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信陵君救赵论

明代 · 唐顺之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0)
纠错/补充

信陵君救赵论翻译和注释

译文

  论者以窃符为信陵君之罪,余以为此未足以罪信陵也。夫强秦之暴亟矣,今悉兵以临赵,赵必亡。赵,魏之障也。赵亡,则魏且为之后。赵、魏,又楚、燕、齐诸国之障也,赵、魏亡,则楚、燕、齐诸国为之后。天下之势,未有岌岌于此者也。故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窃魏之符以纾魏之患,借一国之师以分六国之灾,夫奚不可者?
  评论者拿盗窃兵符一事做为信陵君的罪过,我认为凭这一点还够不上拿来责罪于信陵君的哩。那强劲的秦国 暴虐到极点了,如今把其所有的兵力来压于赵国 ,赵国肯定会灭亡。赵国是魏国的屏障,赵国亡了,那么魏国将要步其后尘;赵国与魏国,又是楚、燕、齐各国的屏障,赵、魏亡了,那么楚、燕、齐各国就得步其后尘了。天下的形势,再没有岌岌可危到像当时一样的了。因此,救赵国,也就是用以救魏国;救这一个国家,也就是用以救六个国家啊。盗窃魏国的兵符来解脱魏国的祸患,借用一国的军队来分担六国的灾难,这有什么不可以的!

  然则信陵果无罪乎?曰:又不然也。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
  那么信陵君真的没有罪过吗?回答是:这话又不对了。我所责备的,是信陵君的心啊!

  信陵一公子耳,魏固有王也。赵不请救于王,而谆谆焉请救于信陵,是赵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平原君以婚姻激信陵,而信陵亦自以婚姻之故,欲急救赵,是信陵知有婚姻,不知有王也。其窃符也,非为魏也,非为六国也,为赵焉耳。非为赵也,为一平原君耳。使祸不在赵,而在他国,则虽撤魏之障,撤六国之障,信陵亦必不救。使赵无平原,而平原亦非信陵之姻戚,虽赵亡,信陵亦必不救。则是赵王与社稷之轻重,不能当一平原公子,而魏之兵甲所恃以固其社稷者,只以供信陵君一姻戚之用。幸而战胜,可也,不幸战不胜,为虏于秦,是倾魏国数百年社稷以殉姻戚,吾不知信陵何以谢魏王也。
  信陵君不过是一个王室公子罢了 ,魏国自有其君王的嘛。赵国不请求于魏王,而不断地恳切求救于信陵君,这说明赵国只知道有信陵君,不知道还有个魏王呢。平原君用亲戚情分来激将信陵君,而信陵君也自己为了亲戚的原故,想急于救赵,这说明信陵君只知道有自己的亲戚,不知道还有个君王。他的盗窃兵符,不是为了魏国,不是为了六国,而是为了赵国才如此;其实也不是为了赵国,只是为了一个平原君罢了。假使祸患不在赵国,而在其他国家,即使撤销了魏国的屏障,撤销了六国的屏障,信陵君也必然不会去救他的。假使赵国没有平原君,或者平原君不是信陵君的亲戚,纵然赵国亡了,信陵君也必然不会救他的。这就是说赵王及其国家的轻重,不能比得上一个平原公子;而且魏国的军备原是依靠它来巩固自己的国家的,如今却拿来供信陵君的一个亲戚使用了。幸而战胜了,还算是可以的;如果不幸而战不胜,做了秦国的俘虏,就是倾覆了魏国几百年来的国家命运来殉葬于自己的亲戚。如果这样,我不知道信陵君用什么来回答魏王呢?!

