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咏荆轲

汉代 · 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0)
纠错/补充

咏荆轲翻译和注释

译文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燕国太子喜欢收养门客,目的是对秦国报仇雪恨。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他到处招集有本领的人,这一年年底募得了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君子重义气为知己而死,荆轲仗剑就要辞别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白色骏马在大路上鸣叫,众人意气激昂为他送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个个同仇敌忾怒发冲冠,勇猛之气似要冲断帽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易水边摆下盛大的别宴,在座的都是人中的精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渐离击筑筑声慷慨悲壮,宋意唱歌歌声响遏行云。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座席中吹过萧萧的哀风,水面上漾起淡淡的波纹。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唱到商音听者无不流泪,奏到羽音荆轲格外惊心。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他明知这一去不再回返,留下的姓名将万古长存。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登车而去何曾有所眷顾,飞车直驰那秦国的官廷。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勇往直前行程超过万里,曲折行进所经何止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翻完地图忽地现出匕首,秦王一见不由胆颤心惊。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可惜呀!只可惜剑术欠佳,奇功伟绩终于未能完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荆轲其人虽然早已死去,他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

注释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yíng)。
燕丹:战国时燕王喜的太子,名丹。强嬴:秦国。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嬴(jīng)卿(qīng)。
嬴卿:指嬴轲。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jì)鸣广陌,慷(kāng)慨(kǎi)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商音、羽奏:商声和羽声。商声凄凉,羽声较激昂。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wēi)迤(yí)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zhēng)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suì)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赏析

关于荆轲之事,《战国策·燕策》与《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是相似的。陶渊明的这首诗显然是取材于上述史料,但并不是简单地用诗的形式复述这一历史故事。

诗的头四句,从燕太子丹养士报秦(报,报复、报仇之意),引出荆轲。不仅概括了荆轲入燕,燕丹谋于太傅鞫武,鞫武荐田光,田光荐荆轲,燕丹得识荆轲,奉为“上卿”等等经过,而且,一开始便将人物(荆轲)置于秦、燕矛盾之中,又因为这个人物是最出众、最雄俊的勇士(百夫良,超越百人的勇士),于是乎他自然成了矛盾一方(燕)的希望之所托。那么,故事的背景,人物的位置,及其肩负之重任,大体都已亮出,所以说这四句是“已将后事全摄”。正因为如此,矛盾的发展,人物的命运等等悬念,也就同时紧紧地系在读者的心上。下面接着就写荆轲出燕,在临行前,史书中有荆轲等待与其同行的助手,而“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引起荆轲怒叱太子,且在一怒之下,带着并不中用的秦舞阳同行的记载。诗人略去这一重要情节,而代之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这后一句逗出下文,而前一句显然是回护了燕丹的过失,但这样写却与首句的“善养士”相呼应。既使得内容和谐统一,一气贯注,也使得笔墨集中,结构浑成。易水饯行,《战国策》与《史记》是这么写的:“遂发,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由平缓而渐趋激昂。诗人则不然,他首先插入:“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素骥,白马。马犹如此,人就自不待言了,诗的情绪一下子就激发起来了。因而“雄发”二句的刻画——头发直竖,指向高高的帽子;雄猛之气,冲动了系冠的丝绳——虽不无夸张,但却由于情真意足而显得极其自然。易水饯别,也正是在这种气氛中酝酿和展开的激昂悲壮的一幕。高渐离、宋意……一时燕国的豪杰,都列坐在饯席之上。寒水哀风,击筑高歌,声色俱现,情景相生,送者、行者,无不热血沸腾,慷慨流涕。“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又一笔折到行者,道出了行者的决心,写出了行者的气概,而这也就是这幕戏的意图与效果之所在。“登车”六句写荆轲义无反顾,飞车入秦。使上述的决死之心与一往无前的气概,从行动上再加以具体的表现。其中“凌厉”二句亦属诗人的想像,它好似一连串快速闪过的镜头,使人物迅逼秦廷,把情节推向高潮,扣人心弦。诗中以大量笔墨写出燕入秦,铺叙得排荡淋漓,而写到行刺失败的正面,却是惜墨如金,只用了两句话——“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前一句洗练地交代了荆轲与燕丹在地图中藏着利刃以要劫、刺杀秦王的计谋,同时也宣布了高潮的到来,后一句只写秦王慌张惊恐,从对面突出荆轲的果敢与威慑,而对荆轲被秦王左右击杀等等,则只字不提,其倾向之鲜明,爱憎之强烈,自在不言之中。作者以有限的篇幅,再现了雄姿勃勃的荆轲形象,也表现了作者剪裁的功夫与创造的才能。诗的最后四句,便是直截的抒情和评述,诗人一面惋惜其“奇功”不成,一面肯定其精神犹在,在惋惜和赞叹之中,使这个勇于牺牲、不畏强暴的形象,获得了不灭的光辉、不朽的生命。可以看得出诗人是以饱蘸感情的笔触,写下了这个精采而又有分量的结尾。正如张玉谷说的:“既惜之,复慕之,结得抟捖有力,遂使通首皆振得起”(《古诗赏析》)。

