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今作端州万里人

诗句
今作端州万里人
拼音
 jīn zuò duān zhōu wàn lǐ rén
平仄
平仄平平仄仄平
韵脚
上平十一真
上一句
昔陪天上三清客
下一句
湘浦更闻猿夜啸

「今作端州万里人」出自:《至潭州闻猿》

昔陪天上三清客,今作端州万里人
湘浦更闻猿夜啸,断肠无泪可沾巾。

「今作端州万里人」作者:

李绅(772-846),字公垂,润州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元和元年进士。曾为翰林学士、宰相,后出任淮南节度使。他和白居易、元稹等人交往密切,在元、白提倡「新乐府」之前,就首创新乐府二十首,今失传,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现存《追昔游诗》…

「今作端州万里人」辞典释义

◎ 今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今·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居吟切,音金。【說文】是時也。【廣韻】對古之稱。【詩·召南】迨其今兮。【毛傳】今,急辭也。【朱傳】今,今日也。不待吉也。
【圓覺經】無起無滅,無去來今。【註】謂過去見在未來三世。
【韻補】叶居靑切,音京。【詩·周頌】有椒其馨,胡考之寧。匪且有且匪今斯今
叶居良切,音姜。【易林】庭爎夜明,追古傷今。陽弱不制,隂雄坐房。从亼會意。,古文及字。巳往爲古,逮及爲今。

◎ 作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作·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5

〔古文〕胙【唐韻】則洛切【集韻】【韻會】【正韻】卽各切,臧入聲。興起也。【易·乾卦】聖人作而萬物覩。【書·堯典】平秩東作。
振也。【書·康誥】作新民。
造也。【禮·樂記】作者之謂聖。【詩·鄘風】定之方中,作于楚宮。
爲也。【詩·鄭風】敝予又改作兮。
始也。【詩·魯頌】思馬斯作。
坐作。【周禮·夏官】大司馬敎坐作進退之節。
將作,秦官名。【前漢·百官表】秩二千石,掌宮室。
作猶斮也。【禮·內則】魚曰作之。【註】謂削其鱗。
汨作,逸書篇名。
姓。漢涿郡太守作顯。
與詛同。怨謗也。【詩·大雅】侯作侯祝。
【集韻】【韻會】【正韻】子賀切,音佐。【後漢·廉范傳】廉叔度,來何暮,不禁火,民夜作,昔無襦,今五袴。【韓愈詩】非閣復非船,可居兼可過。君去問方橋,方橋如此作。今方音作讀佐。俗用做。
【韻補】叶總古切,音阻。【韓愈·處州孔子廟】惟此廟學,鄴侯所作。厥初庳下,神不以宇。
叶子悉切,音卽。【擊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琳·客難】太王築室,百堵俱作。西伯營臺,功不浹日。

◎ 端的意思

【午集下 • 立】端·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9

〔古文〕耑【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多官切,音偳。【說文】直也,正也。【禮·曲禮】振書端書于君前。【註】端,正也。【玉藻】目容端。【前漢·賈誼傳】選天下之端士,孝悌博聞,有道術者,以衞翼之。
【篇海】萌也,始也,首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心,五行之端也。【公羊傳·隱元年註】上係天端。【疏】天端,卽春也。春秋說云:以元之深,正天之端。以天之端,正王者之政也。【左傳·文元年】先王之正,時也,履端于始。【疏】履,步也,謂推步曆之初始,以爲術曆之端首。【孟子】惻隱之心,仁之端也。【註】端者,首也。人皆有仁義禮智之首,可引用之。
【廣韻】緒也,等也。【揚子·方言】緒,南楚或曰端。
【增韻】審也。【戰國策】郤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
專也。【戰國策】敢端其願。【註】端,猶專也。
布帛曰端。【禮·記疏】束帛,十端也。丈八尺爲端。【小爾雅】倍丈謂之端,倍端謂之兩,倍兩謂之疋。
【周禮·春官】其齊服有端,素端。【鄭司農註】衣有襦裳者爲端。【穀梁傳·僖三年】桓公委端搢笏,而朝諸侯。【註】端,端之服。【疏】其色,而制正幅無殺,故謂之端。
地名。【山海經】號山,端水出焉,東流注于河。
國在流沙中者,墩端璽㬇。【史記·趙世家】與韓魏分晉,封晉君以端氏。【註】端氏,澤州縣也。【前漢·地理志】蒼梧郡有端溪。
姓。孔子弟子端木賜。
宮門名。【後漢·黃瓊傳】舉吏,先試之于公府,又覆之于端門。【註】端門,太微宮南門也。
獸名。【後漢·鮮傳】禽獸異于中國者,野馬,原羊,角端牛,以角爲弓,俗謂之角端弓。
【正韻】尺兗切。與喘同。【荀子·勸學篇】端而言。【註】端,讀爲喘。喘,微言也。
【韻會小補】美辨切。同冕。大夫以上冠也。【禮·玉藻】諸侯端以祭,天子端以朝,日于東門之外。【註】端,皆音冕。
【韻補】叶都元切。【陸機·文賦】罄澄心以凝思,眇衆慮而爲言。籠天地于形內,挫萬物于筆端。
叶多汪切。【楊戲贊秦子敕】正方受遣,豫聞後綱。不不僉,造此異端。