  夫窃符之计,盖出于侯生,而如姬成之也。侯生教公子以窃符,如姬为公子窃符于王之卧内,是二人亦知有信陵,不知有王也。余以为信陵之自为计,曷若以唇齿之势激谏于王,不听,则以其欲死秦师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必悟矣。侯生为信陵计,曷若见魏王而说之救赵,不听,则以其欲死信陵君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姬有意于报信陵,曷若乘王之隙而日夜劝之救,不听,则以其欲为公子死者而死于魏王之前,王亦必悟矣。如此,则信陵君不负魏,亦不负赵;二人不负王,亦不负信陵君。何为计不出此?信陵知有婚姻之赵,不知有王。内则幸姬,外则邻国,贱则夷门野人,又皆知有公子,不知有王。则是魏仅有一孤王耳。
  盗窃兵符的计谋,那是出自侯生,而由如姬来完成的。侯生教魏公子来盗窃兵符,如姬在魏王卧室里替魏公子盗窃兵符,是这两个人也只知道有信陵君,而不知道有魏王啊。我认为信陵君如果为自己打算,不如用赵、魏两国唇齿相依的形势,以激发、上谏魏王,如果不听,就用他本人的想为赵国而牺牲于秦国军中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就必然会醒悟了。侯生为信陵君打算,不如朝见魏王来劝说他救赵,如果不听,就以想为信陵君而死的心愿,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如姬既有意于报答信陵君,不如乘魏王的空闲时,日日夜夜劝他救赵,如果不听从,就用想为公子而死的心愿,而死在魏王面前,魏王也必然醒悟了。这样做,就使信陵君不辜负魏国,也不辜负赵国;侯生等二人不辜负魏王,也不辜负信陵君。为什么不提出这种计划呢?信陵君只知道有做为亲戚的赵国,不知道有魏王;里边则有宠幸的侍妾,外边则有邻国,低贱者则有像夷门监侯生等乡野之人,又是都只知道有个魏公子,却不知道还有位君王。这就是魏国仅仅有一个孤立的君王罢了。

  呜呼!自世之衰,人皆习于背公死党之行而忘守节奉公之道,有重相而无威君,有私仇而无义愤,如秦人知有穰侯,不知有秦王,虞卿知有布衣之交,不知有赵王,盖君若赘旒久矣。由此言之,信陵之罪,固不专系乎符之窃不窃也。其为魏也,为六国也,纵窃符犹可。其为赵也,为一亲戚也,纵求符于王,而公然得之,亦罪也。
  啊!自从世运衰败以来,人们都习惯于违背公益而甘心死于私党的行为,却忘掉了守节义而奉公的道理。于是就形成只有重要的宰相而没有具有权威的君王,只有私仇而没有义愤的局面。例如秦国人只知道有穰侯魏冉,而不知道有秦王;虞卿只知道贫贱时的老朋友,而不知道有赵王。这乃是君王好像旗子一样地被人把持着已经很久很久了。由此说来,信陵君的罪过,原不在于兵符的盗窃与否,若是为了魏国,为了六国,纵然是盗窃兵符,还是可以的;若是为了赵国,为了一个亲戚,纵然请求魏王,并且公然得到了它,也是有罪过的。

  虽然,魏王亦不得无罪也。兵符藏于卧内,信陵亦安得窃之?信陵不忌魏王,而径请之如姬,其素窥魏王之疏也;如姬不忌魏王,而敢于窃符,其素恃魏王之宠也。木朽而蛀生之矣。古者人君持权于上,而内外莫敢不肃。则信陵安得树私交于赵?赵安得私请救于信陵?如姬安得衔信陵之恩?信陵安得卖恩于如姬?履霜之渐,岂一朝一夕也哉!由此言之,不特众人不知有王,王亦自为赘旒也。
  虽是如此,魏王也不得以为是没有罪过的。兵符既藏在卧室之内,信陵君怎么能盗窃了呢?信陵君不害怕魏王,而居然直接请托如姬,这是他平日已看到魏王的疏忽了。如姬不害怕魏王,而敢于盗窃兵符,这是她素来仗恃着魏王的宠爱。木头枯朽了,然后蛀虫就生出来了。古代的君王手握重权,而宫廷内外没有敢不肃敬的,那么信陵君怎能建立私交于赵国呢?赵国怎能私下求救于信陵君呢?如姬怎能承受信陵君的恩惠呢?信陵君怎能施卖恩德于如姬呢?《周易》的所谓“履霜,坚冰至”(踩着路上的寒霜,就意味着坚固的冰块将要出现了)的逐渐形成的道理,难道说“一朝一夕”就会突然发生的吗?由此说来,不只是众人不知道有魏王,连魏王也自以为是个被把持着的旗子呢。

  故信陵君可以为人臣植党之戒,魏王可以为人君失权之戒。《春秋》书葬原仲、翚帅师。嗟夫!圣人之为虑深矣!
  因此,信陵君可以做为人臣结党营私的鉴戒,魏王可以做为人君失权的鉴戒。从《春秋》的书写“葬原仲”和“翚帅师”的笔法来看,哦,圣人考虑得是多么深远啊!

