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句

行与子还兮

诗句
行与子还兮
拼音
 xíng yǔ zi hái xī
平仄
仄仄仄平平
韵脚
上平八齐
上一句
桑者闲闲兮
下一句
十亩之外兮

「行与子还兮」的意思,全诗译文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在一片很大很大的桑园里,年轻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道唱着歌儿回家转。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在相邻一片很大的桑园里,漂亮的姑娘们采桑多悠闲,她们一起说说笑笑往家转。

「行与子还兮」出自:《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行与子还兮」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

「行与子还兮」辞典释义

◎ 行的意思

【申集下 • 行】行·康熙筆画:6·部外筆画:0

【唐韻】戸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何庚切,音蘅。【說文】人之步趨也。【類篇】从彳从亍。【韻會】从彳,左步。从亍,右步也。左右步俱舉,而後爲行者也。【爾雅·釋宮】堂上謂之行,堂下謂之步。【釋名】行,伉也,伉足而前也。
【廣韻】適也,往也,去也。
【增韻】路也。【禮·月令】孟冬,其祀行。【註】行,在廟門外之西,爲軷壤,高二寸,廣五寸,輪四尺,設主軷上。
道也。【晉語】下有直言,臣之行也。
五行。【書·洪範】我聞在昔,鯀陻洪水,汨其五行。【韻會】五行,運于天地閒,未嘗停息,故名。
行人,官名。【廣韻】周有大行之官。【論語】行人子羽修飾之。
語也。【爾雅·釋詁】行,言也。【註】今江東通謂語爲行。
歌行。【前漢·司馬相如傳】爲鼓一再行。【師古曰】行謂引,古樂府長歌行,短歌行,此其義也。
【唐書·韓琬傳】器不行窳。【音義】不牢曰行,苦惡曰窳。
【廣韻】下孟切,胻去聲。【玉篇】行,迹也。【周禮·地官·師氏】敏德以爲行本。【註】德行內外,在心爲德,施之爲行。
姓。【後漢·光武紀】隗囂遣將行巡扶風。【註】行,姓。巡,名。漢行祐爲趙相。
【集韻】寒岡切,音杭。【類篇】列也。【左傳·隱十一年】鄭伯使卒出豭,行出犬雞。【註】百人爲卒,二十五人爲行。行亦卒之行列。【吳語】吳王陳士卒百人以爲徹行百行。【註】以百人通爲一行,百行爲萬人,謂之方。
中行,複姓。【通志·氏族略】中行氏,晉公族隰叔之後也,漢文時有宦者中行說。
太行,山名。【書·禹貢】太行、恆山,至于碣石。【註】太行在河內山陽縣西。
【廣韻】戸浪切,音笐。次第也。
輩行也。【杜甫詩】豈如吾甥不流宕,丞相中郞丈人行。
【韻會】行行,剛健貌。【論語】子路行行如也。
【類篇】下朗切,音沆。義同。
【韻補】叶先韻。【焦氏·易林】缺破不完,殘祭側偏。公孫幽遏,跛踦後行。
【集韻】乎監切,音嗛。與銜同。

◎ 与的意思

【子集上 • 一】与·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3

【廣韻】【集韻】【正韻】同與。【說文】賜予也。一勺爲与。【六書正譌】寡則均,故从一勺。
(與)〔古文〕【廣韻】弋諸切【正韻】弋渚切【集韻】【韻會】演女切,音予。【說文】黨與也。【戰國策】是君以合齊與强楚。【註】與,黨與也。【管子·八觀篇】請謁得于上,則黨與成于下。
【廣韻】善也。【禮·禮運】諸侯以禮相與。
【增韻】及也。【易·說卦】是以立天之道,曰隂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
許也,從也。【論語】吾與點也。【管子·形勢解】鬼神助之,天地與之。
待也。【論語】歲不我與。
【博雅】如也。【前漢·韓信傳】大王自料,勇悍仁彊孰與項王。【註】師古曰:與,如也。【司馬相如·子虛賦】楚王之獵,孰與寡人。
施予也。【禮·曲禮】與人者,不問其所欲。【周禮·春官·大卜】以邦事作龜之八命,一曰征,二曰象,三曰與。【註】與,謂予人物也。
助也。【戰國策】吾將深入吳軍,若扑一人,若捽一人,以與大心者也。【註】與,猶助也。
類也。【周語】夫禮之立,成者爲飫,昭明大節而已,少曲與焉。【註】與,類也,威儀少比類也。
以也。【詩·召南】之子歸,不我與。【朱註】與,猶以也,以謂挾己而偕行也。
和也。【戰國策】內不與,外敵不可拒。【註】猶亂,與猶和也。
用也。【詩·唐風】人之爲言,苟亦無與。【傳】無與,弗用也。
數也。【禮·曲禮】生與來日。【註】與,猶數也。
語辭。【禮·表記】君子與其有諾責也,寧有已怨。
容與,閑適貌。【莊子·人閒世】因案人之所感,以求容與其心。【註】以求從容自放,而遂其侈心也。【史記·司馬相如傳】楚王乃弭節,裴回翱翔容與。【註】索隱曰:言自得。
【正字通】大與,官名,主爵祿之官。
不與,國名。【山海經】有不與之國,烈姓黍食。
姓。
【廣韻】羊洳切【集韻】【韻會】【正韻】羊茹切,音豫。參與也。【正韻】干也。【中庸】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周禮·冬官考工記】國有六職,百工與居一焉。
縣名。【史記·曹相國世家】參以中涓從,將擊胡陵方與。【註】索隱曰:地理志,二縣皆屬山陽。正義曰:與,音預。
【正字通】疑慮未決也。通作豫。【前漢·昌邑王傳】楊敞猶與無決。
【陳湯傳】士卒猶與。通作豫。
【集韻】【韻會】羊諸切【正韻】雲俱切,音余。語辭。【論語】其爲仁之本與。【禮·檀弓】曾子曰:微與。其嗟也可去,其謝也可食。【疏】微,無也。與,語助。
【詩·小雅】我黍與與,我稷翼翼。【箋】與與,翼翼,蕃廡貌。
【論語】與與如也。【註】威儀中適貌。
舒也。【前漢·禮樂志】朱明盛長,旉與萬物。【註】師古曰:敷與,言開舒也。與,弋於反。
人名。【書·舜典】垂拜稽首,讓于殳斨暨伯與。【傳】殳斨,伯與,二臣名。【釋文】與,音餘。
山名。同輿。【山海經】敦與之山。【註】按名勝志作敦輿山。【又】苦山之首,曰休與之山。【註】與或作輿。
【集韻】倚亥切,音欸。与也。◎按說文与訓賜予也,一勺爲与。與訓黨與也。今俗與字通作与。

