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欲照澄明香步懒

诗句
欲照澄明香步懒
拼音
 yù zhào chéng míng xiāng bù lǎn
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
韵脚
上声十四旱
上一句
景阳妆罢琼窗暖
下一句
桥上衣多抱彩云

「欲照澄明香步懒」出自:《照影曲》

景阳妆罢琼窗暖,欲照澄明香步懒。桥上衣多抱彩云,
金鳞不动春塘满。黄印额山轻为尘,翠鳞红稚俱含嚬。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欲照澄明香步懒」作者: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

「欲照澄明香步懒」辞典释义

◎ 欲的意思

【辰集下 • 欠】欲·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7

【唐韻】余蜀切【集韻】【韻會】兪玉切【正韻】余玉切,音浴。【說文】貪欲也。从欠谷聲。【徐曰】欲者,貪欲。欲之言續也。貪而不已,於文欠谷爲欲。欠者開口也。谷,欲聲。【禮·曲禮】欲不可從。【疏】心所貪愛爲欲。
【禮運】何謂人情。喜怒哀懼愛惡欲七者,弗學而能。
物欲。【禮·樂記】人生而靜,天之性也。感于物而動,性之欲也。【老子·道德經】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增韻】愛也。【孟子】可欲之爲善。【禮·曲禮】問疾不能遺,不問其所欲。
期願之辭。【論語】我欲仁。【大學】欲明明德於天下。【文子·微明篇】心欲小,志欲大。
婉順貌。【禮·祭義】其薦之也,敬以欲。
將然也。【古銘】欲墮不墮,逢王顆。【杜甫詩】渾欲不勝簪。
與慾通。【詩·大雅】匪棘其欲。【註】與慾同。
【集韻】【韻會】兪戍切,音裕。義同。【揚雄·羽獵賦】壯士忼慨,殊鄕別趣。東西南北,騁嗜奔欲。【潘岳·西征賦】旣餐服以屬厭,泊恬靜以無欲。俱讀裕。
叶余律切,音聿。【易林】鼎足承德,嘉謀是克。爲王開庭,得心所欲。

◎ 照的意思

【巳集中 • 火】照·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唐韻】之少切【集韻】【韻會】【正韻】之笑切,音詔。【說文】本作㷖。【增韻】明所燭也。【易·離卦】大人以繼明照于四方。【書·泰誓】若日月之照臨。
【正字通】北齊劉縚兄弟,父名照,一生不作照字,惟依火旁作炤。【廣韻】同炤。【集韻】或省作昭。唐武后作曌。

◎ 澄明的意思

⒈  清朗。

唐 刘禹锡 《客有为余话登天坛遇雨之状因以赋之》诗:“山顶自澂明,人间已霶霈。”
清澈;明净。 南朝 梁元帝 《乌栖曲》:“月华似璧星如珮,流影澄明玉堂内。”
宋 梅尧臣 《寄新安通判钱学士》诗:“崖日半寒潭,澄明动朱鲤。”
郭沫若 《文艺论集·儿童文学之管见》:“儿童文学当具有秋空霁月一样的澄明,然而决不像一张白纸。”

◎ 香的意思

【戌集下 • 香】香·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㿝【廣韻】許良切【集韻】【韻會】【正韻】虛良切,音鄕。【玉篇】芳也。【正韻】氣芬芳。【書·君】至治馨香,感于神明。【詩·周頌】有飶其香。【禮·月令】中央土,其臭香。
草木之香,如沉香,棧香,蜜香,檀香,具載。【洪芻·香譜】及【葉延珪·香隸】諸書。
獸亦有香。【談苑】商女山中多麝,其性絕愛其臍,爲人逐急,卽投巖舉爪,剔裂其香。
【本草】麝香有三等:第一生香,亦名遺香,乃麝自剔出者。其次臍香。其三心結香。
有小麝,其香更奇。
風香。【庾信詩】結客少年塲,春風滿路香。
含香。【漢官儀】尚書郞含雞舌香,伏奏事。
酒香。【王績詩】稍覺池亭好,偏宜酒甕香。【杜甫詩】浩蕩風塵外,誰知酒熟香。
花名。【廬山記】一比丘晝寢盤石上,夢中聞花香酷烈,及覺,求得之,因名睡香。四方聞之,謂爲花中祥瑞,遂名瑞香。
丁香。【本草】一名丁子香,花紫白色,生子,小者爲丁香,大者爲母丁香。
酒名。【蘇軾·送碧香酒詩】碧香近出帝子家,鵝兒破殼酥流盎。【劉子翬詩】未饒赤壁風流在,且向何家醉碧香。
阿香。【搜神記】永和中,義興人姓周,出都,日暮。道邊有一新草小屋,一女子出門,周求寄宿。一更中,聞外有小兒喚阿香聲,云:官喚汝推雷車。女乃辭去。夜遂大雷雨。
人名。黃香,仇香,見【後漢書】。
姓。明四譯館通事香牛。
山名。【唐書·白居易傳】與香山僧如滿結香火社,自稱香山居士。
水名。【述異記】吳故宮有香水溪。
殿名。【三輔黃圖】武帝時,後宮八區,有披香殿。
享名。【李白詩】沉香亭北倚闌干。

