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龙钟蹴涧泥

诗句
龙钟蹴涧泥
拼音
 lóng zhōng cù jiàn ní
平仄
平平仄仄仄
韵脚
上声八荠、上平八齐、去声八霁
上一句
传置远山蹊
下一句
片阴常作雨

「龙钟蹴涧泥」出自:《晓发方骞驿》

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片阴常作雨,微照已生霓。
鬓发愁氛换,心情险路迷。方知向蜀者,偏识子规啼。

「龙钟蹴涧泥」作者:

苏颋(670年-727年),字廷硕,京兆武功(今陕西武功)人,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左仆射苏瑰之子。苏颋进士出身,历任乌程尉、左司御率府胄曹参军、监察御史、给事中、中书舍人、太常少卿、工部侍郎、中书侍郎,袭爵许国公,后与宋璟一同拜相,担任同平…

「龙钟蹴涧泥」辞典释义

◎ 龙钟的意思

⒈  亦作“龙鐘”。

⒉  身体衰老,行动不灵便者。

北齐 杜弼 《檄梁文》:“委慈母似脱屣,弃宠弟如遗芥,龙钟稚子,痛苦成行。”

⒊  衰老貌;年迈。

唐 沉佺期 《答魑魅代书寄家人》诗:“龙钟辞北闕,蹭蹬守南荒。”
宋 梅尧臣 《寄马御史》诗:“却顾旧埒老病马,尘沙歷尽空龙钟。”
清 王韬 《<淞滨琐话>自序》:“此数十寒暑中,自孩提无知以迄乎龙钟待尽,其间或疾苦,或颠连,或忧愁,备人世诸苦恼而一身受之。”
瞿秋白 《赤都心史》十二:“年老龙锺褴褛瘦弱的乞丐双手拱着等候基督教徒的慈悲。”

⒋  失意潦倒貌。

唐 李华 《卧疾舟中相里范二侍御先行赠别序》:“华 也潦倒龙钟,百疾丛体,衣无完帛,器无兼蔬。”
唐 白居易 《十年三月三十日别微之于澧上》诗:“莫问龙鐘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
清 唐孙华 《哭座主玉峰尚书徐公》诗之二:“却恨龙钟无报答,敢因时忌讳门生。”

⒌  沾湿貌。

汉 蔡邕 《琴操·信立退怨歌》:“紫之乱朱,粉墨同兮;空山歔欷,涕龙钟兮。”
唐 岑参 《逢入京使》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清 陈维崧 《采桑子·正月二十日从吴天石处获读纬云弟京邸春词》词之八:“年来怕作伤心句,双袖龙钟,左耳新聋,莫把箜篌唱懊儂。”
《痛史》第十五回:“从此太皇太后得见了孙儿,却又失了媳妇,可怜一掬龙钟老泪,泣的没有乾时。”

⒍  行进艰难貌。

唐 苏颋 《早发方骞驿》诗:“传置远山蹊,龙钟蹴烂泥。”

⒎  指竹。见“龙钟”。

北周 庾信 《邛竹杖赋》:“霜风色古,露染斑深。每与龙钟之族,幽翳沉沉。”
唐 袁邕 《东峰亭各赋一物得阴崖竹》诗:“龙钟负烟雪自有凌云心。”
清 曹寅 《移竹东轩和高竹窗学士来韵》:“稚子龙钟当户多,北堂曾种向南坡。”

◎ 蹴的意思

【酉集中 • 足】蹴·康熙筆画:19·部外筆画:12

【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子六切,音噈。【說文】躡也。【孟子】蹴爾而與之。【趙岐註】蹴,蹋也。【後漢·梁冀傳】六博蹴鞠。【註】《劉向·別錄》蹴鞠者,傳言黃帝時所作。或曰起戰國時。【類篇】或作蹙。
【廣韻】七宿切【集韻】七六切,音䙘。義同。
【集韻】【類篇】就六切,音摵。蹴然,敬貌。

◎ 涧的意思

【午集下 • 石】涧·康熙筆画:17·部外筆画:12

【玉篇】古晏切,音諫。水磵也。【正字通】與澗通。

◎ 泥的意思

【巳集上 • 水】泥·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5

【廣韻】奴低切【集韻】【韻會】【正韻】年題切,音䛏。水名。【說文】水出北地郁郅北蠻中。
潏水之別名。【長安志】潏水,今名泥水。
江州洣水又謂之泥水。【前漢·地理志】長沙國茶陵泥水。
水和土也。【書·禹貢】厥土惟塗泥。
汚也。【易·井卦】井泥不食。
丘名。【爾雅·釋丘】水潦所止曰泥丘。
泥中,衞邑也。【詩·邶風】胡爲乎泥中。
泥陽,縣名。【史記·酈商傳】蘇駔軍於泥陽。【前漢·地理志】北地郡有泥陽縣,王莽更曰泥隂。
弱也。【爾雅·釋獸】威夷長脊而泥。
蟲名,出東海,得水則活,失水則如泥。【杜甫詩】先拚一飮醉如泥。
紫泥,以封璽書者。【西京雜記】中書以武都紫泥爲璽室,加綠綈其上。
靑泥,水名。【長安志】藍田縣南有靑泥水,魏置靑泥軍。
坊名。【杜甫詩】飯煮靑泥坊底芹。
蜀人謂糊窻曰泥窻。【花蘂夫人宮詞】紅錦泥窻遶四廊。
渤泥,佛泥,俱國名。【諸蕃風俗】佛泥國在廣州東南,宋濂有渤泥入貢記。
【薛俊·日本寄語】星曰付泥,金曰空措泥,銀曰失祿楷泥,船曰浮泥。
姓。漢犍爲功曹泥和。
【廣韻】奴禮切【集韻】【韻會】【正韻】乃禮切,音禰。泥泥,露濃貌。【詩·小雅】蓼彼蕭斯,零露泥泥。
柔澤貌。【詩·大雅】方苞方體,維葉泥泥。亦作。
【廣韻】奴計切【集韻】【韻會】【正韻】乃計切,尼去聲。滯也。【論語】致遠恐泥。
【集韻】乃定切,音甯。泥母,地名。
亭名。【左傳註】高平方與縣東有泥母亭,讀如甯。
與涅同。【史記·屈原傳】皭然泥而不滓。【註】泥音涅。

总述:诗句龙钟蹴涧泥出自《晓发方骞驿》。作者是唐朝诗人苏颋。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