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握兰勤徒结

诗句
握兰勤徒结
拼音
 wò lán qín tú jié
平仄
仄平平平仄
韵脚
入声九屑
上一句
薜萝若在眼
下一句
折麻心莫展

「握兰勤徒结」的意思,全诗译文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
从猿鸣声中可以知道已经是黎明了,但在幽深的山谷间却还看不到阳光。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
山下的云方才还是合在一起的,野花上面的水珠仍然晶莹圆转。

逶迤傍隈隩,迢递陟陉岘。
沿着弯弯曲曲的道路前进,又登上遥远的山路。

过涧既厉急,登栈亦陵缅。
通过溪涧也用不着脱衣服,爬上栈道就可以凌空面对高深的山谷。

川渚屡径复,乘流玩回转。
溪谷沙洲时直时曲,弯来拐去,顺着溪流游玩,倒回来转过去。

苹萍泛沉深,菰蒲冒清浅。
水草漂浮在深沉的水潭上,水生植物从清浅的水泽里伸出枝叶来。

企石挹飞泉,攀林摘叶卷。
在石上提起脚跟,用脚趾做为全身的力点,去挹取飞溅的泉水,高攀丛林中的树枝,去摘取那还没有舒展开的初生卷叶。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
本想见到山里的高人隐士,却好像看到山角里有穿着薛荔衣,系着女萝带的“山鬼”。

握兰勤徒结,折麻心莫展。
手握兰花希望赠给知己,但却无法寄到,所以常常是忧思结于心中,折了疏麻却无从投赠给所思念的人,所以心愁莫展。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
自己所真心欣赏的就是最美的,何必还要去分辨其真假呢?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
看到这样动人的风景就会有所领悟而忘却世俗,排除一切烦恼。

「握兰勤徒结」出自:《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猿鸣诚知曙)》

【从斤竹涧越岭溪行】 猿鸣诚知曙,谷幽光未显[1] 。 岩下云方合,花上露犹泫[2] 。 逶迤傍限隩[3],迢递陟陉岘[4] 。 过涧既厉急[5],登栈亦陵缅[6] 。 川渚屡泾复[7],乘流翫回转[8] 。 蘋萍泛沉深[9],菰蒲冒清浅[10] 。 企石挹飞泉[11],攀林摘叶卷[12] 。 想见山阿人,薜萝若在眼[13] 。 握兰勤徒结[14],折麻心莫展[15] 。 情用赏为美,事昧竟谁辨[16] 。 观此遗物虑,一悟得所遣[17] 。

「握兰勤徒结」作者:

谢灵运(385-433),陈郡阳夏(今河南省太康县)人,世居会稽(今浙江省绍兴县)。东晋大士族宰相谢玄之孙。谢玄死后,谢灵运只有十八岁就袭爵康乐公,因称谢康乐。四二○年宋高祖刘裕代晋后,谢灵运降公爵为侯,先后出任永嘉太守及临川内史等职。他「…

「握兰勤徒结」辞典释义

◎ 握的意思

【卯集中 • 手】握·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9

〔古文〕【唐韻】烏角切【集韻】【韻會】【正韻】乙角切,音渥。【說文】搤持也。陸佃云:持五指也,在外爲持,在內爲握。【詩·小雅】握粟出卜。【儀禮·鄉射禮】箭籌長尺有握。【註】握。本所持處也。【又】大夫之矢,則兼束之,以茅上握焉。【註】握,謂中央也。【禮·王制】宗廟之牛,角握。【前漢·律歷志】算法,用竹徑一分,長六寸,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爲一握。
【集韻】烏谷切,音屋。小貌。【易·萃卦】若號一握爲笑,鄭氏讀。【前漢·司馬相如傳】委瑣握,拘文牽俗。【註】握,局陿也。
【爾雅·釋言】握,具也。【疏】握持辦具也。【鄭註】握卽屋字。
與幄通。【周禮·春官·巾車】翟車貝面組總,有握。【註】有握,則無蓋矣。如今輧車是也。【釋文】握音屋,又烏學反。
於切,音漚。喪用束手者。或作䌂。

◎ 兰的意思

【申集上 • 艸】兰·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7

【唐韻】落干切【集韻】【韻會】【正韻】郞干切,音闌。【說文】香草也。【陸甸云】闌艸爲蘭,闌不祥也。【陸璣詩疏】其莖似藥草澤蘭,廣而長節,漢諸池苑及許昌宮中皆種之。【易·繫辭】同心之言,其臭如蘭。【左傳·宣三年】鄭文公妾燕姞,夢天與蘭,曰:蘭有國香,人服媚之。【屈原·離騷】紉秋蘭以爲佩。【爾雅翼】一榦一花而香有餘者蘭。
【本草】木蘭。【屈原·離騷】朝搴阰之木蘭兮。
【管子·小匡篇】輕罪入蘭盾、鞈革二戟。【註】蘭卽所謂蘭錡,兵架也。
脈也。【史記·扁鵲傳】夫以陽入隂支蘭藏者生。【註】支者順節,蘭者橫節。隂支蘭,膽藏也。
布名。【華陽國志】蘭干細布。蘭干,獠言紵也。
人名。【列子·說符篇】宋有蘭子。【張堪註】凡物不知生謂之蘭。【殷敬順曰】《史記》無符傳出入謂之闌。此蘭子謂以技妄遊,義與闌同。
姓。【通志·氏族略】漢有太守蘭廣。
萑蘭。【前漢·息夫躬傳】涕泣流兮萑蘭。【註】萑蘭,淚闌干也。
芄蘭。【揚子·太經】陽氣親天,萬物芄蘭。【註】芄蘭,茂密也。
通欄。【後漢·東夷傳】徙于馬蘭。【註】蘭卽欄。
通斕。【吳志·孫權傳】童謠曰:黃金車,斑蘭耳。
【韻補】陵延切,音連。【宋玉·招䰟】川谷徑複流潺湲,光風轉蕙氾崇蘭,經堂入奧塵朱筵。

