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汾沮洳(彼汾沮洳)

先秦 · 诗经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
彼其之子,美无度。
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
彼其之子,美如英。
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
彼其之子,美如玉。
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0)
纠错/补充

汾沮洳翻译和注释

译文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在那汾河湾里低湿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水面野菜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是那样英俊无法衡量。他长得那样英俊无法衡量,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在那滔滔汾河水的另一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桑叶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长得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他是那样英俊如鲜花怒放,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在那滔滔汾河拐弯的地方,有个小伙子采撷泽泻正忙。你看那个勤劳的小伙子啊,品行如美玉一般纯洁高尚。他品行如美玉般纯洁高尚,和王公家的官儿太不一样!

注释

彼汾(fén)(jù)(rù),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汾:汾水,在今山西省中部地区,西南汇入黄河。沮洳:水边低湿的地方。言:乃。莫:草名。即酸模,又名羊蹄菜。多年生草本,有酸味。彼其之子:他那个人。度:衡量。美无度,极言其美无比。殊异:优异出众。公路:官名。掌管王公宾祀之车驾的官吏。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háng)
桑:桑树叶。英:华(花)。公行:官名。掌管王公兵车的官吏。曲:河道弯曲之处。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xù)。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藚:药用植物,即泽泻草。多年生沼生草本,具地下球茎,可作蔬菜。公族:公侯家族的人,指贵族子弟。

赏析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魏风·汾沮洳》全诗共为三章,各以“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汾一曲,言采其藚”起兴。这“沮洳”、“一方”、“一曲”词语的变换,不仅显示这位民间女子劳动内容的不同,还表示空间和时间的变换。也就是说,不论这位痴情女子干什么活儿,也不论是什么时间和什么地点。她总是思念着自己的意中人,足见其一往钟情的程度了。把这位女子思慕情人的痴情之状描摹得栩栩如生。接着又用“彼其之子,美无度”、“彼其之子,美如英”、“彼其之子,美如玉”来赞美男子的仪容。“美无度”是“美极了”,“美得无法形容”之谓。“美如英”,是说男子美得像怒放的鲜花;“美如玉”,是说男子容光焕发,有美玉般的光彩。这些是关于男子美貌的描写。诗的最后。以“美无度,殊异乎公路”、“美如英,殊异乎公行”、“美如玉,殊异乎公族”作结。也就是说,这位女子的意中人,不仅只长相漂亮,而他的身份地位,连那些“公路”、“公行”、“公族”等达官贵人,也望尘莫及的。此诗女主人公不只是对勤劳男子良好形象的赞叹不已,更重要的在于他美得“殊异”乎公路、公行、公族。这个普通的劳动者,和那些高贵的官吏有着本质的区别。全诗结束,见不到女子所思之人的正面描写,但通过这种对比、烘托的艺术手法,却把这位未露面的男子描写得如见其人了。

  这首诗在篇章结构上,是《诗经》中常见的叠句重章、反复吟咏的艺术形式。三章字句变化无多,而诗意却层层递进。“美无度”是对所思男子之美的概括描写;“美如英”是对所思男子的仪表之赞美;“美如玉”是对所思男子人品的赞美。而又以“公路”、“公行”、“公族”加以具体映衬,这就更加凸现了“彼其之子”的美的形象。

参考资料:

1、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207-2092、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209-211

