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向南风候暖
- 拼音
- xiàng nán fēng hòu nuǎn
- 平仄
- 仄平平仄仄
- 韵脚
- 上声十四旱
- 上一句
- 巴山客舍稀
- 下一句
- 腊月见春辉
「向南风候暖」出自:《送蒲秀才擢第归蜀》
汉水行人少,巴山客舍稀。向南风候暖,腊月见春辉。
「向南风候暖」作者: 岑参
「向南风候暖」辞典释义
◎ 向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向·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3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許亮切,音蠁。【說文】北出牖也。从宀从口。【註】牖所以通人气,故从口。【玉篇】窻也。【詩·豳風】塞向墐戸。【傳】北出牖也。【疏】士虞禮註云:嚮、牖一名也。北爲寒之備,不塞南窻,故云北出牖也。【廣韻】嚮與向通用。【集韻】亦作。【正韻】亦作鄕。【禮·明堂位】刮楹達鄕。◎按明堂位註,鄕謂夾戸窻也。每室八窻,爲四達,則凡牖皆名鄕,不獨北出牖矣。又【廣韻】對也。【戰國策】西向事秦。【莊子·秋水篇】望洋向若而嘆。又或作嚮。【易·說卦】嚮明而治。亦作鄕。【禮·明堂位】南鄕而立。又【集韻】趣也。又【韻會】救也。又昔也。【莊子·寓言篇】若向也俯,而今也仰。亦通作鄕。【論語】鄕也,吾見於夫子而問知。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式亮切,音餉。【廣韻】姓也。【左傳·成五年】諸侯謀復會宋公,使向爲人辭以子靈之難。【釋文】向,舒亮反。又【玉篇】地名。【詩·小雅】皇父孔聖,作都于向。【註】向在東都畿內,今孟州河陽縣。【左傳·隱十一年】王與鄭人向。【註】軹縣西有地,名向上。【襄十一年】諸侯會于北林師于向。【註】在川長社縣東北。【後漢·郡國志】川郡有向鄕。又【集韻】國名。【春秋·隱二年】莒人入向。【註】向,小國也,譙國龍亢縣東南有向城。【史記·褚少孫補三皇紀】怡向申莒,皆姜姓之後,漢爲縣。【前漢·地理志】沛郡向縣。【註】向,故國,姜姓,炎帝後。又【集韻】【正韻】許兩切,音嚮。【集韻】人字。【左傳·襄十一年】晉侯使叔肸告于諸侯。【註】叔肸,叔向也。【釋文】向,許文反。【前漢·法志】作叔嚮,顏師古:音許兩反。又【正韻】古文嚮字。註詳十六畫。◎ 南风的意思
⒈ 从南向北刮的风。
引《诗·邶风·凯风》:“凯风自南”
毛 传::“南风谓之凯风。”
南朝 宋 孔灵符 《会稽记》:“弘(郑弘 )识其神人也,曰:‘常患 若邪溪 载薪为难,愿旦南风,暮北风。’”
清 宋琬 《三叹》诗:“黄河 涛浪山巃嵸,溯流五日皆南风。”⒉ 古代乐曲名。相传为 虞舜 所作。
引《礼记·乐记》:“昔者 舜 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
《孔子家语·辨乐解》:“昔者 舜 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元 刘壎 《隐居通议·<琴谱>序》:“拟《清庙》之古,賡《南风》之诗,圣人之制作也。”⒊ 南方的乐曲。参见“南风不竞”。
引《左传·襄公十八年》:“吾骤歌北风,又歌南风,南风不竞,多死声。”
杨伯峻 注:“北风、南风犹今云北曲、南曲也。”
清 吴乔 《雪夜感怀》诗:“驰来北马多骄气,歌到南风尽死声。”⒋ 指《诗经》中的国风。借指古代淳朴的诗风。
引唐 殷璠 《<河岳英灵集>序》:“开元 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实由主上恶华好朴,去伪从真,使海内词场翕然尊古,《南风》《周雅》,称阐今日。”
⒌ 指 南朝 诗的风格。
引明 胡应麟 《诗薮·杂编·遗逸下》:“盖至是南风渐渍於北,而六代淫靡之音极矣。於是 唐 文挺出,一扫而汎空之。”
⒍ 南方的风气。
引唐 杜甫 《最能行》:“此乡之人气量窄,误竞南风疏北客。”
⒎ 男风;男色。
引明 王骥德 《男王后》第一折:“俺大王爷最爱南风,我们献去做个头功,倒有重重的赏赐哩。”
《金瓶梅词话》第三六回:“原来 安 进士, 杭州 人,喜尚南风,见书童儿唱的好,拉着他手儿两个一递一口吃酒。”
清 褚人获 《坚瓠五集》卷三:“美男破老,男色所从来远矣…… 闽、广 两 越 尤甚。京师所聚小唱最多,官府每宴,輒夺其尤者侍酒,以为盛事,俗呼为南风。”◎ 候的意思
【子集中 • 人】候·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8
【唐韻】胡遘切【集韻】下遘切,音後。訪也。又伺望也。【前漢·張禹傳】上臨候禹。又【釋名】候,護也,可護諸事也。又候人,道路迎送賔客之官。【詩·曹風】彼候人兮,何戈與祋。又斥候。【孫奕示兒編】斥候謂檢行險阻,伺候盜賊。俗作堠。又氣候,證候。又叶後五切,音祐。【楊泉蠶賦】爰求柔桑,切若細縷。起止得時,燥溼是候。【說文】有無候。互見前侯字註。◎ 暖的意思
【辰集上 • 日】暖·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廣韻】同㬉。【禮·月令】行春令則暖風來至。【楚辭·天問】何所冬暖。又【集韻】許元切,音暄。柔貌。【莊子·徐無鬼】有暖姝者。【音義】吁爰反。柔貌。又【集韻】火遠切,音咺。義同。
总述:诗句向南风候暖出自《送蒲秀才擢第归蜀》。作者是唐朝诗人岑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