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苦寒行翻译和注释
译文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
北征登上太行山,山高岭峻多艰难!
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羊肠坂路真崎岖,一路颠簸车轮断。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风吹树木声萧萧,北风呼啸发悲号。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熊罴当路面对我蹲坐,虎豹夹道发威狂嚎叫。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溪谷荒凉人烟少,大雪纷纷漫天飘。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抬头远望长声叹息,长途跋涉思绪如潮。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我心郁郁多么愁闷,真想东归返回故乡。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水深桥断难前进,大军徘徊半路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军迷路失方向,傍晚还没有住宿的地方。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走啊走啊日久远,人疲马乏又渴又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担着行囊边走边砍柴,凿冰煮粥充饥肠。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想起那篇《东山》诗,深深触动我的哀伤。
注释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wēi)巍!
太行山:绵延于山西、河北、河南三省交界处的大山脉。何:多么。与下文“雪落何霏霏”之“何”意同。巍巍:高耸的样子。
羊肠坂(bǎn)诘(jí)屈,车轮为之摧。
羊肠坂:地名,在壶关(今山西长治县东南)东南,以坂道盘旋弯曲如羊肠而得名。坂:斜坡。诘屈:曲折盘旋。摧:毁坏、折断。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pí)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罴:熊的一种,又叫马熊或人熊。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fēi)霏!
溪谷:山中低洼有水处。山中居民往往聚居溪谷,此处说“少人民”,言山中人烟稀少。霏霏:雪下得很盛的样子。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延颈:伸长脖子(远眺)。怀:怀恋,心事。
我心何怫(fú)郁,思欲一东归。
怫郁:愁闷不安。东归:指归故乡谯郡。作者谯(今安徽亳县)人,在太行之东,故云“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绝:断。中路:中途。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薄暮:黄昏。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náng)行取薪,斧冰持作糜(mí)。
担囊:挑着行李。行取薪:边走边拾柴。斧冰:以斧凿冰取水。糜:稀粥。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悠悠:忧思绵长的样子。
参考资料:
1、王运熙 王国安.国学经典导读 乐府诗集.北京市: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1年:227-228页2、章培恒 安平秋 马樟根.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三曹诗选译 .南京市:凤凰出版社,2011年:24-25页赏析
北上太行山,艰哉何巍巍!羊肠坂诘屈,车轮为之摧。
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
熊罴对我蹲,虎豹夹路啼。
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延颈长叹息,远行多所怀。
我心何怫郁,思欲一东归。
水深桥梁绝,中路正徘徊。
迷惑失故路,薄暮无宿栖。
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担囊行取薪,斧冰持作糜。
悲彼《东山》诗,悠悠使我哀。
206年,曹操率兵亲征高干,途中经过太行山著名的羊肠坂道,写下了这首诗,其格调古直悲凉,回荡着一股沉郁之气。这首诗感情真挚,直抒胸臆,毫不矫情作态。诗人在诗中用质朴无华的笔触描述了委曲如肠的坂道、风雪交加的征途、食宿无依的困境。对于艰难的军旅生活所引起的厌倦思乡情绪,诗人也做了如实的记录。更感人的是,尽管作为军事统帅,诗人在这里却没有强作英豪之态,而是赤裸裸地写出当时在那种环境下的内心波动,直露的笔触把诗人的内心世界呈现出来,以其真诚而扣动着读者的心弦。
诗以“艰哉何巍巍”总领全篇,通过征途所见突出一个“艰”字。“树木何萧瑟,北风声正悲”二句为全诗奠定了萧瑟悲凉的基调,使诗笼罩在一片凄哀险恶的气氛中。为了进一步渲染凄哀险恶的气氛,诗人又以羊肠小路、恐怖战栗的熊吼虎叫、罕无人迹的漫漫大雪等物象感叹行军的艰难。以此为铺垫,顺势提出“思欲一东归”的念想。末二句并写两面,一写诗人同情长期征战的战士,渴望战争结束、实现统一的心情;一写诗人以周公自比,排除万难、取得征讨胜利的决心。整个诗歌弥漫着悲凉之气,抒情真挚感人。
译赏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苦寒行拼音版
【kǔ hán háng 】 běi shàng tài háng shān [1],jiān zāi hé wēi wēi ! yáng cháng bǎn jié qū [2],chē lún wéi zhī cuī 。 shù mù hé xiāo sè [3],běi fēng shēng zhèng bēi 。 xióng pí duì wǒ dūn [4],hǔ bào jiá lù tí 。 xī gǔ shǎo rén mín [5],xuě luò hé fēi fēi ! yán jǐng zhǎng tàn xī ,yuǎn háng duō suǒ huái 。 wǒ xīn hé fú yù [6],sī yù yī dōng guī [7] 。 shuǐ shēn qiáo liáng jué ,zhōng lù zhèng pái huái 。 mí huò shī gù lù [8],báo mù wú xiǔ qī [9] 。 háng háng rì yǐ yuǎn ,rén mǎ tóng shí jī 。 dān náng háng qǔ xīn ,fǔ bīng chí zuò mí [10] 。 bēi bǐ dōng shān shī [11],yōu yōu shǐ wǒ āi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苦寒行作者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从此用其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官渡之战大破河北割据势力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封魏王。子曹丕称帝,追尊为武帝。他在北方屯田,兴修水利,解决了军粮缺乏的问题,对农业生产的恢复有一定作用;用人唯才,罗致地主阶级中下层人物,抑制豪强,加强集权。所统治的地区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精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歌,《蒿里行》、《观沧海》等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散文亦清峻整洁。著作有《魏武帝集》,已佚,有明人辑本。今有整理排印本《曹操集》。(《辞海》1989年版)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毫县)人,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东汉末年,以黄巾军为代表的农民革命武装,从根本上动摇了东汉王朝的腐朽统治。曹操在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建立了一支地主武装,接着他又「挟天子以令诸侯」,逐个地打败了其他地方割据势力,最后统一了北方,形成了与吴、蜀相峙的三国鼎立局面,并为日后的晋朝进一步统一全国创造了条件。与此同时,他又采取了一些打击豪强、抑制兼并、广行屯田的措施,对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曹操的一生大半是在战乱中度过的,因而他的作品也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动乱,表现了他统一天下的雄心,思想积极,风格慷慨悲壮。他的诗今存二十余首,都是采用的乐府古题,明显地表现了对汉代乐府的继承关系。他的文章也一变东汉以来的典雅繁缛,而以「清峻通侻」著称,显示着他崇尚刑名,反对儒学传统的突出特点。鲁迅先生曾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曹操的著作今有辑本《曹操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魏武帝诗注》较为详备。太祖御军三十余年,手不舍书。书则讲武策,夜则思经传。登高必赋,及造新诗,被之管弦,皆成乐章。(《魏书》)上雅好诗书文籍,虽在军旅,手不释卷。每每定省,从容常言:人少好学,则思专,长则善忘;长大而能勤学者,唯吾与袁伯业耳。(《典论·自叙》,袁伯业名遗,袁绍从兄。)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钟嵘《诗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