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相和歌辞。棹歌行

唐代 · 骆宾王
写月图黄罢,凌波拾翠通。镜花摇芰日,衣麝入荷风。
叶密舟难荡,莲疏浦易空。凤媒羞自托,鸳翼恨难穷。
秋帐灯花翠,倡楼粉色红。相思无别曲,并在棹歌中。
(0)
纠错/补充

相和歌辞。棹歌行翻译和注释

赏析

相和歌辞。棹歌行拼音版

xiě yuè tú huáng bà ,líng bō shí cuì tōng 。jìng huā yáo jì rì ,yī shè rù hé fēng 。
yè mì zhōu nán dàng ,lián shū pǔ yì kōng 。fèng méi xiū zì tuō ,yuān yì hèn nán qióng 。
qiū zhàng dēng huā cuì ,chàng lóu fěn sè hóng 。xiàng sī wú bié qǔ ,bìng zài zhào gē zhō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相和歌辞。棹歌行作者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中国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 唐龙朔初年,骆宾王担任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相继担任武功主簿和明堂主簿。唐高宗仪凤四年(679年),升任中央政府的侍御史官职。曾经被人诬陷入狱,被赦免后出任地方官临海县丞,所以后人也称他骆临海。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他做为秘书,起草了著名的《讨武瞾檄》。

唐高祖武德二年(619年),也就是唐代建国的第二年,在乌伤城北一个风景秀丽、环境幽雅、名叫骆家塘的小村庄里,后来成为“初唐四杰”(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之一的骆宾王,诞生来到人间。骆姓是古乌伤的名门望族特有的姓,早在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就出了骆俊、骆统、骆秀一门祖孙三人,成为名盛一时的文臣武将和志行卓越的俊士,一直为史家所称道。此后骆族虽然簪缨不绝,代有才人,但到骆宾王出生之前,家族已经衰落。然而诗书传家、清节自守的家风却始终不变。

骆宾王的祖父,早年也曾担任过地方小吏,隋末为避兵乱,弃职回家闲居,过着耕读自娱的农家生活。他学识渊博,精通经史,为人豁达大度,和地方上的关系相处得很好。宾王的父亲骆履元,就是在他的精心培育和言行熏陶下,成长为一个经纶满腹、志行超逸、在当地颇有声望的才士。如今第三代的长孙降临人世,为这个和睦欢乐的家庭更增添了一分喜气。祖、父两个忙不迭地翻检古籍,要为小儿取一个好的名字。

出于久乱求治的心切,加上望子成龙的渴望,父子两人经过一番推敲,最后根据《周易·观·六四》:“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意思,给小儿取名宾王,字观光。用意是期望小生命长成后,能体察民情,辅佐君王,建功立业,造福黎民。——骆宾王长大以后,深谙祖、父命名的苦心,于是矢志不渝,始终以自己的名、字作为言行进止的座右铭,力图辅君佐国,干一番事业。然而世海泛浊,正道难行,迎接他的却是一连串的波折与不幸。又是罢官贬职,又是诬赃下狱,命运乖蹇,壮志难酬。最后遁迹荒野,客死他乡,连骸骨下落也不为人知。这样的结果怕是祖、父为他命名时所始料不及的。

唐朝建国以后,为了社会稳定和生产发展,采取了一系列休养生息的政策。国家很快从战乱中恢复过来,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在这种蒸蒸向上的社会气氛激励下,根据儒家“学而优则仕”的教诲和家族“簪缨传家”的传统,学业修成,等待传飞腾跃的骆履元,在家里待不住了。在父亲的指点下,他打点行装,离家出游,上京谋仕去了,把小宾王的教育和养抚留给自己的父亲和年轻的妻子。为了使自己的期望成为现实,祖父对骆宾王的教育称得上是呕心沥血。还在宾王开始咿哑学语的时候,祖父就经常把孙子抱坐在膝上,教他朗读简易的诗文。大约是“天之欲降大任于斯人”吧,一开始骆宾王对诗文吟读就表现出浓烈的兴趣,仿佛和它们有天合之缘。一首诗只消教几遍,他就能用吐字还不十分清晰的童音朗诵出来。抑扬顿挫,颇合规矩,而且经久不忘。这种天赋的资质与灵性,使祖父兴奋不已,脸上总是荡漾着笑容。合家人的生活也因此增添了不少欢乐。