汾沮洳拼音版

【fén jǔ rù 】 bǐ fén jǔ rù ,yán cǎi qí mò 。[1] bǐ qí zhī zǐ ,měi wú dù 。 měi wú dù ,shū yì hū gōng lù 。[2] bǐ fén yī fāng ,yán cǎi qí sāng 。 bǐ qí zhī zǐ ,měi rú yīng 。 měi rú yīng ,shū yì hū gōng háng 。[3] bǐ fén yī qǔ ,yán cǎi qí xù 。[4] bǐ qí zhī zǐ ,měi rú yù 。 měi rú yù ,shū yì hū gōng zú 。[5]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汾沮洳作者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编集关于《诗经》的编集,汉代有两种说法:①行人采诗说。《汉书·艺文志》载:「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诗经》305篇的韵部系统和用韵规律和诗歌形式基本上是一致的,而它包括的时间长、地域广,在古代交通不便、语言互异的情况下,如果不是经过有目的的采集和整理,要产生这样一部诗歌总集是不可想象的。因而采诗说是可信的。②孔子删诗说。《史记·孔子世家》载:「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唐代孔颖达、宋代朱熹、明代朱彝尊、清代魏源等对此说均持怀疑态度。《诗经》大约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此时孔子尚未出生;公元前544年吴公子季札至鲁国观乐,鲁乐工为他所奏的风诗次序与今本《诗经》基本相同,说明那时已有了一部《诗》,此时孔子年仅8岁。因此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删诗说不可信。但根据《论语》中孔子所说:「吾自卫返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可知孔子确曾为《诗》正过乐。只不过至春秋后期新声兴起,古乐失传,《诗三百》便只有歌诗流传下来,成为今之所见的诗歌总集。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①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②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从时间上看,《周颂》和《大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初期;《大雅》的小部分和《小雅》的大部分当产生在西周后期至东迁时;《国风》的大部分和《鲁颂》、《商颂》当产生于春秋时期。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思想内容《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有些诗,如《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等,记载了后稷降生到武王伐纣,是周部族起源、发展和立国的历史叙事诗。有些诗,如《魏风·硕鼠》、《魏风·伐檀》等,以冷嘲热讽的笔调形象地揭示出奴隶主贪婪成性、不劳而获的寄生本性,唱出了人民反抗的呼声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显示了奴隶制崩溃时期奴隶们的觉醒。有些诗,如《小雅·何草不黄》、《豳风·东山》、《唐风·鸨羽》、《小雅·采薇》等写征夫思家恋土和对战争的哀怨;《王风·君子于役》、《卫风·伯兮》等表现了思妇对征人的怀念。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西周时期不合理的兵役制度和战争徭役给人民带来的无穷痛苦和灾难。有些诗,如《周南·芣苢》完整地刻画了妇女们采集车前子的劳动过程;《豳风·七月》记叙了奴隶一年四季的劳动生活;《小雅·无羊》反映了奴隶们的牧羊生活。还有不少诗表现了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如《秦风·兼葭》表现了男女之间如梦的追求;《郑风·溱洧》、《邶风·静女》表现了男女之间戏谑的欢会;《王风·采葛》表现了男女之间痛苦的相思;《卫风·木瓜》、《召南·摽有梅》表现了男女之间的相互馈赠;《鄘风·柏舟》、《郑风·将仲子》则反映了家长的干涉和社会舆论给青年男女带来的痛苦。另如《邶风·谷风》、《卫风·氓》还抒写了弃妇的哀怨,愤怒谴责了男子的忘恩负义,反映了阶级社会中广大妇女的悲惨命运。艺术成就及其影响《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六诗在《毛诗序》中又作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在《诗集传》中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例如《豳风·七月》、《卫风·氓》都是赋体:前者铺叙了奴隶春耕、采桑、纺织、田猎、造酒、贮藏和准备过冬等一年四季的全部劳动生活,表现了阶级的对立和奴隶们的悲愤之情;后者倒叙了弃妇与氓由恋爱到结婚直至被氓遗弃的悲惨遭遇,表现了弃妇的哀怨和决绝。又如《魏风·硕鼠》、《邶风·新台》都是比体:前者把剥削者比作贪婪的大老鼠;后者把淫乱无耻的卫宣公比作大癞蛤蟆;二者都寄寓了极大的讽刺之意。另如《周南·关雎》、《魏风·伐檀》都是兴体:前者以贞鸟雎鸠的「关关」叫声起兴,联想起人的男女之情;后者以奴隶们的「坎坎」伐木声起兴,联想到奴隶主阶级的不劳而获。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传神地表现出庄姜的天生丽质,这显然又是「赋而比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在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加强抒情效果。每一章只变换几个字,却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艺术效果。在语言上多采用双声叠韵、叠字连绵词来状物、拟声、穷貌。「以少总多,情貌无遗」。此外,《诗经》在押韵上有的句句押韵,有的隔句押韵,有的一韵到底,有的中途转韵,现代诗歌的用韵规律在《诗经》中几乎都已经具备了。《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影响还越出中国的国界而走向全世界。日本、朝鲜、越南等国很早就传入汉文版《诗经》。从18世纪开始,又出现了法文、德文、英文、俄文等译本。(引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精彩推荐