◎ 勤的意思

【子集下 • 力】勤·康熙筆画:13·部外筆画:11

〔古文〕瘽【唐韻】巨斤切【集韻】【正韻】渠中切【韻會】渠斤切,音芹。【說文】勞也。从力,堇聲。【爾雅疏】勤者,勞力也。【書·武成】王季其勤王家。
【詩·豳風】恩斯勤斯。【註】勤,篤厚也。【左傳·僖三年】楚人伐鄭,鄭伯欲成,孔叔不可。曰:齊方勤我,棄德不祥。【註】勤我,言齊恤鄭難也。【前漢·司馬相如傳】重賜文君侍者,通殷勤。
【揚子·法言】民有三勤。【註】勤,苦也。
【韻補】叶渠焉切,音乾。【鄭曼贈陸雲詩】垂龔之會,匪言不宣。嗟我懷人,斯恩斯勤。
通作廑。【前漢·揚雄傳】其廑至矣。【註】師古曰:古勤字。
【集韻】渠之切,音其。通作期。耄勤,老稱也。

◎ 徒的意思

【寅集下 • 彳】徒·康熙筆画:10·部外筆画:7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同都切,音塗。【說文】本作。步行也。【易·賁卦】舍車而徒。
步卒也。【詩·魯頌】公徒三萬。
【爾雅·釋訓】徒輦者也。【疏】會同田獵,人挽輦以徒行也。【詩·小雅】徒御不驚。
【玉篇】衆也。【書·仲虺之誥】實繁有徒。【前漢·東方朔傳】人至察,則無徒。
【廣韻】空也。【爾雅·釋訓】暴虎,徒搏也。【註】空手執也。
【廣雅】徒,袒也。【史記·張儀傳】秦人捐甲,徒裼以趨敵。
【正韻】但也。【孟子】徒善不足以爲政。
【廣韻】黨也。【張衡·思賦】朋精粹而爲徒。
弟子曰徒。【論語】非吾徒也。【後漢·鄭康成傳】扶風馬融,門徒四百餘人。
【廣韻】徒隷也。【周禮·天官】冢宰胥十有二人,徒百有二十人。【疏】胥有才智爲什長,徒給使役,故一胥十徒。
司徒,官名。【書·舜典】汝作司徒。【周禮·地官·司徒疏】司徒,主衆徒也。
丹徒,縣名。【前漢·地理志】會稽郡有丹徒縣。【註】卽春秋云朱方也。【地志】秦望氣者言其地有王氣,始皇使赭衣徒三千鑿京峴山,以敗其勢,因名丹徒。
罪名。【唐書·法志】用有五,其三曰徒。徒者,奴也。蓋奴辱之,量其罪之輕重,有年數而捨。
申徒,登徒,司徒,複姓。【風俗通】申屠氏,隨音改爲申徒氏,夏有申徒狄。【宋玉·好色賦序】大夫登徒子,侍於楚王。【註】登徒,姓也。【姓譜】舜嘗爲堯司徒,支孫氏焉。
叶唐何切,音駝。【道藏歌】運役自然氣,於是息三徒。一暢萬劫感,慶賀西王那。

◎ 结的意思

【未集中 • 糸】结·康熙筆画:12·部外筆画:6

【廣韻】【正韻】古屑切【集韻】【韻會】吉屑切,音拮。【說文】締也。【易·繫辭】上古結繩而治。【詩·檜風】我心蘊結兮。
【曹風】心如結兮。【疏】如物之裹結。【禮·曲禮】德車結旌。【註】結,謂收斂之也。【疏】結,纏其旒著於竿也。【前漢·五行志】衣有襘,帶有結。【註】結,締結之結也。
【博雅】曲也。
【玉篇】要也。
【集韻】胡計切,音系。【前漢·張釋之傳】跪而結之。【註】師古曰:結,讀曰係。
【集韻】激質切,音吉。義同。
【集韻】吉詣切,音計。【前漢·陸賈傳】尉佗魁結箕踞。【註】師古曰:結,讀曰髻。

总述:诗句握兰勤徒结出自《从斤竹涧越岭溪行(猿鸣诚知曙)》。作者是南北朝诗人谢灵运。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