◎ 州的意思

【寅集中 • 巛】州·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古文〕【唐韻】【正韻】職流切【集韻】【韻會】之由切,音周。【說文】水中可居曰州。周繞其旁,从重川。昔堯遭洪水,民居水中高土,故曰九州。一曰州,疇也,各疇其土而主之。【廣雅】州,殊也,浮也。【春秋·題辭】州之爲言殊也。【釋名】州,注也。郡國所注仰也。【玉篇】九州也,時也,宮也,居也。【書·舜典】肇十有二州。【傳】禹治水之後,舜分冀州爲幽州幷州。分靑州爲營州。【疏】禹貢治水之時猶爲九州,今始爲十二州。左傳云:昔夏之方有德也,貢金九牧,則禹登王佐,還置九州,其名蓋如禹貢。【禹貢】冀、兗、靑、徐、荆、揚、豫、梁、雍。【周禮·夏官】九州:揚、荆、豫、靑、兗、雍、幽、冀、幷。【爾雅·釋地】冀、豫、雝、荆、揚、兗、徐、幽、營,九州。【疏】禹貢有靑徐梁,無幽幷營,是夏制。周禮有靑幷幽,無徐梁營,是周制。此有幽徐營而無靑梁幷,疑是殷制也。【史記·孟子傳】騶衍言中國名赤縣神州。赤縣神州內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爲州數。中國外如赤縣神州者九,乃所謂九州也。
【周禮·地官】五黨爲州。【註】州二千五百家。【論語】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國名。【春秋·桓五年】州公如曹。【傳】淳于公如曹。【註】淳于,州國所都。城陽淳于縣也。【括地志】密州,安丘縣東三十里古州國,周武王封爲淳于國。
邑名。【左傳·昭三年】鄭伯如晉,公孫段相晉侯,曰:子豐有勞於晉,余聞而弗忘,賜女州田。【註】州縣,今屬河內郡。
【春秋·成七年】吳入州來。【註】楚邑,淮南下蔡縣。
【史記·楚世家】考烈王元年,納州於秦。【註】南郡有州陵縣。
姓。【左傳·襄二十一年】州綽出奔齊。【註】晉大夫。
【爾雅·釋畜】白州驠。【註】州,竅。【疏】謂馬之白尻者也。
與洲通。◎按《說文》引《詩·周南》在河之州,今文作洲,古通。
叶專於切,音朱。【易林】鸇鳩徙巢,西至平州。遭逢雷電,霹我葺廬。

◎ 万里的意思

⒈  形容极远。

《后汉书·卷二三·窦融传》:「玺书既至,河西咸惊,以为天子明见万里之外,网罗张立之情。」
《儒林外史·第三八回》:「他这万里长途,自然盘费也难。我这里拿拾两银子,少卿,你去送与他,不必说是我的。」

◎ 人的意思

【子集中 • 人】人·康熙筆画:2·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如鄰切【集韻】【韻會】【正韻】而鄰切,音仁。【說文】天地之性最貴者也。【釋名】人,仁也,仁生物也。【禮·禮運】人者,天地之德,隂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一人,君也。【書·呂】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予一人,天子自稱也。【湯誥】嗟爾萬方有衆,明聽予一人誥。
二人,父母也。【詩·小雅】明發不寐,有懷二人。
左人,中人,翟國二邑。
官名。【周禮】有庖人,亨人,漿人,凌人之類。
楓人,老楓所化,見【朝野僉載】。
蒲人,艾人,見【歲時記】。
姓。明人傑。
左人,聞人,俱複姓。
【韻補】叶如延切,音然。【劉向·列女頌】望色請罪,桓公嘉焉。厥後治內,立爲夫人。

总述:诗句今作端州万里人出自《至潭州闻猿》。作者是唐朝诗人李绅。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