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扬鞭只共鸟争飞

诗句
扬鞭只共鸟争飞
拼音
 yáng biān zhǐ gòng niǎo zhēng fēi
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五微
上一句
匹马西从天外归
下一句
送君九月交河北

「扬鞭只共鸟争飞」的意思,全诗译文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我骑着马独自从西方那远在天边的地方归来,扬起马鞭急切地赶路,好像是和鸟儿在争先一样。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九月时节我在交河北岸给你送别,风雪中题完诗时不觉泪水已经沾满了衣服。

「扬鞭只共鸟争飞」出自:《送崔子还京》

匹马西从天外归,扬鞭只共鸟争飞
送君九月交河北,雪里题诗泪满衣。

「扬鞭只共鸟争飞」作者:

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扬鞭只共鸟争飞」辞典释义

◎ 扬鞭的意思

⒈  挥鞭。

唐 岑参 《卫节度赤骠马歌》:“扬鞭骤急白汗流弄影行骄碧蹄碎。”
宋 周邦彦 《点绛唇》词:“空回顾,淡烟横素,不见扬鞭处。”
明 沉德符 《野获编·勋戚·服色之僭》:“在京内臣稍家温者,輒服似蟒、似斗牛之衣,名为草兽,金碧晃目,扬鞭 长安 道上,无人敢问。”
贺敬之 《十年颂歌》:“一手挥动神笔,一手扬鞭催马!”

◎ 只的意思

【丑集上 • 口】只·康熙筆画:5·部外筆画:2

【唐韻】【正韻】諸氏切【集韻】【韻會】掌氏切,音紙。【說文】語已詞也。【詩·鄘風】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左傳·襄二十七年】諸侯歸晉之德只。
【詩·王風】其樂只且。【箋】言其自樂此而已。
【小雅】樂只君子。【箋】只之言是也。
姓。【正字通】明有只好仁。
【廣韻】【集韻】章移切【韻會】支移切,音支。【廣韻】專辭。
【五音集韻】之日切,音質。本之爾切,無質音,今讀若質,俗音新增。
【韻會小補】章忍切,音軫,引集韻云:只通作軹,莊子大宗師,而奚來爲軹。○按《集韻》軹註,無只通作軹之明文,雖字義相同,實非一字,《韻會》小補非。
【楊氏轉註古音】引《楚辭》大招,白日昭只。只讀作馨,語餘聲。本作,省作只。○按、只二字,諸韻書皆分載,音切各別,只無馨音,楊氏說非。【集韻】亦作。

◎ 共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共·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集韻】【韻會】【正韻】渠用切,蛩去聲。【說文】同也。从廿卄。【徐曰】廿音入,二十共也,會意。【玉篇】同也,衆也。【廣韻】皆也。【增韻】合也,公也。【禮·王制】爵人于朝,與士共之。【史記·張釋之傳】法者,所與天下共也。
【唐韻】九容切【集韻】【韻會】居容切,音恭。【前漢·王褒傳】共惟秋法,五始之要。【註】服虔曰:共,敬也。師古曰:共,讀曰恭。
姓。【氏族略】以國爲氏。
地名。【詩·大雅】侵阮徂共。【韻會】阮國之地,在河內共城。
【集韻】古勇切【正韻】居竦切,恭上聲。【前漢·百官公卿表】垂作共工,利器用。【註】應劭曰:垂,臣名也。爲共工,理百工之事。共讀曰龔。
向也。【論語】居其所而衆星共之。
姓。【前漢·匈奴傳】太守共友。【註】師古曰:共友,太守姓名也。共讀曰龔。
【集韻】【正韻】居用切,恭去聲。【左傳·僖四年】敢不共給。【前漢·成帝紀】無共張繇役之勞。【註】師古曰:共音居用反,謂共具張設。
【律歷志】共養三德爲善。◎按,共給,共養,有平、去二音,音別義同,故《正韻》東、送二韻共供兩存之。
【正韻】忌遇切,音具。【周禮·天官·內饔】掌共羞修膴胖骨鱐,以待共膳。【註】掌共,共當爲具。
【集韻】胡公切,音洪。共池,地名。【字彙】本作卄,象兩手合持之形。今作共。