转眼间,骆宾王已经五六岁,他不仅已熟记不少诗文,而且在祖父的指导下,还能吟句作文。祖父经常向他讲述的历史掌故和人物故事,在他的脑子里积存起来,使他拥有了初步的文史知识。对儒家处世做人的道理,虽然还不能深切理会,但在祖父的言传身教下,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应该说骆宾王的启蒙教育是十分出色的,他心中的智慧之门,很早地被打开了。

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具体情节是否如此,史无明载,这里只能按传说缀成。但这首诗,像春风一样,很快就广为流传,成为各地学童人人喜爱诵读咏唱的童谣。骆宾王从此也就得到“江南神童”的美誉。

随着岁月的流转,这首诗连同骆宾王7岁咏鹅的故事,始终焕发着旺盛的生命力。如今不仅国内人人都在传唱,而且冲出国境,成为儿歌的经典和智慧的象征。永远放射着光芒。

骆宾王的父亲外出谋仕,经过几番拼搏,终于京试中式,被授予博昌(今山东博兴)县令。消息传来,合族振奋。他在博昌任上忙完交接事务之后,就抽暇南下,返乡省亲祭祖。然后携妻、儿北上,同居任所。

骆宾王离开义乌的时候,年龄大约在10岁左右。虽然他在家乡已经享有神童的美誉,但从祖父那里接受的仅仅是启蒙教育。父亲认为要想学有所成,必须进行严格的系统教育。一方面他亲自督导,让宾王继续承接家学的传统。另一方面,他又把宾王送进博昌县学馆,接受齐鲁学风的熏陶。

除了在县学馆学习之外,父亲还让骆宾王结交齐鲁一带的名士,使他在广泛的交游切磋中,提高和深化自己的学识。在后来写的《与博昌父老书》中,骆宾王曾有“张学士溘从朝露,辟闾公倏掩夜台”的话。这“张学士”和“辟闾公”,就是当年骆宾王与之交游的良师益友。若干年以后,骆宾王再回博昌,则两人已双双去世。所以他“感今怀古,不觉涕之无从也”。

正当骆宾王学业蒸蒸日上,心怀凌云之志,打算通过试场拼搏,以实行“利用宾于王”的理想的时候,父亲突然病死任上。这一突如其来的变故,对骆宾王来说,无异于猛雷轰顶,使他于悲伤之中,又惊愕得不知所措。因为这时他年仅十七八岁,还缺乏处世经验和应变能力。幸好骆履元为官清正,做人刚直,很受当地父老乡绅的拥戴。加上和附近州县官佐的关系也很好,所以大家都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孤儿寡母料理丧事。按照丧制,骆宾王停学守孝。待到三年服满,家计已十分艰难。其时兖州瑕丘县的韦明府(唐时称县令为明府),是骆履元生前挚友。为了周济骆宾王一家数口的生活,就把他们母子接到瑕居居住。一边资助日常的生活费用,一边帮助骆宾王做好上京赴考的一切准备。

当时上京考试,必须经地方举送。举送的途径有两条,一是通过“学馆”选送,称为“生徒”;二是由州、县考送,称作“乡贡”。骆宾王父殁守孝,已经离开博昌学馆,现在又移居瑕居,所以只能以“乡贡”的资格入京考试。当时“乡贡”的名额,规定很严,一个州只有二三名。幸亏骆宾王在齐鲁已颇有名望,加上父亲一些朋友的关照,他在州、县竞选中顺利地过了关。于是怀着鹏飞龙腾的渴望,他辞别母亲,奔赴长安。满望春闹一搏,扬名大下,然后济世用时,建立功业。然而事情并没有如他想象的那么顺利发展,命运之神给予他的却是接二连三的波折。从此他一直在一条坎坷不平,而且又是荆棘丛生的人生小路上艰难奔波,直到生命的尽头!

在四杰中他的诗作最多。尤擅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为初唐罕有的长篇,当时以为绝唱。骆还曾久戍边城,写有不少边塞诗“晚凤迷朔气,新瓜照边秋。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豪情壮志,见闻亲切。唐中宗复位后,诏求骆文,得数百篇。后人收集之骆宾王诗文集颇多,以清陈熙晋之《骆临海集笔注》最为完备。