解析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欣赏中,我们不仅赞叹古汉语用辞之精妙、简练,并且透过华丽的词藻,也可领略作者的文风文采,然而,除此之外,我们还应重视的就是作者通过文章体现出来的立场或论点。

  唐顺之的《信陵君救赵论》一文,以大家所熟知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事件为题材,对已有的评论予以反驳,并陈述了自己的观点。文章开篇简练,没有过多赘述即阐明自己观点,指出赵国在军事上乃魏国的屏障,赵国灭亡,则魏国亦凶多吉少,由此得出“救赵者,亦以救魏,救一国者,亦以救六国也”的论断,因之,信陵君窃符救赵并无不可。

  然而,紧接的第二段笔锋一转,切入作者本人观点:“余所诛者,信陵君之心也”。作者认为,信陵君之所以救赵,并非为保魏国或其他几国,而只因其姻亲平原君在赵。并由此引出,其实信陵君不仅不为就魏国,甚至他心目中根本没有魏王。接下来,作者又将矛头指向魏王,说明信陵君窃符救赵之计所以能成功,魏王本身也有一定疏漏。文章末尾对全片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指出为人臣的信陵君之罪在于结党营私,目无君主;为人君的魏王之罪在于君权不明,君威不振,才使得臣子有犯罪的余地。运用辩证法对论点详加阐明,使全文无懈可击

  整篇文章构思严谨,逻辑特征鲜明,以驳斥原有论点开篇,一步一步,有条不紊地陈述出自己的论调。不仅如此,更难能可贵的是,全文虽为古文,但词句深入浅出,即使不加注释,也可通篇阅读并把握文章主旨。