  • (五言绝句)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 汾沮洳

    彼汾沮洳,言采其莫。彼其之子,美无度。美无度,殊异乎公路。

    彼汾一方,言采其桑。彼其之子,美如英。美如英,殊异乎公行。

    彼汾一曲,言采其藚。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

    2023-08-30
  • 南出雀鼠谷答张说

    雷出应乾象,风行顺国人。川途犹在晋,车马渐归秦。
    背陕关山险,横汾鼓吹频。草依阳谷变,花待北岩春。
    闻有鹓鸾客,清词雅调新。求音思欲报,心迹竟难陈。

    2023-08-31
  • 奉和御制麟德殿宴百官

    端拱承休命,时清荷圣皇。四聪闻受谏,五服远朝王。
    景媚莺初啭,春残日更长。命筵多济济,盛乐复锵锵。
    酆镐谁将敌,横汾未可方。愿齐山岳寿,祉福永无疆。

    2023-08-31
  • 汾上惊秋

    北风吹白云,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

    2023-09-08
  • 雅琴篇

    亭亭峄阳树,落落千万寻。独抱出云节,孤生不作林。
    影摇绿波水,彩绚丹霞岑。直干思有托,雅志期所任。
    匠者果留盼,雕斫为雅琴。文以楚山玉,错以昆吾金。
    虬凤吐奇状,商徵含清音。清音雅调感君子,
    一抚一弄怀知己。不知钟期百年馀,还忆朝朝几千里。
    马卿台上应芜没,阮籍帷前空已矣。山情水意君不知,
    拂匣调弦为谁理。调弦拂匣倍含情,况复空山秋月明。
    陇水悲风已呜咽,离鹍别鹤更凄清。将军塞外多奇操,
    中散林间有正声。正声谐风雅,欲竟此曲谁知者。
    自言幽隐乏先容,不道人物知音寡。谁能一奏和天地,
    谁能再抚欢朝野。朝野欢娱乐未央,车马骈阗盛彩章。
    岁岁汾川事箫鼓,朝朝伊水听笙簧。窈窕楼台临上路,
    妖娆歌舞出平阳。弹弦本自称仁祖,吹管由来许季长。
    犹怜雅歌淡无味,渌水白云谁相贵。还将逸词赏幽心,
    不觉繁声论远意。传闻帝乐奏钧天,傥冀微躬备五弦。
    愿持东武宫商韵,长奉南熏亿万年。

    2023-09-11
  • 奉和韦判官献侍郎叔除河东采访使

    天卿小冢宰,道大名亦大。丑正在权臣,建旟千里外。
    楚山俯江汉,汴水连谯沛。两持方伯珪,再转诸侯盖。
    恬淡轻黜陟,优游邈千载。乾象变台衡,群贤尽交泰。
    聿徕股肱郡,河岳即襟带。盛德滋冀方,仁风清汾浍。
    四封尽高足,相府轺车最。超超青云器,婉婉竹林会。
    贱士敢知言,成颂文明代。燕雀依大厦,期之保贞悔。

    2023-09-15
  • 山行积雨,归途始霁

    揽辔穷登降,阴雨遘二旬。但见白云合,不睹岩中春。
    急涧岂易揭,峻途良难遵。深林猿声冷,沮洳虎迹新。
    始霁升阳景,山水阅清晨。杂花积如雾,百卉萋已陈。
    鸣驺屡骧首,归路自忻忻。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