“四杰”齐名,原是诗文并称的。他们的骈文在才华艳发、词采赡富之中,寓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无论抒情、说理或叙事,都能运笔如舌,挥洒自如,比起六朝后期堆花俪叶,一味追求形式之美的文风,有着明显的不同。骆宾王《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最能代表这种时代新风、流传广泛的名作之一。它以封建时代忠义大节作为理论根据,号召人们起来反对正在筹建中的武周王朝,气势充沛,笔端带有情感。其中“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二句,颇能激发唐朝旧臣对故君的怀念。据说武后读到了这两句,矍然为之动容,问:“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新唐书》本传)足见他在政治和文学上的才能,连敌对方面目空一世的武则天,也为之折服。

《骆宾王集》,最早为中宗时郗云卿所辑10卷本,其书已佚。明、清两朝流行的有4卷本、6卷本和10卷本,所收篇目大致相同,均为后人重辑。清人陈熙晋《骆临海集笺注》后出,最为完善,有中华书局排印本。事迹见新、旧《唐书》。

精彩推荐

  • 相和歌辞。采桑

    春来南雁归,日去西蚕远。妾思纷何极,客游殊未返。

    2023-09-02
  • 相和歌辞。明妃曲

    北望单于日半斜,明君马上泣胡沙。
    一双泪滴黄河水,应得东流入汉家。

    2023-09-02
  • 相和歌辞。长歌行

    桃李得日开,荣华照当年。东风动百物,草木尽欲言。
    枯枝无丑叶,涸水吐清泉。大力运天地,羲和无停鞭。
    功名不早著,竹帛将何宣。桃李务青春,谁能贯白日。
    富贵与神仙,蹉跎成两失。金石犹销铄,风霜无久质。
    畏落日月后,强欢歌与酒。秋霜不惜人,倏忽侵蒲柳。

    2023-09-02
  • 相和歌辞。短歌行六首

    城边路,今人犁田昔人墓。岸上沙,昔时江水今人家。
    今人昔人共长叹,四气相催节回换。明月皎皎入华池,
    白云离离度清汉。
    我欲升天天隔霄,我思渡水水无桥,我欲上山山路险,
    我欲汲井井泉遥。越人翠被今何夕,独立沙边江草碧。
    紫燕西飞欲寄书,白云何处逢来客。
    新系青丝百尺绳,心在君家辘轳上。
    我心皎洁君不知,辘轳一转一惆怅。
    何处春风吹晓幕,江南绿水通朱阁。
    美人二八面如花,泣向东风畏花落。
    临春风,听春鸟。别时多,见时少。愁人夜永不得眠,
    瑶井玉绳相向晓。
    轩辕皇帝初得仙,鼎湖一去三千年。周流三十六洞天,
    洞中日月星辰连。骑龙驾景游八极,轩辕弓剑无人识,
    东海青童寄消息。

    2023-09-02
  • 相和歌辞。短歌行

    青天荡荡高且虚,上有白日无根株。流光暂出还入地,
    催我少年不须臾。与君相逢不寂寞,衰老不复如今乐。
    玉卮盛酒置君前,再拜愿君千万年。

    2023-09-02
  •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首

    曈曈太阳如火色,上行千里下一刻。出为白昼入为夜,
    圜转如珠住不得。住不得,可奈何,为君举酒歌短歌。
    歌声苦,词亦苦,四座少年君听取。今夕未竟明夕催,
    秋风才往春风回。人无根蒂时不驻,朱颜白日相隳颓。
    劝君且强笑一面,劝君复强饮一杯。人生不得长欢乐,
    年少须臾老到来。
    世人求富贵,多为身嗜欲。盛衰不自由,得失常相逐。
    问君少年日,苦学将干禄。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布衾不周体,藜茄才充腹。三十登宦途,五十被朝服。
    奴温已挟纩,马肥初食粟。未敢议欢游,尚为名检束。
    耳目聋暗后,堂上调丝竹。牙齿缺落时,盘中堆酒肉。
    彼来此已去,外馀中不足。少壮与荣华,相避如寒燠。
    青云去地远,白日终天速。从古无奈何,短歌听一曲。

    2023-09-02
  • 相和歌辞。燕歌行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五军精卒三十万,
    百战百胜擒单于。前临滹沱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倏忽兴王定蓟丘,
    汉家又以封王侯。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彤弓黄钺授元帅,
    垦耕大漠为内地。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匈奴慑窜穷发北,
    大荒万里无尘飞。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
    战马空鞍归故营。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2023-09-02
  • 相和歌辞。陇西行

    十里一走马,五里一扬鞭。都护军书至,匈奴围酒泉。
    关山正飞雪,烽戍断无烟。

    202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