。
【韻會】通作佚。【孟子】遺佚而不怨。
與軼通。【史記·管晏傳】贊論其軼事。

◎ 饮的意思

【戌集下 • 食】饮·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4

〔古文〕淾㱃【廣韻】【集韻】【韻會】【正韻】於錦切,音上聲。【玉篇】咽水也。亦歠也。【釋名】飮,奄也。以口奄而引咽之也。【周禮·天官·膳夫】飮用六淸。
【酒正】辨四飮之物:一曰淸、二曰醫、三曰漿、四曰酏。【註】淸渭醴之泲者,醫卽內則以酏爲醴者,漿今之酨漿,酏今之粥也。
漱也。【儀禮·公食大夫禮】賔坐祭,遂飮奠於豐上。【註】飮,潄也。
隱也。【後漢·蔡邕傳】邕上疏曰:臣一入牢獄,當爲楚毒所迫趣,以飮章辭情,何緣復聞。【註】趣音促,飮猶隱也,今匿名文書也。
【正字通】樂律有聲飮,以聲相轉而合也。梁武帝自制四器,名曰通,每通施三絃,因以通聲,隨聲酌其淸濁高下也。
飮器,溺器也。【戰國策】趙襄子殺智伯,漆其頭以爲飮器。【註】溺器。或曰酒器。
受箭曰飮箭。【郭璞·蛟贊】漢武飮羽。
【廣韻】於禁切,音蔭。以飮飮之也。【禮·檀弓】酌而飮寡人。【左傳·昭二十六年】成人伐齊師之飮馬于淄者。
【莊子·則陽篇】或不言而飮人以和。【說文】或作㱃。通作飮。互詳酉部酓字註。

◎ 洪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洪·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6

【唐韻】戸公切【集韻】【正韻】胡公切,音紅。【說文】洚水也。【書·堯典】湯湯洪水方割。
大也。【書·大誥】洪惟我幼冲人。
水名,在東郡。【水經】濟水故瀆,又北右合洪水。
澤名。【廣輿記】洪澤,在淮安府山陽縣界。
【揚子·方言】石阻河流爲洪。【田藝蘅煑泉小品】澤感而山不應,則怒而爲洪。【漫叟詩話】灘石湍激其中,深僅可容舟者,謂之洪。
射洪,縣名。【廣輿記】潼川州有射洪縣。
州名。【韻會】漢豫章郡,隋置洪州。
井名,在豫章郡散原山西北。【水經注】洪井飛流,懸注無底。
山名。【廣輿記】在福寧州城南。
【輟耕錄】脈以浮而有力爲洪。
姓。【廣韻】共工氏之後,本姓共氏。
通作鴻。【史記·河渠書】禹抑鴻水。
【集韻】古巷切,音絳。水名。義同洚水之洚。

◎ 濛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濛·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唐韻】【正韻】莫紅切【集韻】【韻會】謨蓬切,音蒙。【說文】微雨也。【詩·豳風】零雨其濛。或作靀。
濛鴻,元氣未分貌。【春秋·命曆序】濛鴻萌兆。
水名。【水經注】水出上邽縣西北邽山。
水名。【山海經】邽山濛水出焉,南流注於洋水。
【廣韻】莫孔切【集韻】【韻會】【正韻】母摠切,音蠓。濛澒,大水。一曰小溝。

总述:诗句气逸饮洪濛出自《赴阙次留献荆南成相公三十韵》。作者是唐朝诗人吴融。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