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东风落靥不成归
- 拼音
- dōng fēng luò yè bù chéng guī
- 平仄
- 平平仄仄仄平平
- 韵脚
- 上平五微
- 上一句
- 玉笙吹彻夜何其
「东风落靥不成归」出自:《浣溪沙(巳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
蜜炬来时人更好,玉笙吹彻夜何其,东风落靥不成归。
「东风落靥不成归」作者: 姜夔
「东风落靥不成归」辞典释义
◎ 东风的意思
⒈ 东方刮来的风。
引《楚辞·九歌·山鬼》:“东风飘兮神灵雨,留 灵脩 兮憺忘归。”
唐 杜牧 《赤壁》诗:“东风不与 周郎 便, 铜雀 春深锁二 乔。”
杨朔 《海市》:“一般得春景天,雨后,刮东风,才有海市。”⒉ 指春风。
引《礼记·月令》:“﹝孟春之月﹞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唐 李白 《春日独酌》诗之一:“东风扇淑气,水木荣春暉。”
《红楼梦》第五十回:“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
刘大白 《湖滨晚眺》诗:“微波吐露东风语:明日是清明,青山分外清。”⒊ 代指春天。
引唐 罗隐 《绵谷回寄蔡氏昆仲》诗:“一年两度锦城游,前值东风后值秋。”
⒋ 比喻革命的力量或气势。
引谢觉哉 《不惑集·干劲》:“而且东风已经在广大的工农劳动人民中刮起来了,仅仅是某些干部尚风平浪静。”
陈毅 《满江红》词:“喜东风浩荡海天宽,西风落。”
郭沫若 《新华颂》:“多种族,如弟兄,千秋万岁颂东风。”⒌ 菜名。参见“东风菜”。
引《文选·左思<吴都赋>》:“草则藿、蒳、豆蔻……东风、扶留。”
刘逵 注:“东风,亦草也,出 九真。”
《齐民要术·五谷果蓏菜茹非中国物产者》引 晋 顾微 《广州记》:“东风华叶似‘落娠妇’,茎紫。宜肥肉作羹,味如酪。”◎ 落的意思
【申集上 • 艸】落·康熙筆画:15·部外筆画:9
【唐韻】盧各切【集韻】【韻會】【正韻】歷各切,音洛。【禮·王制】草木零落,然後入山林。
又【爾雅·釋詁】落,始也。又【左傳·昭七年】楚子成章華之臺,願與諸侯落之。【註】宮室始成,祭之爲落。又叔孫爲孟鐘,饗大夫以落之。【註】以豭豬血釁鐘曰落。又【博雅】居也。【綱目集覽】人所聚居,故謂之村落、屯落、聚落。又【後漢·竇憲傳】躡冒頓之區落。又蕃籬曰虎落。【前漢·鼂錯傳】爲中周虎落。【註】以竹篾相連遮落之也。又廢也。【莊子·天地篇】子高曰:夫子盍行耶,無落吾事,耕而不顧。又落落,不相入貌。【老子·道德經】落落如石。又牢落。【司馬相如·上林賦】牢落陸離。又陸落。【論衡】見文吏便而儒生陸落,則詆訾儒生,以爲淺短,稱譽文吏,謂之深長。又拓落。【揚雄·解嘲】何爲官之拓落也。又【韻會】錯落,閒厠貌。又歲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巳曰大荒落。又星名。【史記·天官書】軍西爲壘,旁有一大星爲北落。又山名。【水經注】伊水東北過郭落山。又草名。【本草】土落,生嶺南山谷。又角落,生江西山谷,似茱萸,獨莖。又木名。【爾雅·釋木】檴,落。【疏】檴,一名落,可作杯圈,皮韌,繞物不解。又姓。【通志·氏族略】漢有落下閎。又與絡通。【莊子·秋水篇】落馬首,穿牛鼻。【前漢·李廣傳】上召禹刺虎,禹從落中斫絕纍,上壯之。【師古註】謂當時繦絡之而下也。又【唐韻古音】讀路。【晉庾闡·弔賈誼文】張高弦悲聲激柱落。叶下濩韻。◎ 靥的意思
【戌集中 • 面】靥·康熙筆画:23·部外筆画:14
【唐韻】於協切【集韻】【韻會】益涉切,音魘。【說文】姿也。从面,厭聲。【玉篇】淮南子說林訓,靨輔在頰前則好。◎按淮南子今本作䩉。詳䩉字註。【廣韻】面上靨子。【集韻】頰輔也。【楚辭·大招】靨輔奇牙,宜笑嘕只。【集韻】或省作。
又【集韻】於琰切,厭上聲。面黑子。又一曰䩉也。◎ 不成的意思
⒈ 未成年。
引《左传·哀公五年》:“齐 燕姬 生子,不成而死。”
杜预 注:“不成,未冠也。”⒉ 无所成就;不成功。
引《史记·项羽本纪》:“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沉文昭》:“读书要有福,无福者读书不成。”
刘大白 《红色的新年》诗:“快三更啦,他们想睡,也睡不成。”⒊ 不象。 《南史·徐摛传》:“后主为文示 陵,云他人所作。
引陵 嗤之曰:‘都不成辞句。’”
亦指不象样。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九:“﹝ 沙三 ﹞虽有几个不成的字儿,意会得去,也便是了。”⒋ 不行,不可以。
引《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今日寧可置我死地,要我诬人,断然不成的!”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第二景:“不成,那不成!不是这样抬法!”⒌ 助词。用于句首,表示反诘。
引宋 陈允平 《清平乐》词:“误了海棠时候,不成直待花残?”
