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处若彗扫,来时如电激。岂复辨萧兰,焉能分玉石。
虫蛇尽烁烂,虎兕出奔迫。积秽皆荡除,和气始融液。
尧时既敬授,禹稼斯肇迹。遍生合颖禾,大秀两岐麦。
家有京坻咏,人无沟壑戚。乃悟焚如功,来岁终受益。
道州观野火翻译和注释
赏析
道州观野火拼音版
nán fēng chuī liè huǒ ,yàn yàn shāo chǔ zé 。yáng jǐng dāng zhòu chí ,yīn tiān bàn yè chì 。guò chù ruò huì sǎo ,lái shí rú diàn jī 。qǐ fù biàn xiāo lán ,yān néng fèn yù shí 。
chóng shé jìn shuò làn ,hǔ sì chū bēn pò 。jī huì jiē dàng chú ,hé qì shǐ róng yè 。
yáo shí jì jìng shòu ,yǔ jià sī zhào jì 。biàn shēng hé yǐng hé ,dà xiù liǎng qí mài 。
jiā yǒu jīng dǐ yǒng ,rén wú gōu hè qī 。nǎi wù fén rú gōng ,lái suì zhōng shòu y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道州观野火作者
吕温(771~811) 字和叔,又字化光,唐河中(今永济市)人。德宗贞元十四年(798)进士,次年又中博学宏词科,授集贤殿校书郎。贞元十九年(803),得王叔文推荐任左拾遗。贞元二十年夏,以侍御史为入蕃副使,在吐蕃滞留经年。顺宗即位,王叔文用事,他因在蕃中,未能参与“永贞革新”。永贞元年 (805)秋,使还,转户部员外郎。历司封员外郎、刑部郎中。元和三年 (808)秋,因与宰相李吉甫有隙,贬道州刺史,后徙衡州,甚有政声,世称“吕衡州”。曾从陆贽治《春秋》,从梁肃为文章,学有渊源。其文俊拔赡逸,颇有文采,《旧唐书·吕温传》称其文“有左丘明、班固之风”。与柳宗元、元稹等相厚,在衡与石鼓书院李宽、衡岳寺灵澈、九真观田良逸等友善,乐道参玄。尝奉敕祭告南岳。卒后,刘禹锡将其诗文辑为《吕衡州集》二十卷,后有《吕和叔文集》行世,《全唐诗》收其诗二卷百余首。
吕温在法律思想上强调明刑立威,认为治理国家必须“权之以法制、董之以刑罚”;但又认为刑罚是道德的辅佐,刑罚的运用必须服务于“导之以德”,以达到使人“迁善远罪”的目的。为了维护封建法制的严肃性和力求执法公正,他提出了两个主张:①反对“功臣恕死”的规定,认为功不可以不赏,罪不可以不刑;信赏必罚是天经地义。如果有功勋的人犯了死罪予以免死,或者没有犯罪而先行恕死,乃是弃信废刑,挠权乱法,以罪宠人。这样不但不能劝善惩恶,反而会鼓励犯罪,对国家对功臣都将有害无益。②反对纳粟赎罪的规定,认为刑赏是国之大本,不可不严肃对待。汉代曾用过纳粟的办法除罪拜爵,但那是“杂霸道而隳王制,昧宏规而狃小利”。以之拜爵,固然毁坏了有功必赏的规定,以之除罪,更是废弃了有罪必罚的法律,是对残贼之徒和□宄之党大开免罪之门,使凶人酷吏可以肆无忌惮地为非作恶。这样,刑法规定得再严,甚至“临以斧钺,驱于鼎镬”,也是不足以立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