发思古之幽情,是为了现实。不过这“现实”亦不宜说得过窄过死(如一些论者所言,这首诗是诗人出于“忠晋报宋”而作),为什么呢?首先,因为陶渊明反复地说过:“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谁言行游近,张掖至幽州”(《拟古》之八);“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之五)。这使我们看到在作者的生活、志趣和性格中,也早已具有着豪放、侠义的色彩。其次,诗人也曾出仕于晋,不过他说这是“误落尘网中,一去十三年”(《归田园居五首》),悔恨之情溢于言表,足见“晋”也并不是他的理想王国,当然“宋”亦如此。这些都是我们不必将《咏荆轲》的作意胶柱于“忠晋报宋”的理由。诗人一生“猛志”不衰,疾恶除暴、舍身济世之心常在,诗中的荆轲也正是这种精神和理想的艺术折光。说得简单一点,便是借历史之旧事,抒自己之爱憎,这样看是比较接近诗人心迹的吧。是的,这首诗的影响也正在此,此亦有诗为证:“陶潜诗喜说荆轲,想见《停云》发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侠骨恐无多。”(龚自珍《己亥杂诗》)(赵其钧)

咏荆轲拼音版

yàn dān shàn yǎng shì ,zhì zài bào qiáng yíng 。
zhāo jí bǎi fū liáng ,suì mù dé jīng qīng 。
jun1 zǐ sǐ zhī jǐ ,tí jiàn chū yàn jīng ;
sù jì míng guǎng mò ,kāng kǎi sòng wǒ háng 。
xióng fā zhǐ wēi guàn ,měng qì chōng zhǎng yīng 。
yǐn jiàn yì shuǐ shàng ,sì zuò liè qún yīng 。
jiàn lí jī bēi zhù ,sòng yì chàng gāo shēng 。
xiāo xiāo āi fēng shì ,dàn dàn hán bō shēng 。
shāng yīn gèng liú tì ,yǔ zòu zhuàng shì jīng 。
xīn zhī qù bú guī ,qiě yǒu hòu shì míng 。
dēng chē hé shí gù ,fēi gài rù qín tíng 。
líng lì yuè wàn lǐ ,wēi yǐ guò qiān chéng 。
tú qióng shì zì zhì ,háo zhǔ zhèng zhēng yíng 。
xī zāi jiàn shù shū ,qí gōng suí bú chéng 。
qí rén suī yǐ méi ,qiān zǎi yǒu yú q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咏荆轲作者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大诗人。他出身于一个官僚家庭,曾祖陶侃做过大司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外祖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不过到了他的时代,家境已经衰落,所以他一生过着穷困的生活。他处在一个晋、宋易代的时期,政治的黑暗,阶级斗争的尖锐,民族矛盾的激化,都深深地影响着他。他青年时期怀有大志,但是后来和黑暗现实一接触,便使这种思想发生了变化。中年时期为饥寒所迫,曾做过几任小官。晚年时期完全过着躬耕的生活。陶渊明的作品,现存的有诗歌一百二十多首,散文六篇,辞赋两篇。其中成就高的是描写田园生活的诗歌,即所谓「田园诗」。这些诗歌反映了他鄙夷功名利禄的高远理想、志趣和守志不阿的耿介品格,反映了他对污浊现实的憎恶和对淳朴的农村生活的热爱。正象鲁迅所说:「可见他于世事也并没有遗忘和冷淡」(《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他不但有「悠然见南山」的一面,还有「金刚怒目」式的一面。他歌咏了那些历史上和神话传说中失败而不屈的英雄,赞扬了那些壮烈牺牲的人物。当然,他的作品也明显流露了消极的乐天知命和人生无常的思想,也流露了一些颓废没落情绪。他的诗的风格平淡、自然,语言简洁、含蓄,浑厚而富有意境,在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独具特色。陶渊明作品的注本,今存较早的本子是宋刊巾箱本李公焕《笺注陶渊明集》。另外,有比较最通行的本子是陶澍集注《靖节先生集》。