《水浒传》第四二回:“不成我和你受用快乐,倒教家中老父吃苦?”
清 纳兰性德 《蝶恋花》词:“若得寻春终遂约,不成长负东君诺!”⒍ 助词。用于句末,表示加强反诘语气。
引《儒林外史》第一回:“你又不曾犯罪,难道官府来拿你的母亲去不成?”
京剧《猎虎记》第五场:“猛虎已被射死,只要落在老夫后园,还怕它飞去不成?”◎ 归的意思
【辰集下 • 止】归·康熙筆画:18·部外筆画:14
〔古文〕【唐韻】舉韋切【集韻】居韋切,音騩。還也,入也。【詩·小雅】薄音旋歸。
又還所取之物亦曰歸。【春秋·定十年】齊人來歸鄆、讙、龜隂田。又【禮·祭義】父母全而生之,予全而歸之。【孟子】久假而不歸。皆還復之義。又【春秋·隱元年】歸惠公仲子之賵。【杜註】歸者,不反之辭。【桓七年】突歸于鄭。【穀梁傳】歸,易辭也。又依歸也。【詩·曹風】于我歸處。【毛傳】歸,依歸也。又歸附也。【穀梁傳·莊二年】王者,民之所歸往也。【詩·大雅】豈弟君子,民之攸歸。又【說文】女嫁也。【詩·周南】之子于歸。【禮·禮運】男有分,女有歸。又【穀梁傳·隱二年】婦人謂嫁曰歸,反曰來歸。【註】嫁而曰歸,明外屬也。反曰來歸,明從外至也。【左傳·莊二十七年】凡諸侯之女歸寧曰來,出曰來歸。夫人歸寧曰如某,出曰歸于某。又投也,委也。【左傳·襄三年】請歸死于司敗。又【前漢·申屠嘉傳】鼂錯恐自歸景帝。【註】師古曰:自首于天子。又與也,許也。【論語】天下歸仁焉。又合也。【禮·緇衣】私惠不歸德。【註】謂不合於德義。又終也。【左傳·宣十一年】以討召諸侯,而以貪歸之。又歸妹,卦名。又三歸,臺名。【史記註】三歸,取三姓女也。又指趨曰歸。【易·繫辭】殊途而同歸。【史記·李斯傳】覩指而識歸。又道家有八歸。【參同契】九還、七返、八歸、六居。【註】八歸者,天三生木,地八成汞,戊己一合,木汞之眞,歸煉鼎中,故曰八歸。又【謝察微·算經】有歸法,歸已入之數也。又歸藏,黃帝《易》名。一曰殷《易》。【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二曰歸藏。【註】歸藏者,萬物莫不歸而藏之于中。此《易》以純坤爲首,故名。又【爾雅·釋親】女子謂晜弟之子爲姪,謂姪之子爲歸孫。又饋也。【論語】歸孔子豚。【晉語】不腆敝邑之禮,敢歸諸下執政。又山名。【山海經】太行之山,其首曰歸山,其上有金玉,其下有碧。又州名。【廣韻】本春秋夔子國,武德初,割夔州之秭歸巴東二縣,置州,取歸國爲名也。【廣輿記】今屬荆州府。又姓。又歸邪,星氣名。【前漢·天文志】如星非星,如雲非雲,名曰歸邪。歸邪出,必有歸國者,邪音虵。又忘歸,矢名,見【公孫子】。又姊歸,鳥名。當歸,藥名。又【集韻】求位切,音匱。同饋。【說文】餉也。亦讀如字。義見上。籀省作㱕。漢作歸。
总述:诗句东风落靥不成归出自《浣溪沙(巳酉岁客吴兴,收灯夜阖户无聊,俞商卿呼之共出,因记所见)》。作者是宋朝诗人姜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