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句
- 两章对秋月
- 拼音
- liǎng zhāng duì qiū yuè
- 平仄
- 仄平仄平仄
- 韵脚
- 入声六月
- 上一句
- 词气浩纵横
- 下一句
- 一字偕华星
「两章对秋月」出自:《同元使君舂陵行》
遭乱发尽白,转衰病相婴。沈绵盗贼际,狼狈江汉行。
叹时药力薄,为客羸瘵成。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
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
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致君唐虞际,纯朴忆大庭。何时降玺书,用尔为丹青。
狱讼永衰息,岂唯偃甲兵。凄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
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凉飙振南岳,之子宠若惊。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感彼危苦词,庶几知者听。
叹时药力薄,为客羸瘵成。吾人诗家秀,博采世上名。
粲粲元道州,前圣畏后生。观乎舂陵作,欻见俊哲情。
复览贼退篇,结也实国桢。贾谊昔流恸,匡衡常引经。
道州忧黎庶,词气浩纵横。两章对秋月,一字偕华星。
致君唐虞际,纯朴忆大庭。何时降玺书,用尔为丹青。
狱讼永衰息,岂唯偃甲兵。凄恻念诛求,薄敛近休明。
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凉飙振南岳,之子宠若惊。
色阻金印大,兴含沧浪清。我多长卿病,日夕思朝廷。
肺枯渴太甚,漂泊公孙城。呼儿具纸笔,隐几临轩楹。
作诗呻吟内,墨澹字欹倾。感彼危苦词,庶几知者听。
「两章对秋月」作者: 杜甫
「两章对秋月」辞典释义
◎ 两的意思
【子集下 • 入】两·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6
〔古文〕㒳【唐韻】【正韻】良獎切【集韻】【韻會】里養切,良上聲。【說文】再也。【易·繫辭】兼三才而兩之。又【玉篇】匹耦也。【周禮·天官·大宰之職】以九兩繫邦國之民。【註】兩猶耦也,所以協耦萬民,聯繫不散,有九事也。又【韻會】匹也。【左傳·閔二年】重錦三十兩。【註】三十匹也。又車數曰兩。【後漢·吳祐傳】載之兼兩。【註】車有兩輪,故稱兩。又【玉篇】二十四銖爲兩。又【雞林類事】四十曰麻兩。又【史記·平準書】更鑄四銖錢,其文爲半兩。又【南史·齊和帝紀】百姓及朝士皆以方帛塡胸,名曰假兩。又【唐韻】【集韻】【韻會】力讓切【正韻】力仗切,良去聲【詩·召南】百兩御之。◎ 章的意思
【午集下 • 立】章·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6
【廣韻】【集韻】【韻會】諸良切【正韻】止良切,音彰。【說文】樂竟爲一章。从音从十。十,數之終也。又采也。【書·臯陶謨】五服五章哉。【周禮·冬官考工記】畫繢之事,靑與赤謂之文,赤與白謂之章。又明也。【易·垢卦】品物咸章。【書·洪範】俊民用章。又文章也。【詩·小雅】維其有章矣。【箋】禮文也。又篇章。【詩疏】詩有章句,總義包體,所以明情也。又成事成文曰章。【孟子】不成章不達。【周語】將以講事成章。又【周語】余敢以私勞,變前之大章。【註】表也,表明天子與諸侯異物也。又條也,程也。【史記·高祖紀】約法三章。【太史公自序】張蒼爲章程。【註】章。歷數之章術也。又大林木曰章。【史記·貨殖傳】千章金材。又【爾雅·釋山疏】山形上平者名章。又地名。【山海經】鮮山又東曰章山。又赤水之北有章尾山。【史記·楚世家】吳大敗楚于豫章。【前漢·地理志】勃海郡屬縣章武,章鄕,會稽郡屬縣句章,西河郡千章縣,廣平國斥章,東平國章縣。【後漢·光武紀】建武六年,改春陵鄕爲章陵縣。又官名。【周禮·春官】保章氏。【前漢·王子侯表】千章侯。【百官志】東閣主章令丞。【師古註】主章,掌大材也。【前漢·宣帝紀】元康元年置建章衞尉。又【爾雅·釋天】太歲在庚曰上章。又樂名。【禮·記註】大章,堯樂名。又印章。【漢官儀】吏秩比二千石以上,銀印龜鈕其文曰章,刻曰某官之章。又章奏。【獨斷】凡羣臣書通於天子者四,曰章,曰奏,曰表,曰駁議。又【左傳·僖五年】日南至。【疏】步曆之始,以朔旦冬至爲首,曆之上元,其年是十一月朔旦冬,至十九年閏月盡,復得十一月。朔旦冬至,故以十九年爲一章,積章成部,積部成紀。治曆者以此章部爲法,以知氣朔。又章甫,殷冠名。【禮·郊特牲】章甫,殷道也。又總章,舜明堂名。又建章,漢宫名。在長安。城西周迴二十餘里。又姓,秦將章邯。又諡法。【逸書】温克令儀曰章。又國名。【左傳註】謝,章,薛,舒,呂,祝,終,泉,畢,過,此十國皆任姓。又俗或謂舅曰章。又【六書音義】周章,怔營貌。又懼貌。亦作慞。又【字彙補】與樟同。【司馬相如·子虚賦】楩楠豫章。又與獐同。【周禮·冬官考工記】山以章。【註】讀爲獐。【韻會小補】又叶之風切,音中。【書·臯陶謨】天秩有禮,自我五禮有庸哉,同寅協恭和衷哉,天命有德,五服五章哉。又之亮切。同障。【禮·雜記】四面有章。◎ 对的意思
【寅集上 • 寸】对·康熙筆画:14·部外筆画:11
【唐韻】都隊切【集韻】【韻會】【正韻】都內切,音碓。【說文】應無方也。本作。【爾雅·釋言】對,遂也。【疏】遂者,因事之辭。【廣韻】答也。【增韻】揚也。【詩·大雅】以對于天下。【註】答天下仰望之心也。【書·說命】敢對揚天子之休命。又【禮·曲禮】侍坐於先生,先生問焉,終,則對。【又】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註】離席對也。又次對,轉對。【王球貽謀錄】唐百官入閤,有待制次對官。後唐天成中,廢待制次對官,五日一次,內殿百官轉對。又當也,配也。【詩·大雅】帝作邦作對。【註】言擇其可當此國者而君之也。又對簿。【史記·李將軍傳】廣年六十餘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又敵也。【吳陸遜曰】劉備今在境界,此疆對也。又凡物峙曰對。【杜甫·萬丈潭詩】山危一徑盡,岸絕兩壁對。◎ 秋月的意思
⒈ 秋夜的月亮。
引晋 陶潜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叩栧新秋月,临流别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对月》诗:“秋月仍圆夜,江村独老身。”
清 陆圻 《与歌者陈郎》诗:“玉管谩吹秋月白,红牙曾对綺筵新。”
殷夫 《放脚时代的足印》诗:“秋月的深夜,没有虫声搅破寂寞,便悲哀也难和我亲近。”⒉ 秋季。
引《魏书·长孙嵩传》:“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则 裕 首可不战而悬。”
《南齐书·州郡志上》:“土甚平旷,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观涛,与 京口 对岸, 江 之壮阔处也。”
总述:诗句两章对秋月出自《同元使君舂陵行》。作者是唐朝诗人杜甫。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