精彩推荐

  • 咏荆轲

    燕秦不两立,太子已为虞。千金奉短计,匕首荆卿趋。
    穷年徇所欲,兵势且见屠。微言激幽愤,怒目辞燕都。
    朔风动易水,挥爵前长驱。函首致宿怨,献田开版图。
    炯然耀电光,掌握罔正夫。造端何其锐,临事竟趑趄。
    长虹吐白日,仓卒反受诛。按剑赫凭怒,风雷助号呼。
    慈父断子首,狂走无容躯。夷城芟七族,台观皆焚污。
    始期忧患弭,卒动灾祸枢。秦皇本诈力,事与桓公殊。
    奈何效曹子,实谓勇且愚。世传故多谬,太史征无且。

    2023-10-18
  • 乌生(乌生八九子)

    【乌生】 乌生八九子, 端坐秦氏桂树间。 唶我![1] 秦氏家有游遨荡子,[2] 工用睢阳强,苏合弹 。[3] 左手持强弹两丸,[4] 出入乌东西。[5] 唶我! 一丸即发中乌身, 乌死魂魄飞扬上天。 阿母生乌子时, 乃在南山岩石间。[6] 唶我! 人民安知乌子处? 蹊径窈窕安从通?[7] 白鹿乃在上林西苑中,[8] 射工尚复得白鹿脯。[9] 唶我! 黄鹄摩天极高飞,[10] 后宫尚复得烹煮之。 鲤鱼乃在洛水深渊中,[11] 钓钩尚得鲤鱼口。[12] 唶我! 人民生各各有寿命, 死生何须复道前后![13]

    2023-07-21
  • 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

    【大风歌】 大风起兮云飞扬,[1]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2]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3]

  • 春歌(子为王)

    【春歌】 子为王,母为虏。 终日舂薄暮,常与死为伍。 相离三千里,当谁使告汝?

    2023-07-22
  • 羽林郎(昔有霍家奴)

    【羽林郎】 昔有霍家奴,[1] 姓冯名子都。[2] 依倚将军势,[3] 调笑酒家胡。[4] 胡姬年十五,[5] 春日独当垆。[6] 长裾连理带,[7] 广袖合欢襦。[8] 头上蓝田玉,[9] 耳后大秦珠。[10] 两鬟何窈宛,[11] 一世良所无。[12] 一鬟五百万,[13] 两鬟千万余。 不意金吾子,[14] 娉婷过我庐。[15] 银鞍何煜爚,[16] 翠盖空踟蹰。[17] 就我求清酒, 丝绳提玉壶。 就我求珍肴, 金盘脍鲤鱼。[18] 贻我青铜镜, 结我红罗裾。[19] 不惜红罗裂, 何论轻贱躯。[20] 男儿爱后妇, 女子重前夫。 人生有新旧, 贵贱不相逾。[21] 多谢金吾子,[22] 私爱徒区区。[23]

    2023-07-22
  • 佳人歌(北方有佳人)

    佳人歌】 

    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美人
    2023-07-22
  • 董娇娆(洛阳城东路)

    【董娇娆】 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1] 花花自相对,叶叶自相当。[2] 春风东北起,花叶正低昂。[3] 不知谁家子,提笼行采桑。[4] 纤手折其枝,花落何飘飏。[5] 请谢彼姝子,何为见损伤?[6] 高秋八九月,白露变为霜。 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7] 秋时自零落,春月复芬芳。 何时盛年去,欢爱永相忘。[8] 吾欲竟此曲,此曲愁人肠。[9] 归来酌美酒,挟瑟上高堂。[10]

    2023-07-22
  • 上山采蘼芜(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 上山采蘼芜[1],下山逢故夫[2]。 长跪问故夫:「新人复何如[3]?」 「新人虽言好,未若故人姝[4]。 颜色类相似[5],手爪不相如[6]。」 「新人从门入,故人从閤去[7]。」 「新人工织缣[8],故人工织素[9]。 织缣日一匹[10],织素五丈余。 将缣来比素,新人不如故[11]。」

    2023-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