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听弹琴(泠泠七弦上)

唐代 ·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0)
纠错/补充

听弹琴翻译和注释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七弦琴奏出曲调悠扬起伏,静听就像那滚滚的松涛声。我虽然很喜爱这古时曲调,可惜现在的人们多已不弹。

注释⑴泠(líng)泠:形容清凉、清淡,也形容声音清越。丝:一作“弦”。⑵松风: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凄凉。琴曲中有《风入松》的调名。

鉴赏

  此诗题一作“弹琴”,《刘随州集》与《全唐诗》均为“听弹琴”。从诗中“静听”二字细味,题目以有“听”字为妥。

  琴是中国古代传统民族乐器,由七条弦组成,所以首句以“七弦”作琴的代称,意象也更具体。“泠泠”形容琴声的清越,逗起“松风寒”三字。“松风寒”以风入松林暗示琴声的凄清,极为形象,引导读者进入音乐的境界。“静听”二字描摹出听琴者入神的情态,可见琴声的超妙。高雅平和的琴声,常能唤起听者水流石上、风来松下的幽清肃穆之感。而琴曲中又有《风入松》的调名,一语双关,用意甚妙。

  如果说前两句是描写音乐的境界,后两句则是议论性抒情,牵涉到当时音乐变革的背景。汉魏六朝南方清乐尚用琴瑟。而到唐代,音乐发生变革,“燕乐”成为一代新声,乐器则以西域传入的琵琶为主。“琵琶起舞换新声”的同时,公众的欣赏趣味也变了。受人欢迎的是能表达世俗欢快心声的新乐。穆如松风的琴声虽美,毕竟成了“古调”,已经没有几个人能怀着高雅情致来欣赏,言下便流露出曲高和寡的孤独感。“虽”字转折,从对琴声的赞美进入对时尚的感慨。“今人多不弹”的“多”字,更反衬出琴客知音者的稀少。有人以此二句谓今人好趋时尚不弹古调,意在表现作者的不合时宜,是很对的。刘长卿清才冠世,一生两遭迁斥,有一肚皮不合时宜和一种与流俗落落寡合的情调。他的集中有《幽琴》(《杂咏八首上礼部李侍郎》之一)诗曰:“月色满轩白,琴声宜夜阑。飗飗青丝上,静听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向君投此曲,所贵知音难。”其中四句就是这首听琴绝句。“所贵知音难”也正是诗的题旨之所在。“作诗必此诗,定知非诗人”,诗咏听琴,只不过借此寄托一种孤芳自赏的情操罢了。

听弹琴拼音版

【tīng dàn qín 】 líng líng qī xián shàng ,jìng tīng sōng fēng hán 。 gǔ diào suī zì ài ,jīn rén duō bú d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听弹琴作者

刘长卿(约709-780),字文房,河间(今河北省河间县)人。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进士。肃宗至德年间,曾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因被人诬陷,下姑苏(今江苏省苏州市)狱,后贬为潘州(今广东省茂名市)南巴尉,移陆州司马,死于随州刺史任上。世称刘随州,有《刘随州集》。刘长卿与杜甫同时,比元结、顾况年长十余岁,但他的创作活动主要集中在中唐前期。他的诗内容较丰富,各体都有佳作,尤长于五言律诗,权德舆说他自诩「五言长城」。七言律诗则以工秀见长。他的诗驰声于上元、宝应(唐肃宗的第三、第四个年号)间。皇甫湜说:「诗未有刘长卿一句,已呼宋玉为老兵。」可见其诗名之高。

精彩推荐

  •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边塞音乐
    2023-08-16
  • 江上琴兴

    江上调玉琴,一弦清一心。泠泠七弦遍,万木澄幽阴。
    能使江月白,又令江水深。始知梧桐枝,可以徽黄金。

    2023-09-16
  • 张山人弹琴

    君去芳草绿,西峰弹玉琴。岂惟丘中赏,兼得清烦襟。
    朝从山口还,出岭闻清音。了然云霞气,照见天地心。
    玄鹤下澄空,翩翩舞松林。改弦扣商声,又听飞龙吟。
    稍觉此身妄,渐知仙事深。其将炼金鼎,永矣投吾簪。

    2023-09-16
  • 听弹琴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七弦 一作:七丝)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2023-09-16
  • 月夜听卢子顺弹琴

    闲坐夜明月,幽人弹素琴。忽闻悲风调,宛若寒松吟。
    白雪乱纤手,绿水清虚心。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

    2023-09-21
  • 和王七玉门关听吹笛 / 塞上闻笛

    胡人吹笛戍楼间,楼上萧条海月闲。
    借问落梅凡几曲,从风一夜满关山。

    2023-09-26
  • 留守府酬皇甫曙侍御弹琴之什

    青琐昼无尘,碧梧阴似水。高张朱弦琴,静举白玉指。
    洞箫又奏繁,寒磬一声起。鹤警风露中,泉飞雪云里。
    泠泠分雅郑,析析谐宫徵。座客无俗心,巢禽亦倾耳。
    卫国知有人,齐竽偶相齿。有时趋绛纱,尽日随朱履。
    那令杂繁手,出假求焦尾。几载遗正音,今朝自君始。

    2023-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