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几地别林庐

诗句
几地别林庐
拼音
 jǐ dì bié lín lú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六鱼
上一句
远游长儿子
下一句
杂蕊红相对

「几地别林庐」出自:《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

苔竹素所好,萍蓬无定居。远游长儿子,几地别林庐
杂蕊红相对,他时锦不如。具舟将出峡,巡圃念携锄。
正月喧莺末,兹辰放鹢初。雪篱梅可折,风榭柳微舒。
托赠卿家有,因歌野兴疏。残生逗江汉,何处狎樵渔。

「几地别林庐」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河南巩县。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诗人。青年时期,他曾游历过今江苏、浙江、河北、山东一带,并两次会见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唐玄宗天宝五年(746),杜甫来到长安,第二年他参加了由唐玄宗下诏的应试,由于奸臣…

「几地别林庐」辞典释义

◎ 几的意思

【子集下 • 几】几·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唐韻】居履切【集韻】【韻會】舉履切【正韻】居里切,寄上聲。【說文】踞几也。【徐曰】人所凭坐也。【詩·大雅】或肆之筵,或授之几。【周禮·春官】五几,玉几,雕几,彤几,漆几,素几。【劉歆·西京雜記】漢制,天子玉几,冬加綈錦其上,謂之綈几。凡公侯皆竹木几,冬則細爲橐以馮之。【玉篇】案也。亦作机。【左傳·昭五年】設机而不倚。
几几,安重貌。【詩·豳風】赤舄几几
(幾)〔古文〕【唐韻】居衣切【集韻】【韻會】居希切,音機。【說文】微也。【易·繫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書·臯陶謨】兢兢業業,一日二日萬幾。【傳】言當戒懼萬事之微。
【說文】殆也,从,从戍。戍,兵守也。而兵守者危也。【爾雅·釋詁】幾,危也。【註】幾,猶殆也。【詩·大雅】天之降罔,維其幾矣。
【玉篇】期也。【詩·小雅】卜爾百福,如幾如式。【疏】所以與汝百種之福,其來早晚,如有期節矣,其福多少,如有法度矣。
【爾雅·釋詁】庶幾,尚也。【疏】尚,謂心所希望。【孟子】王庶幾改之。
察也。【禮·玉藻】御瞽幾聲之上下。【周禮·地官·司門】幾出入不物者。【註】不物,與衆不同。
【司關】無關門之征猶幾。【註】無租稅,猶苛察不得令姦人出入。
【韻會】將及也。【爾雅·釋詁】近也。【易·中孚】月幾望。【禮·樂記】知樂則幾於禮矣。【史記·留侯世家】幾敗乃公事。○按《爾雅》《釋文》音機,《史記索隱》音祈,《禮記》《釋文》音譏。
巨依反。《韻會》云:機祈二音,是也。
【廣韻】【集韻】【韻會】渠希切,音祈。【集韻】器之沂鄂也。【禮·郊特牲】丹漆雕幾之美。【註】幾,謂漆餙沂鄂也。【疏】雕,謂刻鏤。幾,謂沂鄂。言以丹漆雕餙之,以爲沂鄂。【釋文】幾,巨依反。
【廣韻】居狶切【集韻】【韻會】舉豈切,機上聲。【玉篇】幾幾,多也。【廣韻】幾,何也。【韻會】幾,數問多少之辭。【左傳·僖二十七年】靖諸內而敗諸外,所獲幾何。【史記·萬石君傳】少子慶爲太僕御,出,上問車中幾馬。
【韻會】未多時曰無幾。
物無多,亦曰無幾。
【廣韻】【集韻】【韻會】其旣切,祈去聲。【廣韻】幾,未已也。
【集韻】與覬通。【左傳·哀十六年】國人望君,如望歲焉,日日以幾。【註】冀君來。【史記·晉世家】無幾爲君。【註】幾,謂望也。

◎ 地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地·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
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 别的意思

【子集下 • 刀】别·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古文〕【唐韻】方別切【集韻】【韻會】筆別切【正韻】必列切,鞭入聲。【說文】分解也。【玉篇】分別也。【增韻】辨也。【禮·曲禮】日月以告君,以厚其別也。【爾雅·釋山】小山別大山,鮮。【疏】謂小山與大山不相連屬者名鮮。【淮南子·齊俗訓】宰庖之切割分別也。【晉·仲長敖覈性賦】同稟氣質,無有區別。
傅別,謂券書也。【周禮·天官·小宰】八成,聽稱責以傳別。【註】鄭曰:爲大手書於一札,中字別之。
【唐韻】【集韻】【韻會】皮列切【正韻】避列切,便入聲。【玉篇】離也。【增韻】解也,訣也。【江淹·別賦】黯然銷䰟者,惟別而已矣。【宋·謝惠連·夜集歎乖詩】詩人詠踟躕,搔首歌離別。【梁荀濟贈隂梁州詩】已作金蘭契,何言雲雨別。

◎ 林的意思

【辰集中 • 木】林·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唐韻】力尋切【集韻】【韻會】犂針切【正韻】犂沈切,音臨。【說文】平土有叢木曰林。徐曰:叢木,故从二木。平土,故二木齊。【詩·小雅】依彼平林。
野外謂之林。【詩·周南】施于中林
山木曰林。【穀梁傳·僖十四年】林屬于山爲麓。
【周禮·地官·林衡註】竹木曰林,水衡曰衡。
【爾雅·釋詁】林,君也。
盛貌。【詩·小雅】有壬有林
林鐘,律名。【禮·月令】季夏之月律中林鐘。《周禮》作函鐘。
羽林,星名。應劭曰:天有羽林,大將軍之星也。林喩若林木,羽翼,鷙擊之意,故以名武官。【前漢·宣帝紀】取從軍死事者之子,養爲羽林軍,號羽林孤兒。
綠林,荆州山名。【後漢·劉元傳】諸亡命集于綠林。
姓。【姓譜】殷比干後,避難長林山,因氏。
平王世子林開之後,望出南安。○按《說文》林自爲部,棼、楚等字从之,今倂入。

◎ 庐的意思

【寅集下 • 广】庐·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6

【唐韻】力居切【集韻】【韻會】【正韻】凌如切,音閭。【說文】寄也。秋冬去,春夏居。【詩·小雅】中田有廬。【箋】中田,田中也。農人作廬焉,以便田事。
【玉篇】屋舍也。【集韻】粗屋總名。【易·剝卦】小人剝廬。【左傳·襄二十三年】則猶有先人之敝廬在,君無所辱命。
舍也。【周禮·地官】十里有廬,廬有飮食。【註】廬若今野,徙有庌也。
直宿,舍也。【前漢·金日磾傳】小疾臥廬。【註】殿中所止曰廬。【班固·西都賦】周廬千列。【註】直宿曰廬。
國名。【周語】廬由荆嬀。【註】廬,嬀姓之國,荆嬀,廬女爲荆夫人也。
邑名。【楚語】以王如廬。【註】廬,楚邑。
州名。【隋書·地理志】廬江郡,開皇初改爲廬州。
山名。【廬山記】周威王時,有匡俗廬君,故山取其號。
【正韻】龍都切,音盧。【周禮·冬官考工記】秦無廬。【註】廬讀爲纑,謂矛戟柄竹攢柲。或曰摩䥨之器。
與籚同。【集韻】籚或作廬。

总述:诗句几地别林庐出自《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