信陵君救赵论拼音版

  lùn zhě yǐ qiè fú wéi xìn líng jun1 zhī zuì ,yú yǐ wéi cǐ wèi zú yǐ zuì xìn líng yě 。fū qiáng qín zhī bào jí yǐ ,jīn xī bīng yǐ lín zhào ,zhào bì wáng 。zhào ,wèi zhī zhàng yě 。zhào wáng ,zé wèi qiě wéi zhī hòu 。zhào 、wèi ,yòu chǔ 、yàn 、qí zhū guó zhī zhàng yě ,zhào 、wèi wáng ,zé chǔ 、yàn 、qí zhū guó wéi zhī hòu 。tiān xià zhī shì ,wèi yǒu jí jí yú cǐ zhě yě 。gù jiù zhào zhě ,yì yǐ jiù wèi ;jiù yī guó zhě ,yì yǐ jiù liù guó yě 。qiè wèi zhī fú yǐ shū wèi zhī huàn ,jiè yī guó zhī shī yǐ fèn liù guó zhī zāi ,fū xī bú kě zhě ?
rán zé xìn líng guǒ wú zuì hū ?yuē :yòu bú rán yě 。yú suǒ zhū zhě ,xìn líng jun1 zhī xīn yě 。
xìn líng yī gōng zǐ ěr ,wèi gù yǒu wáng yě 。zhào bú qǐng jiù yú wáng ,ér zhūn zhūn yān qǐng jiù yú xìn líng ,shì zhào zhī yǒu xìn líng ,bú zhī yǒu wáng yě 。píng yuán jun1 yǐ hūn yīn jī xìn líng ,ér xìn líng yì zì yǐ hūn yīn zhī gù ,yù jí jiù zhào ,shì xìn líng zhī yǒu hūn yīn ,bú zhī yǒu wáng yě 。qí qiè fú yě ,fēi wéi wèi yě ,fēi wéi liù guó yě ,wéi zhào yān ěr 。fēi wéi zhào yě ,wéi yī píng yuán jun1 ěr 。shǐ huò bú zài zhào ,ér zài tā guó ,zé suī chè wèi zhī zhàng ,chè liù guó zhī zhàng ,xìn líng yì bì bú jiù 。shǐ zhào wú píng yuán ,ér píng yuán yì fēi xìn líng zhī yīn qī ,suī zhào wáng ,xìn líng yì bì bú jiù 。zé shì zhào wáng yǔ shè jì zhī qīng zhòng ,bú néng dāng yī píng yuán gōng zǐ ,ér wèi zhī bīng jiǎ suǒ shì yǐ gù qí shè jì zhě ,zhī yǐ gòng xìn líng jun1 yī yīn qī zhī yòng 。xìng ér zhàn shèng ,kě yě ,bú xìng zhàn bú shèng ,wéi lǔ yú qín ,shì qīng wèi guó shù bǎi nián shè jì yǐ xùn yīn qī ,wú bú zhī xìn líng hé yǐ xiè wèi wáng yě 。
fū qiè fú zhī jì ,gài chū yú hóu shēng ,ér rú jī chéng zhī yě 。hóu shēng jiāo gōng zǐ yǐ qiè fú ,rú jī wéi gōng zǐ qiè fú yú wáng zhī wò nèi ,shì èr rén yì zhī yǒu xìn líng ,bú zhī yǒu wáng yě 。yú yǐ wéi xìn líng zhī zì wéi jì ,hé ruò yǐ chún chǐ zhī shì jī jiàn yú wáng ,bú tīng ,zé yǐ qí yù sǐ qín shī zhě ér sǐ yú wèi wáng zhī qián ,wáng bì wù yǐ 。hóu shēng wéi xìn líng jì ,hé ruò jiàn wèi wáng ér shuō zhī jiù zhào ,bú tīng ,zé yǐ qí yù sǐ xìn líng jun1 zhě ér sǐ yú wèi wáng zhī qián ,wáng yì bì wù yǐ 。rú jī yǒu yì yú bào xìn líng ,hé ruò chéng wáng zhī xì ér rì yè quàn zhī jiù ,bú tīng ,zé yǐ qí yù wéi gōng zǐ sǐ zhě ér sǐ yú wèi wáng zhī qián ,wáng yì bì wù yǐ 。rú cǐ ,zé xìn líng jun1 bú fù wèi ,yì bú fù zhào ;èr rén bú fù wáng ,yì bú fù xìn líng jun1 。hé wéi jì bú chū cǐ ?xìn líng zhī yǒu hūn yīn zhī zhào ,bú zhī yǒu wáng 。nèi zé xìng jī ,wài zé lín guó ,jiàn zé yí mén yě rén ,yòu jiē zhī yǒu gōng zǐ ,bú zhī yǒu wáng 。zé shì wèi jǐn yǒu yī gū wáng ěr 。
wū hū !zì shì zhī shuāi ,rén jiē xí yú bèi gōng sǐ dǎng zhī háng ér wàng shǒu jiē fèng gōng zhī dào ,yǒu zhòng xiàng ér wú wēi jun1 ,yǒu sī chóu ér wú yì fèn ,rú qín rén zhī yǒu ráng hóu ,bú zhī yǒu qín wáng ,yú qīng zhī yǒu bù yī zhī jiāo ,bú zhī yǒu zhào wáng ,gài jun1 ruò zhuì liú jiǔ yǐ 。yóu cǐ yán zhī ,xìn líng zhī zuì ,gù bú zhuān xì hū fú zhī qiè bú qiè yě 。qí wéi wèi yě ,wéi liù guó yě ,zòng qiè fú yóu kě 。qí wéi zhào yě ,wéi yī qīn qī yě ,zòng qiú fú yú wáng ,ér gōng rán dé zhī ,yì zuì yě 。
suī rán ,wèi wáng yì bú dé wú zuì yě 。bīng fú cáng yú wò nèi ,xìn líng yì ān dé qiè zhī ?xìn líng bú jì wèi wáng ,ér jìng qǐng zhī rú jī ,qí sù kuī wèi wáng zhī shū yě ;rú jī bú jì wèi wáng ,ér gǎn yú qiè fú ,qí sù shì wèi wáng zhī chǒng yě 。mù xiǔ ér zhù shēng zhī yǐ 。gǔ zhě rén jun1 chí quán yú shàng ,ér nèi wài mò gǎn bú sù 。zé xìn líng ān dé shù sī jiāo yú zhào ?zhào ān dé sī qǐng jiù yú xìn líng ?rú jī ān dé xián xìn líng zhī ēn ?xìn líng ān dé mài ēn yú rú jī ?lǚ shuāng zhī jiàn ,qǐ yī cháo yī xī yě zāi !yóu cǐ yán zhī ,bú tè zhòng rén bú zhī yǒu wáng ,wáng yì zì wéi zhuì liú yě 。
gù xìn líng jun1 kě yǐ wéi rén chén zhí dǎng zhī jiè ,wèi wáng kě yǐ wéi rén jun1 shī quán zhī jiè 。《chūn qiū 》shū zàng yuán zhòng 、huī shuài shī 。jiē fū !shèng rén zhī wéi lǜ shēn y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信陵君救赵论作者

