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终南望余雪

南北朝 ·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0)
纠错/补充

终南望余雪翻译和注释

译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注释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林表明霁(jì)色,城中增暮寒。
林表:林外,林梢。霁:雨、雪后天气转晴。

赏析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之作。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终南望余雪拼音版

zhōng nán yīn lǐng xiù ,jī xuě fú yún duān 。
lín biǎo míng jì sè ,chéng zhōng zēng mù h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终南望余雪作者

祖咏(699?─746?),洛阳(今属河南)人。少年时即有诗名,是王维的诗友。王维被贬济州时,曾赠诗给他。诗中说:「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可见早年他生活境况很困窘。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但长期未得授官职。由于仕途落拓,最后归隐汝水一带直到去世。他的诗作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宣扬隐逸思想,辞意清新洗炼。《终南望余雪》曾传诵一时。七律《望蓟门》描绘边地景色,抒写立功报国的壮志,写得雄浑壮丽,和他的其他诗篇风格不同。这是他集中仅存的一首七律,也是他仅有的一首边塞诗。《全唐诗》录其诗一卷,计三十六首。有《祖咏集》。

精彩推荐

  • 柏林寺南望(溪上遥闻精舍钟)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 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 画出西南四五峰。

    2023-08-05
  • 方山子传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之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弃车马,毁冠服,徒步往来山中,人莫识也。见其所著帽,方耸而高,曰:“此岂古方山冠之遗象乎?”因谓之方山子。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独念方山子少时,使酒好剑,用财如粪土。前十九年,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鹊起于前,使骑逐而射之,不获。方山子怒马独出,一发得之。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自谓一世豪士。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而其家在洛阳,园宅壮丽与公侯等。河北有田,岁得帛千匹,亦足以富乐。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往往阳狂垢污,不可得而见。方山子倘见之欤?

    古文观止
    2023-08-14
  •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登高
    2023-08-29
  • 柏林寺南望

    溪上遥闻精舍钟,泊舟微径度深松。
    青山霁后云犹在,画出东南四五峰。(东南 一作:西南)

    写山寺庙
    2023-08-29
  • 南望楼

    去国三巴远,登楼万里春。伤心江上客,不是故乡人。

    2023-09-11
  •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023-09-14
  • 登敬亭山南望怀古赠窦主簿

    敬亭一回首,目尽天南端。
    仙者五六人,常闻此游盘。
    溪流琴高水,石耸麻姑坛。
    白龙降陵阳,黄鹤呼子安。
    羽化骑日月,云行翼鸳鸾。
    下视宇宙间,四溟皆波澜。
    汰绝目下事,从之复何难?
    百岁落半途,前期浩漫漫。
    强食不成味,清晨起长叹。
    愿随子明去,炼火烧金丹。

    2023-09-19
  • 同韩郎中闲庭南望秋景

    朝下抱馀素,地高心本闲。如何趋府客,罢秩见秋山。
    疏树共寒意,游禽同暮还。因君悟清景,西望一开颜。

    2023-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