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宋代 · 柳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0)
纠错/补充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翻译和注释

注释

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②风物:风光和景物。③楚宫腰:以楚腰喻柳。楚灵王好细腰,后人故谓细腰为楚腰。④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蘅即杜蘅。⑤阳关:王维之诗《渭城曲》翻入乐内《阳关三曲》,为古人送别之曲。⑥兰桡:桡即船桨,兰桡指代船。

赏析

  这是柳永漫游长安时所作的一首怀古伤今之词。上片写词人乘舟离别长安时之所见。“参差”二句,点明所咏对象,以引起伤别之情。回首遥望长安、灞桥一带,参差的柳树笼罩在迷的烟雾里。风光和景物还和汉、唐时代一样。词人触景生情,思接百代。“衰杨”三句,进一步写灞桥风物的沧桑之变,既“古”且“衰”的杨柳,几经攀折,那婀娜多姿的细腰早已憔悴不堪了。时值霜秋,没有暖意融融的春风,杨柳已经不堪忍受,况复“几经攀折”,唯有憔悴而已矣!拟人化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形象生动,而且也增强了表达效果。上片通过描绘眼中景、心中事、事中情的顿挫,写出了词人伤别中的怀古,及怀古心中的伤今。

  下片写离长安时置身舟中的感触。“夕阳”句,点明离别之时正值暮秋的傍晚,一抹淡淡的夕阳,映照着古城烟柳。连用三个形容词“闲”、“淡”、“老”,集中描写“夕阳”的凋残,“秋光”更是“老”而不振,清冷孤寂的环境,令人颓丧、怅恼的景物与词人自己愁怨的心情交织在一起,使他愈增离恨。“离思”句,极写离思之多、之密,如长满杜蘅的郊野。然后以“阳关曲”和“断肠声”相呼应,烘托出清越苍凉的气氛。结句“独自凭兰桡”,以词人独自倚在画船船舷上的画面为全篇画上句号,透露出一种孤寂难耐的情怀。

  本词紧扣富有深意的景物,以繁华兴起,又陡转萧瑟,有咏古之思和历史变迁之叹,但未触及历史事实,不加议论,只是通过描写富有韵味的景物和抒发离情别绪来突出感情的波澜起伏,虚实互应,情景相生,笔力遒劲,境界高远。

  开篇总揽灞桥全景“参差烟树灞陵桥”一句,直接点明所咏对象,暮色苍茫中,杨柳如烟;柳色明暗处,霸桥横卧。灞桥是别离的象征,眼前凄迷的灞桥暮景,更易牵动羁泊异乡的情怀。灞桥不仅目睹人世间的离鸾别鹤之苦,而且也是人世沧桑、升沉变替的见证。“风物尽前朝”一句,紧承首句又拓展词意,使现实的旅思羁愁与历史的兴亡之感交织,把空间的迷茫感与时间的悠远感融为一体,貌似冷静的描述中,透露出作者沉思的神情与沉郁的情怀。“哀杨古柳”三句从折柳送别着想,专写离愁。作者想象年去岁来,多少离人此折柳赠别,杨柳屡经攀折,纤细轻柔的柳条竟至“憔悴”!此词写衰杨古柳,憔悴衰败,已不胜攀折。以哀景映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加倍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自“夕阳闲淡秋光老”一句始,词境愈加凄清又无限延伸。面对灞桥,已令人顿生离思,偏又时当秋日黄昏,日色晚,秋光老,夕阳残照,给本已萧瑟的秋色又抹上一层惨淡的色彩,也给作者本已凄楚的心灵再笼罩一层黯淡的阴影。想到光阴易逝,游子飘零,离思愁绪绵延不尽,终于溢满蘅皋了。“离思满蘅皋”,是用夸张的比喻形容离愁之多,无所不在

  “一曲《阳关》”两句,转而从听觉角度写离愁。作者目瞻神驰,正离思索怀,身边忽又响起《阳关》曲,将作者思绪带回别前的离席。眼前又进行一场深情的饯别,而行者正是自己。客中再尝别离之苦,旧恨加上新愁,已极可悲,而此次分袂,偏偏又传统的离别之地,情形加倍难堪,耳闻《阳关》促别,自然使人肝肠寸断了。至此,目之所遇,耳之所闻,无不关合离情纷至沓来。词末以“独自凭兰桡”陡然收煞。“独自”二字,下得沉重,依依难舍的别衷、孤身飘零的苦况,尽含其中。

  这首词运用了回环断续的艺术手法,借助灞桥、古柳、夕阳、阳关等寓意深远的意象,不加丝毫议论,只通过凭吊前朝风物,就抒发无限的感慨,做到了“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宋六十一家词选例言》)。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拼音版

cān chà yān shù bà líng qiáo 。fēng wù jìn qián cháo 。shuāi yáng gǔ liǔ ,jǐ jīng pān shé ,qiáo cuì chǔ gōng yāo 。
xī yáng xián dàn qiū guāng lǎo ,lí sī mǎn héng gāo 。yī qǔ yáng guān ,duàn cháng shēng jìn ,dú zì píng lán ráo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作者