唐顺之(公元1507~1560)字应德,一字义修,号荆川。汉族,武进(今属江苏常州)人。明代儒学大师、军事家、散文家,抗倭英雄。 正德二年十月初五出生在常州(武进)城内青果巷易书堂官宦之家。
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官翰林编修,后调兵部主事。当时倭寇屡犯沿海,唐顺之以兵部郎中督师浙江,曾亲率兵船于崇明破倭寇于海上。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凤阳,1560年四月丙申(初一)日(4月25日)至通州(今南通)去世。崇祯时追谥襄文。学者称"荆川先生"。

精彩推荐

  • 唐雎不辱使命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悦。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 唐雎说信陵君

      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
    唐雎谓信陵君曰:“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信陵君曰:“何谓也?”对曰:“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吾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君之忘之也。”信陵君曰:“无忌谨受教。”

    古文观止
    2023-08-14
  • 满江红·秋日经信陵君祠

    席帽聊萧,偶经过、信陵祠下。
    正满目、荒台败叶,东京客舍。
    九月惊风将落帽,半廊细雨时飘瓦。
    桕初红、偏向坏墙边,离披打。
    今古事,堪悲诧;身世恨,从牵惹。
    倘君而仍在,定怜余也。
    我讵不如毛薛辈,君宁甘与原尝亚。
    叹侯嬴、老泪苦无多,如铅泻。

  • 侠客行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槌,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2023-09-03
  • 舟中别武金坛

    曰予轻皎洁,坦率宾混元。忽乃异群萃,高歌信陵门。
    信陵好宾客,清夜开华轩。月光丽池阁,野气浮林园。
    偶坐烂明星,归志潜崩奔。漾舟清潭里,慰我别离魂。
    落日下西山,左右惨无言。萧条风雨散,窅霭江湖昏。
    秋荷尚幽郁,暮鸟复翩翻。纸笔亦何为,写我心中冤。

    2023-09-15
  • 梁园吟

    我浮黄云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天长水阔厌远涉,
    访古始及平台间。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洪波浩荡迷旧国,
    路远西归安可得。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玉盘杨梅为君设,
    吴盐如花皎白雪。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荒城虚照碧山月,
    古木尽入苍梧云。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绿池,空馀汴水东流海。沉吟此事泪满衣,
    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辉。
    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2023-09-19
  • 博平郑太守自庐山千里相寻入江夏北市门见访…立马赠别

    大梁贵公子,气盖苍梧云。若无三千客,谁道信陵君。
    救赵复存魏,英威天下闻。邯郸能屈节,访博从毛薛。
    夷门得隐沦,而与侯生亲。仍要鼓刀者,乃是袖槌人。
    好士不尽心,何能保其身。多君重然诺,意气遥相托。
    五马入市门,金鞍照城郭。都忘虎竹贵,且与荷衣乐。
    去去桃花源,何时见归轩。相思无终极,肠断朗江猿。

    2023-09-19
  • 赠别太常李博士兼寄两省旧游

    两年戴武弁,趋侍明光殿。一朝簪惠文,客事信陵君。
    简异当朝执,香非寓直熏。差肩何记室,携手李将军。
    玉镫初回酸枣馆,金钿正舞石榴裙。忽惊万事随流水,
    不见双旌逐塞云。感旧抚心多寂寂,与君相遇头初白。
    暂夸五首军中诗,还忆万年枝下客。昨日留欢今送归,
    空披秋水映斜晖。闲吟佳句对孤鹤,惆怅寒霜落叶稀。

    2023-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