◎ 子的意思

【寅集上 • 子】子·康熙筆画:3·部外筆画:0

〔古文〕㜽【唐韻】卽里切【集韻】【韻會】【正韻】祖似切,音梓。【說文】十一月陽氣動,萬物滋入,以爲稱。【徐鍇曰】十一月夜半,陽氣所起。人承陽,故以爲稱。
【廣韻】息也。【增韻】嗣也。【易·序卦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白虎通】王者父天母地曰天子。天子之子曰元子。【書·顧命】用敬保元子釗。
【儀禮·喪服】諸侯之子稱公子。
凡適長子曰冢子,卽宗子也。其適夫人之次子,或衆妾之子,曰別子,亦曰支子。【禮·曲禮】支子不祭,祭必告於宗子。
男子之通稱。【顏師古曰】子者,人之嘉稱,故凡成德,謂之君子。【王肅曰】子者,有德有爵之通稱。
自世婦以下自稱曰婢子,見《禮記·曲禮》。
卿之妻曰內子。【儀禮·有司徹註】內子不薦籩。
【禮·檀弓】兄弟之子猶子也。
【前漢·嚴助傳註】令子出就婦家爲贅壻,曰贅子。
人君愛養百姓曰子。
辰名。【爾雅·釋天】太歲在子曰困敦。【前漢·律歷志】孳萌於子。
【禮·王制】公侯伯子男,凡五等。【疏】子者,奉恩宣德。
左庶子,中庶子,官名。
國名。【括地志】子城,在渭州莘城縣。
長子,縣名。周史辛甲所封,後爲趙邑,屬上黨。
姓。【史記·殷本紀】契,母吞鳦子而生,故曰子氏。
複姓。【左傳】鄭大夫子人氏,魯大夫子服氏,子家氏。
子細,猶分別。【北史·源思禮傳】爲政當舉大綱,何必太子細也。【正字通】子讀若薺,方語別也。俗作仔細。
去聲,才四切。【中庸】子庶民也。徐邈讀。
與慈通。【禮·樂記】易直子諒之心,油然生矣。【韓詩外傳】子諒作慈良。
叶濟口切,音走。【前漢·班固敘傳】侯王之祉,祚及孫子。公族蕃衍,枝葉暢茂。茂音某。
叶子德切,音則。【詩·豳風】旣取我子,無毀我室。【楊愼·古音叢目】與朱傳同。

◎ 还的意思

【備考·酉集 • 辵】还·康熙筆画:11·部外筆画:4

【篇海類編】音浮。
音否。俗作還字,非。
(還)【唐韻】戸關切【集韻】【韻會】【正韻】胡關切,音環。【說文】復也。【玉篇】反也。【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註】反也。
【正韻】退也,歸也。【儀禮·鄕飮酒禮】主人答拜還,賔拜辱。【註】還,猶退也。【前漢·高帝紀】還守豐。
【灌嬰傳】還定三秦。
顧也。【左傳·昭二十年】無所還忌。【註】還,猶顧也。
償也。【老子·道德經】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還。
大還、小還,日至之名。【淮南子·天文訓】日至于鳥次,是謂小還。至于女紀,是謂大還。
與環同。【前漢·食貨志】還廬樹桑。
【廣韻】似宣切【集韻】【韻會】旬宣切,音旋。與旋同。【禮·禮運】五行、四時、十二月,還相爲本也。【註】迭相終而還相始,如環無端也。
【正韻】轉也。【禮·玉藻】周還中規,折還中矩。【註】周旋圓轉,折旋方轉也。
便捷貌。【詩·齊風】子之還兮。
速也,卽也。【前漢·董仲舒傳】此皆可使還至而立效者也。
【集韻】【韻會】【正韻】胡慣切,音患。遶也,圍也。【儀禮·旣夕】祖還車不易位。【司馬相如·子虛賦】旋還乎後宮。

◎ 兮的意思

【子集下 • 八】兮·康熙筆画:4·部外筆画:2

【唐韻】胡雞切【集韻】【韻會】【正韻】弦雞切,音奚。【說文】語有所稽也。从丂八,象氣越丂也。【徐曰】爲有稽考,未便言之。言兮則語當駐,駐則氣越丂也。【增韻】歌辭也。
通作猗。【書·秦誓】斷斷猗,大學引作兮。【莊子·大宗師】我猶爲人猗。
與侯通。【史記·樂書】高祖過沛,詩三侯之章。【註】索隱曰:沛詩有三兮,故曰三侯,卽大風歌。【韻會】歐陽氏曰:俗作〈丷下丅〉。

总述:诗句行与子还兮出自《十亩之间》。作者是先秦诗人诗经。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