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一闭黄蒿门

诗句
一闭黄蒿门
拼音
 yī bì huáng hāo mén
平仄
仄仄平平平
韵脚
上平十三元
下一句
不闻白日事

「一闭黄蒿门」出自:《悼幼子》

一闭黄蒿门,不闻白日事。生气散成风,枯骸化为地。
负我十年恩,欠尔千行泪。洒之北原上,不待秋风至。

「一闭黄蒿门」作者:

孟郊(751─814),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县)人。早年隐居河南嵩山。后两试不第,直到四十六岁时才中进士。五十岁时任溧阳县尉,由于抱负不得施展,便放迹山林间,吟诗度日,以致公务多废,县令便另委他人代行职务,并把他的俸禄减去一半,不久…

「一闭黄蒿门」辞典释义

◎ 一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一·康熙筆画:1·部外筆画:0

〔古文〕弌【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尺一,詔版也。【後漢·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姓,明一炫宗。
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 闭的意思

【戌集上 • 門】闭·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3

【唐韻】博計切【集韻】【韻會】必計切【正韻】必弊切,音嬖。【說文】闔門也。从門才,才所以歫門也。會意,亦像形。俗从下,非。【禮·月令】修鍵閉。【註】鍵,牡。閉,牝也。【疏】何氏曰:鍵是門扇,後樹兩木,穿上端爲孔,閉者將扃關門,以內孔中。【左傳·桓五年】閉蟄而烝。【註】建亥之月,昆蟲閉戸。【釋文】必計反。
【左傳·桓五年】凡分至啟閉,必書雲物。【註】閉立秋立冬。
【廣韻】掩也。【書·大誥】予不敢閉于天降威用。【傳】言我不敢閉絕天所下威用而不行。【史記·樂書】禮者,所以閉淫也。
【淮南子·道應訓】劉氏奪之,若轉閉錘。【註】閉錘,格也。
【博雅】閉閉,盛也。
【玉篇】塞也。【易·坤卦】天地閉。【疏】謂二氣不相交通,天地否閉。
藏也。【淮南子·天文訓】萬物閉藏。
【詩·秦風】竹閉緄縢。【傳】閉,紲也。【正字通】弓檠也。
服式也。【釋名】反閉襦之小者也,却向著之,領反于背後,閉其襟也。
【廣韻】方結切【集韻】【韻會】必結切【正韻】必列切,音。義同。

◎ 黄蒿的意思

⒈  枯黄了的蒿草。亦泛指枯草。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长安 城南有鼠衔黄蒿、柏叶,上民冢柏及榆树上为巢。”
汉 蔡琰 《胡笳十八拍》之十七:“塞上黄蒿兮枝枯叶乾,沙场白骨兮刀痕箭瘢。”
唐 杜甫 《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之五:“黄蒿故城云不开,白狐跳梁黄狐立。”
韩起祥 《翻身记》:“黄蒿捆子把门堵,风扫院子月点灯。”

◎ 门的意思

【戌集上 • 門】门·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0

【唐韻】莫奔切【集韻】【正韻】謨奔切【韻會】謨昆切,音捫。【說文】聞也。从二戸,象形。【玉篇】人所出入也。在堂房曰戸,在區域曰門。【博雅】門,守也。【釋名】捫也。言在外爲人所捫摸也。【易·同人】同人于門。【註】心無係吝,通夫大同,出門皆同,故曰同人於門也。【書·舜典】賔于四門,四門。【傳】四門,四方之門。【禮·月令】孟秋之月,其祀門。【周禮·天官·掌舍】爲帷宮,設旌門。【註】王行止食息,張帷爲宮,樹旌以表門。【又】設車宮轅門。【註】王止宿險阻之處,車以爲藩,則仰車以其轅表門。今慕府亦稱轅門,牙門。【楚辭·九辯】君之門以九重。【註】天子九門:關門、遠郊門、近郊門、城門、臯門、雉門、應門、路門、寢門,亦曰庫門。
譙門,城上爲高樓以望者。【前漢·勝傳】獨守丞與戰譙門中。
橋門,國學門也。【後漢·儒林傳】圜橋門而觀聽者,蓋億萬計。
師門。【後漢·桓榮傳】上則通達經旨,下則去家慕鄕,求謝師門。
【通鑑】唐狄人傑,嘗薦姚元崇等數十人。或謂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
【正字通】世族盛著曰門望。韓顯宗疏,言門望者祖父之遺烈。
凡物關鍵處,皆謂之門。【易·繫辭】道義之門。【疏】物之得宜,從此易而來,故云道義之門,謂與道義爲門戸也。
【老子·道德經】衆妙之門。
期門,勇士也。【後漢·譙傳】帝始作期門,數爲微行。【註】前書,武帝微行,常與侍中常侍武騎,及待詔,北地良家子能騎射者,期諸殿門,故有期門之號,自此始也。成帝微行亦然,故言始也。【班固·西部賦】期門佽飛,列刃攢鍭。
官名。【周禮·地官】司門,祭祀之牛牲繫焉,監門養之。【後漢·百官志】黃門侍郞六百石,掌侍從左右給事中。【又】門大夫六百石。【註】漢官曰:門大夫二人,選四府掾屬。
【周禮·春官·小宗伯】其正室,皆謂之門子。【註】將代父當門者也。【左傳·襄十一年】大夫諸司門子勿順。
地名。【左傳·襄二十七年】託於木門。【註】木門,晉地【史記·項羽紀】兵四十萬在新豐鴻門。【孟康註】在新豐東十七里。
【秦本紀】敗三晉之師於石門。【一統志】在平陽府解州東南白徑嶺,踰中條山,通陝州道,山嶺參天,左右壁立,閒不容軌,名曰石門。
鴈門,郡名。見【前漢·地理志】。
山名。【書·禹貢】浮于積石,至于龍門。【傳】龍門山在河東之西界。【後漢·逸民傳】龎公攜其妻子,登鹿門山。
【正字通】北方北極之山曰寒門。漢光武紀寒門註,師古曰:今冶谷去甘泉八十里,盛夏凜然。
星名。【史記·天官書】其南北兩大星曰南門。【註】南門二星,在庫樓南天之外門,明則氏羌貢。【天文志】大微星南四星執法,中端門,左右掖門。
姓氏也。公卿之子,敎以六藝,謂之門子。後因以爲氏,後魏門文愛。
東門、西門、雍門、木門,俱複姓。【左傳·宣十八年註】襄仲居東門,故曰東門氏。
樂名。【周禮·春官·大司樂】以樂舞敎國子,舞雲門大卷、大咸、大㲈、大夏、大濩、大武。【註】此周所存六代之樂。黃帝曰雲門。
人名。【史記·秦始皇紀】使盧生求羨門高誓。【註】羨門,古仙人。【前漢·藝文志】逢門射法二篇。【註】卽逢蒙。【荀子·正論篇】羿蠭門者,天下之善射者也。
【正字通】僧曰沙門桑門。【前漢·郊祀志】沙門,漢言息心削髮,絕情欲,歸於無爲也。
【韻補】叶民堅切,音眠。【楚辭·遠遊】虛以待之兮,無爲之先。庶類有成兮,此德之門。
叶眉貧切,音珉。【詩·邶風】出自北門,憂心殷殷。叶下貧。【荀卿·雲賦】往來惽憊,通於大神。出入甚亟,莫知其門。

总述:诗句一闭黄蒿门出自《悼幼子》。作者是唐朝诗人孟郊。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