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闻得一毛添五色

诗句
闻得一毛添五色
拼音
 wén de yī máo tiān wǔ sè
平仄
平仄仄平平仄仄
韵脚
入声十三职
上一句
岁酒从今把未休
下一句
眼看相逐凤池头

「闻得一毛添五色」出自:《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

更添十岁应为相,岁酒从今把未休。
闻得一毛添五色,眼看相逐凤池头。

「闻得一毛添五色」作者:

【北朝乐府】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下来的数量不多,总共约有七十余首。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的《梁鼓角横吹曲》中,其余属于《杂歌谣辞》和《杂曲歌辞》。《鼓角横吹曲》是北方民族用鼓和角等乐器在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其歌词的作者主要是东晋以后北方的鲜卑族…

「闻得一毛添五色」辞典释义

◎ 闻得的意思

⒈  听说。

《水浒传》第五八回:“我也曾闻得 史进 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闻得他做了官,便都投奔他去做官亲。”

⒉  嗅到。

《二刻拍案惊奇》卷二九:“小姐闻得药草之香,已自心中爽快。”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毛的意思

【辰集下 • 毛】毛·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0

【唐韻】莫袍切【集韻】【韻會】謨袍切,音旄。【說文】眉髮之屬,及獸毛也。【釋名】毛,貌也,冒也,在表所以別形貌,自覆冒也。【詩·小雅】不屬于毛。【註】毛者,體骨之餘氣末屬也。【周禮·秋官】《司儀》王燕,則諸侯毛。【鄭註】謂以須髮坐也。【齊語】班序顚毛,以爲民紀。【註】顚,頂也。毛,髮也。次列頂髮之白黑,使長幼有等。
髮班白曰二毛。【禮·檀弓】古之征伐者,不獲二毛。
獸爲毛蟲。【周禮·地官】以土會之灋,辨五地之物生。一曰山林,其動物宜毛物。【註】毛物,貂、狐、貒、貉之屬,縟毛者也。【禮·月令】孟秋之月,其蟲毛。
【樂記】羽者嫗伏,毛者孕鬻。【正義曰】羽,鳥也。毛,獸也。
犧牲純色曰毛。【史記·三王世家】魯有白牡、騂剛之牲,羣公不毛。【註】何休曰:不毛,不純毛也。
草也。【左傳·隱三年】㵎溪沼沚之毛。
【昭七年】食土之毛,誰非君臣。
桑麻五穀之屬皆曰毛。【周禮·地官·載師】凡宅不毛者,有里布。【註】鄭司農云:謂不種桑麻也。【公羊傳·宣十二年】錫之不毛之地。【註】不毛者,磽确不生五穀。
【崔豹·古今注】地以名山爲輔,石爲之骨,川爲之脈,草木爲之毛。
去毛曰毛。【詩·魯頌】毛炰胾羹。【註】毛炰,爛去其毛而炰之。
柔毛,羊也。【禮·曲禮】羊曰柔毛。
莎草曰地毛。見【廣雅】。
扻毛,鹽草也。見【雷斆·炮炙序】。
【高麗方言】謂苧曰毛,苧布曰毛施背,見【雞林類事】。
閩南人謂毛曰膜。見【井觀瑣言】。
梵言欽跋羅,此云毛。顩缽羅,《西域記》云織細羊毛。褐賴縭,《西域記》云織野獸毛。
國名。
姓。【左傳·僖二十四年】魯衞毛耼,文之昭也。【廣韻】周武王弟毛公,後以爲氏。本居鉅鹿,避讎滎陽。漢毛亨治《詩》,作訓詁傳以授從子萇,時稱亨爲大毛公,萇爲小毛公。
竹名。【顧愷之·竹譜】南嶺有毛竹。【劉美之·續竹譜】毛竹,生武夷山。【李商隱詩】武夷洞裏毛生竹。
與髦通。【儀禮·士喪禮】馬不齊髦。【註】今文髦爲毛。亦作㲝。【周禮·天官·司裘註】中秋鳥獸㲝毨。亦作旄。【史記·夏本紀】羽旄齒革。
【集韻】莫報切,音帽。擇也。鄭康成說或从手作㧌。通作芼。
蒙晡切,音模。【佩觿集】河朔謂無曰毛。【後漢·馮衍傳】饑者毛食。【註】太子賢曰:案《衍集》作無,今俗語猶然者,豈古語亦通乎。當讀如模。【集韻】又作。

◎ 添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添·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8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他兼切,音沾。【玉篇】益也。通作沾酟。
【集韻】他念切,音栝。味益也。【李翊俗名小錄】呼下酒具爲添。

◎ 五色的意思

⒈  青、赤、白、黑、黄五种颜色。古代以此五者为正色。

《书·益稷》:“以五采彰施於五色,作服,汝明。”
孙星衍 疏:“五色,东方谓之青,南方谓之赤,西方谓之白,北方谓之黑,天谓之玄,地谓之黄,玄出於黑,故六者有黄无玄为五也。”

⒉  泛指各种颜色。

《老子》:“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三国 魏 曹丕 《芙蓉池》诗:“上天垂光采,五色一何鲜。”
唐 韩愈 《谢自然诗》:“簷楹蹔明灭,五色光属联。”
《老残游记续集遗稿》第一回:“有人説你有个眼睛可以辨五色,耳朵可以辨五声。”

⒊  神色。参见“五色无主”。

⒋  中医指五脏反映在面部的五种气色。据以诊断疾病。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 公乘阳庆 ﹞更悉以禁方予之( 仓公 ),传 黄帝、扁鹊 之脉书,五色诊病,知人死生,决嫌疑,定可治。”
张守节 正义引《八十一难》:“五藏有色,皆见於面,亦当与寸口尺内相应也。”
《医宗金鉴·幼科杂病心法要诀·察色》“欲识小儿百病原,先从面部色详观,五部五色应五臟,诚中形外理昭然。”注:“五色者:青为肝色,赤为心色,黄为脾色,白为肺色,黑为肾色也。”

总述:诗句闻得一毛添五色出自《和窦中丞岁酒喜见小男两岁》。作者是唐朝诗人熊孺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