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连兵屯北地
- 拼音
- lián bīng tún běi dì
- 平仄
- 平平平仄仄
- 韵脚
- 去声四寘
- 上一句
- 烽交紫塞途
- 下一句
- 清野备东胡
「连兵屯北地」出自:《答韩使同在边》
汉家失中策,胡马屡南驱。闻诏安边使,曾是故人谟。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废书怅怀古,负剑许良图。出关岁方晏,乘障日多虞。
虏入白登道,烽交紫塞途。连兵屯北地,清野备东胡。
边城方晏闭,斥堠始昭苏。复闻韩长孺,辛苦事匈奴。
雨雪颜容改,纵横才位孤。空怀老臣策,未获赵军租。
但蒙魏侯重,不受谤书诬。当取金人祭,还歌凯入都。
「连兵屯北地」作者: 陈子昂
「连兵屯北地」辞典释义
◎ 连兵的意思
⒈ 联合兵力;集结军队。
引《史记·田单列传》:“乐毅 畏诛而不敢归,以伐 齐 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 齐。”
《后汉书·乌桓传》:“光武 初, 乌桓 与 匈奴 连兵为寇。”
宋 苏轼 《贾谊论》:“灌婴 连兵数十万,以决 刘 吕 之雄雌。”
清 王柏心 《悲鄂州失守》诗:“连兵二十万,不能固金汤。”⒉ 交兵;交战。
引《汉书·五行志中之下》:“先是连兵邻国,三战而再败也。”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国宿国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置阵 太平,开 阴晋 之道;连兵 广武,纳 滎阳 之城。”
《周书·杨乾运传》:“时 纪 与其兄 湘东王 绎 争帝,遂连兵不息。”
元 卢琦 《中元回家拜祭感怀》诗:“连兵搆祸今未已,疲民重敛何敢言。”◎ 屯的意思
【寅集上 • 屮】屯·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1
【集韻】【韻會】株倫切,音肫。【說文】難也。象艸木之初生,屯然而難。从屮貫一。一,地也,尾曲。【玉篇】萬物始生也。
又【廣韻】厚也。【易·屯卦】屯,剛柔始交而難生。又屯邅,難行不進貌。【易·屯卦】屯如邅如。別作迍。又【增韻】吝也。【易·屯卦】屯其膏。又【廣韻】【集韻】徒渾切【正韻】徒孫切,音豚。聚也,勒兵而守曰屯。【前漢·趙充國傳】分屯要害。又兵耕曰屯田。【周禮·冬官】有屯部,今曰屯田司。又姓,三國蜀漢法部尚書屯度。又屯留,縣名,在上黨。又【集韻】徒困切,音頓。亦姓。【風俗通】混屯,太昊之良佐,子孫因以爲氏。又叶徒沿切,音田。【馬融·廣成頌】校隊案部,爲前後屯。甲乙相伍,戊己爲堅。◎ 北的意思
【子集下 • 匕】北·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博墨切【集韻】【韻會】必墨切【正韻】必勒切,綳入聲。【說文】乖也。从二人相背。【徐曰】乖者,相背違也。【史記·魯仲連傳】士無反北之心。【玉篇】方名。【史記·天官書】北方水,太隂之精,主冬,曰壬癸。【前漢·律歷志】太隂者北方。北,伏也。陽氣伏于下,于時爲冬。
又【廣韻】奔也。【史記·管仲傳】吾三戰三北。又【集韻】補妹切【韻會】蒲妹切,音背。【集韻】違也。【正韻】分異也。【書·舜典】分北三苗。【註】分其頑梗,使背離也。◎ 地的意思
【丑集中 • 土】地·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埊埅嶳【廣韻】徒四切【集韻】大計切【韻會】徒二切【正韻】徒利切,音弟。【說文】元氣初分,重濁隂爲地,萬物所列也。【白虎通】地者,易也。言養萬物懷任交易變化也。【釋名】地,底也,其體底下,載萬物也。【易·說卦傳】坤爲地。【內經】岐伯曰:地爲人之下,太虛之中。黃帝曰:馮乎。曰:大氣舉之。【周禮·地官】土訓掌道地圖,以詔地事,道地慝,以辨地物,而原其生,以詔地求。【博物志】地以名山爲輔佐,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艸木爲之毛,土爲之肉。
又第也,但也。【前漢·丙吉傳】西曹地忍之。又叶徒何切,音沱。【屈原·橘頌】閉目自愼,終不失過兮。秉德無私,參天地兮。【揚雄·羽獵賦】鳥不及飛,獸不得過,軍驚師駭,刮野埽地。○按吳棫收地入箇韻,音隋,則過可如字讀,沱隋亦平去閒耳。本作坔。
总述:诗句连兵屯北地出自《答韩使同在边》。作者是唐朝诗人陈子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