◎ 步的意思

【辰集下 • 止】步·康熙筆画:7·部外筆画:3

【唐韻】【正韻】薄故切【集韻】【韻會】蒲故切,音捕。【說文】行也。【書·武成】王朝步自周。【傳】步,行也。《正義》曰:《爾雅·釋宮》云: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彼相對爲名耳,散則可以通,故步爲行也。【楚辭·招䰟】步騎羅些。【註】乗馬爲騎,徒行爲步。
【小爾雅】跬,一舉足也。倍跬謂之步。【白虎通】人踐三尺法天地人,再舉足步備隂陽也。【周禮·夏官】射人以貍步張三侯。【註】鄭司農云:貍步,謂一舉足爲步,於今爲半步。
【司馬法】六尺爲步,步百爲畝。【禮·王制】古者以周尺八尺爲步,今以周尺六尺四寸爲步。【正義曰】古者八寸爲尺,周尺八尺爲步,則一步六尺四寸。【史記·秦始皇紀】數以六爲紀,六尺爲步。【註】索隱曰:《管子》《司馬法》皆云六尺爲步,非獨秦制。
王制八尺爲步,今以六尺四寸爲步,步之尺數亦不同。
輦行曰步。【韻會】世稱輦車曰步輦,謂人荷而行,不駕馬也。
徐行曰步。【屈原·離騷】步余馬於蘭臯兮。【說苑·建本篇】走者之速,步者之遲。
促行曰趨,闊行曰步。【莊子·田子方】步亦步,趨亦趨。
【任昉·述異記】水際謂之步。上虞縣有石駞步,吳中有瓜步,吳江中有魚步、龜步,湘中有靈妃步。按吳楚閒謂浦爲步,語之訛耳。【水經注】贛水逕豫章郡北爲津步,步卽水渚也。【靑箱雜記】嶺南謂村市爲墟,水津爲步。
【柳宗元·鐵爐步志】江之滸,凡舟可縻而上下者曰步。【韓愈·孔戣墓誌】蕃舶至泊步,有下碇之稅。通作埠。今人呼船儈曰埠頭。埠音如步。
【爾雅·釋樂】徒擊鼓謂之步。【疏】凡八音備作曰樂。一音獨作不得以樂名也。
人才特出謂之獨步。【晉書·王坦之傳】江東獨步王文度。
馬步,謂神爲災害馬者。一曰行神。【周禮·夏官·校人】冬祭馬步。
人物烖害之神皆曰步。【周禮·夏官·校人疏】冥之步,人鬼之步是也。
【地官·族師·祭酺註】酺者,爲人物烖害之神。故書酺爲步,蓋步與酺字異而音義同也。
習馬曰步馬。【左傳·襄二十六年】左師見夫人之步馬者。
牽行也。【禮·曲禮】步路馬必中道。
行師曰步師。【左傳·僖三十三年】寡君聞吾子將步師出于敝邑。
行爵曰步爵。【禮·少儀】未步爵,不嘗羞。
推歷曰步歷。【左傳·文元年疏】日月轉運於天,猶如人之行步,故推歷謂之步歷。【後漢·楊厚傳】就同郡鄭伯山,受河洛書及天文推步之術。【陸機·演連珠】儀天步晷,而修短可量。
《律歷》,書名,五星爲五步。見【漢制考】。
運也,國運曰國步,天運曰天步。【詩·小雅】國步蔑資。【又】天步艱難。
陟大位曰攺步。【周語】攺玉攺步。
步驟。【後漢·曹褒傳】三五步驟,優劣殊軌。【註】《孝經鉤命決》曰:三皇步,五帝驟,三王馳。宋均註云:步謂德道用,日月爲步,時事彌順,日月亦驟,勤思不已,日月乃馳,是優劣也。
姓。【廣韻】晉有步場,食采於步,後因氏焉。孔子弟子有步叔乗,三國吳丞相步騭。
三字姓。【後魏書】有步六孤氏,後改爲陸氏。
西方步鹿根氏,後改爲步氏。
【北齊書】有步大汗氏。
百步,溪名。【廣輿記】在台州臨海縣,一呼惡溪。
千步,香名。【任昉·述異記】南海山出千步香,佩之香聞千步。今海嵎有千步草,是其種也。《雜貢籍》曰:南郡貢千步香。
步光,劒名,見【越絕書】。
步搖,婦人首飾名。見【採蘭雜志】。【俗書正訛】从,反止也。从少,非。字仅在步字中使用,日人将步简化为歩,便利步字的使用。

◎ 懒的意思

【卯集上 • 心】懒·康熙筆画:20·部外筆画:16

【廣韻】落旱切【集韻】魯旱切,與嬾同。【說文】懈也,怠也。一曰臥也。亦作〈忄柬〉㦨孏。
【集韻】落蓋切,音賴。憎懶,嫌惡也。
叶盧健切,音練。【蘇轍·閒燕亭詩】危亭在山腹,景物行自變。此樂只自知,傍人任嫌懶。◎按正字通云:六書無懶字。懶訓同嬾,懶訓俗嬾字,非。懶原字从頼。

总述:诗句欲照澄明香步懒出自《照影曲》。作者是唐朝诗人温庭筠。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