柳永(987?─1055后)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人称「柳」,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徙居崇安(今福建)。祖父柳崇,以儒学名,父柳宜,曾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入宋后授沂州费县令,官终工部侍郎。永少时流连于汴京,在秦楼楚馆中恣情游宴。后曾西游成都、京兆,遍历荆湖、吴越。景祐元年(1034)登进士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馀杭令、定海晓峰盐场监官、泗州判官、太常博士,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晚年流落不偶,卒于润州(今江苏镇江)。身后很凄凉,由歌女们聚资营葬。《宋史》无传,事迹散见笔记、方志。善为诗文,「皆不传于世,独以乐章脍灸人口」(《清波杂志》卷八)。所著《乐章集》凡一百五十馀曲。其词自成一派,世称「屯田蹊径」、「柳氏家法」。《避暑录话》卷三记西夏归朝官语:「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柳词影响之大。其词对后世词家及金元戏曲、明清小说有重大影响。词集名《乐章词》,主要内容描写歌妓舞女的生活和思想,抒发自己的不平和牢骚以及羁旅行役之苦、离别怀人之情。都市的风物之美、社会的富庶在词中也得到突出的表现。如描写杭州风光的《望海潮》,相传金主完颜亮读到「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之句,「遂起投鞭渡江之志。」在为歌女们写作的词篇中,表现了对她们的同情,唱出了她们的心声。在这类词中,也有一些庸俗的内容和颓废的情调。艺术成就最高的是羁旅行役之作。《雨霖铃》、《八声甘州》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融情入景,有点有染,感人至深。同时,赋予身世之叹和浓重的伤感情调,为人们千古传诵。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在词的发展史上有着突出的贡献。首先,他始衍慢词。运用铺叙、渲染等手法,扩大了词的容量。其次,以俚语、俗语入词,呈现口语化的特色。同时,在艺术上运用传统的情景交融、点染等手法,又善于化用前人诗句入词,使词作韵味隽永、深婉含蓄。由于在题材和艺术上都有创新,所以流传很广。甚至连西夏也「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有《乐章集》传世,存词210多首,按宫调编次,共16个宫调150个词调,这说明柳永的作品不仅是词集而且是可以入乐演唱的唱本,故名《乐章集》。

精彩推荐

  • 少年游(参差烟树灞陵桥)

    【少年游】 

    参差烟树灞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 少年游(并刀如水)

    【少年游】 并刀如水, 吴盐胜雪, 纤手破新橙。[1] 锦幄初温, 兽烟不断, 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 向谁行宿? 城上已三更。 马滑霜浓, 不如休去, 直是少人行。

    2023-08-04
  • 少年游·并刀如水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 南乡子·归梦寄吴樯

    归梦寄吴樯。水驿江程去路长。想见芳洲初系缆,斜阳。烟树参差认武昌。
    愁鬓点新霜。曾是朝衣染御香。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它乡胜故乡。

  • 朝中措·襄阳古道灞陵桥

    襄阳古道灞陵桥,诗兴与秋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雄豪。
    霜清玉塞,云飞陇首,风落江皋。梦到凤凰台上,山围故国周遭。

  •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日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写景
    2023-08-28
  • 游灞陵山

    入山未尽意,胜迹聊独寻。方士去在昔,药堂留至今。
    四隅白云闲,一路清溪深。芳秀惬春目,高闲宜远心。
    潭分化丹水,路绕升仙林。此道人不悟,坐鸣松下琴。

    2023-10-04
  • 劝酒十四首。何处难忘酒七首

    何处难忘酒,长安喜气新。初登高第后,乍作好官人。
    省壁明张榜,朝衣稳称身。此时无一醆,争奈帝城春。
    何处难忘酒,天涯话旧情。青云俱不达,白发递相惊。
    二十年前别,三千里外行。此时无一醆,何以叙平生。
    何处难忘酒,朱门羡少年。春分花发后,寒食月明前。
    小院回罗绮,深房理管弦。此时无一醆,争过艳阳天。
    何处难忘酒,霜庭老病翁。暗声啼蟋蟀,干叶落梧桐。
    鬓为愁先白,颜因醉暂红。此时无一醆,何计奈秋风。
    何处难忘酒,军功第一高。还乡随露布,半路授旌旄。
    玉柱剥葱手,金章烂椹袍。此时无一醆,何以骋雄豪。
    何处难忘酒,青门送别多。敛襟收涕泪,簇马听笙歌。
    烟树灞陵岸,风尘长乐坡。此时无一醆,争奈去留何。
    何处难忘酒,逐臣归故园。赦书逢驿骑,贺客出都门。
    半面瘴烟色,满衫乡泪痕。此时无一醆,何物可招魂。

    2023-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