◎ 鸟的意思

【亥集中 • 鳥】鸟·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0

【唐韻】都了切【集韻】【韻會】丁了切,音蔦。【說文】長尾禽總名也。【正韻】常時曰鳥,胎卵曰禽。【爾雅·釋鳥】鳥之雌雄不可別者以翼,右掩左雄,左掩右雌。【書·堯典】厥民析鳥獸孳尾。【周禮·秋官·翨氏】掌攻猛鳥。
【硩蔟氏】掌覆妖鳥之巢。【註】硩,摘也。摘其巢而去之。【正字通】二足而羽謂之禽。或曰鳥觜曰咮曰喙,爪曰距,尾曰翠,一作臎,一名尾罌。膍胵曰奧,嚨曰亢曰員官,項畜食處曰嗉,翅曰翮曰翎,頸毛曰翁,腳短者多伏,腳長者多立,腳近翠者好步,腳近臆者好躑。【師曠·禽經】羽蟲三百六十,毛協四時,色合五方。
星名。朱鳥,南方七宿名。【書·堯典】日中星鳥。
國名。【山海經】鹽長之國有人鳥首,名曰鳥氏。
山名。鳥䑕。【地志】在隴西郡首陽縣西南,禹貢,終南惇物至于鳥䑕。
【山海經】鳥危之山,鳥危之水出焉。
官名。【周禮·夏官】射鳥氏掌射鳥。【左傳·昭十七年】少皡摯之立也,紀於鳥,爲鳥師,而鳥名。
秦之先有鳥俗氏。【史記·秦本紀】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索隱曰】以仲衍鳥身人言,故爲鳥俗氏。
丹鳥,白鳥,俱蟲名。【夏小正】丹鳥者,丹良也。白鳥者,蚊蚋也。
妙音鳥。【法華經偈頌】聖主天中王,迦陵頻伽聲。【註】迦陵頻伽,妙音鳥也。鳥未出聲時,卽發音微妙,一切天人聲皆不及,惟佛音類之,故以取况。
【正韻】尼了切,音裊。義同。
【集韻】【類篇】與島同。【書·禹貢】島夷皮服。【史記·夏本紀】【前漢·地理志】作鳥夷。孔讀鳥爲島。
【字彙補】子削切,音爵。【前漢·地理志】武威郡鸞鳥縣。【後漢·段熲傳】欲攻武威,熲復追擊於鸞鳥。【註】鳥音爵。
叶都縷切,音女。【史記·自序】穆公思義,悼殽之旅。以人爲殉,詩歌黃鳥。
叶丁柳切,音近斗。【前漢·敘傳】沐浴尸鄕,北面奉首。旅人慕殉,義過黃鳥。

◎ 争的意思

【巳集中 • 爪】争·康熙筆画:8·部外筆画:4

〔古文〕【唐韻】側莖切【集韻】甾耕切,音箏。【說文】引也。从。【徐鉉曰】音曳。二手而曳之,爭之道也。【廣韻】競也。【書·大禹謨】汝惟不矜,天下莫與汝爭能。汝惟不伐,天下莫與汝爭功。
【玉篇】諫也。
訟也。【增韻】理也,辨也。【禮·曲禮】分爭辨訟,非禮不決。
姓。【正字通】印藪有爭不識,爭同。
【集韻】側逬切,箏去聲。義同。
【廣韻】本作諍,諫諍也,止也。【孝經·諫諍章】天子有爭臣七人。【韻會】俗作争,非。

◎ 飞的意思

【戌集下 • 飛】飞·康熙筆画:9·部外筆画:0

〔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
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
【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
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
桑飛,鷦鷯別名。
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
【本草】漏蘆一名飛廉。
【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
借作非。【漢·長蔡君頌】飛陶唐其孰能若是。【說文徐註】上旁飞者,象鳥頸。

总述:诗句扬鞭只共鸟争飞出自《送崔子还京》。作者是唐朝诗人岑参。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