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送杜十四之江南

唐代 ·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
君去春江正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
(0)
纠错/补充

送杜十四之江南翻译和注释

译文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两湖江浙紧接壤,河道纵横水为乡。您去正值春江满,烟云弥漫水茫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暮色深沉天已晚,孤舟一叶停何方?心随友人望天涯,无限思念痛断肠。

注释

(jīng)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miǎo)茫。(淼茫 同:渺)
荆吴:荆是古代楚国的别名,在今湖北、湖南一带。吴也是古代国名,在今江苏、安徽、浙江一带。荆吴在这里泛指江南。为:一作“连”。春江:一作“江村”。淼茫:即渺茫。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处泊:一作“何处泊”。天涯:犹天边。指极远的地方。

赏析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这是一首送别诗。揆之元杨载《诗法家数》:“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如果说这是送别诗常见的写法,那么,相形之下,孟浩然这首诗就显得颇为出格了。

  诗题一作“送杜晃进士之东吴”。唐时所谓“进士”,实后世所谓举子(举进士)。得第者则称“前进士”。可见杜晃此去东吴,是落魄的。

  诗开篇就是“荆吴相接水为乡”,既未点题意,也不言别情,全是送者对行人一种宽解安慰的语气。以“荆吴相接”几个字将千里之遥写得近如比邻,给人以比邻咫尺之感,恰似说“天涯若比邻”,“谁道沧江吴楚分”。说两地,实际已暗关送别之事。但先作宽慰,超乎送别诗常法,却别具生活情味:落魄远游的人是最需要精神上的支持与鼓励的。这里就有劝杜晃放开眼量的意思。长江中下游地区,素称水乡。不说“水乡”而说“水为乡”,意味隽永:以水为乡的荆吴人对飘泊生活习以为常,不以暂离为憾事。“水为乡”描出江南特点,也有以水为家之意。语属宽解,情实至深。这样说来虽含“扁舟暂来去”意,却又不著一字,造语洗炼、含蓄。此句初读似信口而出的常语,细咀其味无穷。若作“荆吴相接为水乡”,则诗味顿时“死于句下”。

  “君去春江正淼茫”。此承“水为乡“说到正题上来,话仍平淡。“君去”是眼前事,“春江正淼茫”是眼前景,写来几乎不用费心思。但这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又产生一种味外之味。“春江淼茫”,春江水满,正好行船,含有祝友人一帆风顺之意,但“淼茫”二字又透出凄惘之情。“淼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是描写眼前景:春江上烟波浩淼,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既有喜“君去”得航行之便,也有恨“君去”太疾之意,景中有情在,让读者自去体味。这就是“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司空图《诗品·冲淡》)了。

  “日暮征帆何处泊”,撇景入情。朋友刚才出发,便想到“日暮征帆何处泊”,联系上句,这一问来得十分自然。春江渺茫与征帆一片,形成一个强烈对比。阔大者愈见阔大,渺小者愈见渺小。由景入情,抒发别绪。写出友人的孤单寂寞。友人走后,诗人遥望江面,但见“日暮孤帆”,航行在渺茫春江之上,于是代人设想,船停何处?投宿何方?通过渺茫春江与孤舟一叶的强烈对照,发出深情一问,对朋友的关切和依恋在这一问中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揣度行踪,可见送者的心追逐友人东去,又表现出一片依依惜别之情。这一问实在是情至之文。

  “天涯一望断人肠”,诗人遥望渐行渐远的行舟,送行者放眼天涯,极视无见,不禁情如春江,汹涌澎湃。“断人肠”将别情推向高潮,在高潮中结束全诗,离愁别恨,悠然不尽。“断人肠”点明别情,却并不伤于尽露,可谓“不胜歧路之泣”(蒋仲舒评)。原因在于前三句已将此情孕育充分,结句点破,恰如水库开闸,感情的洪流一涌而出,源源不断。若无前三句的蓄势,就达不到这样持久动人的效果。

  此诗前三句全出以送者口吻,“其淡如水,其味弥长”,已经具有诗人风神散朗的自我形象。末句“天涯一望”四字,更勾画出“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王维《齐州送祖三》)的送者情态,十分生动。读者在这里看到的,与其“说是孟浩然的诗,倒不如说是诗的孟浩然,更为准确”(闻一多《唐诗杂论》)。

  此诗用散行句式,如行云流水,近歌行体,写得颇富神韵,不独在谋篇造语上出格,自然流畅地表现了诗人对友人杜晃的深切怀念,也体现出诗人与友人杜晃之间的真挚友谊。诗中四句从写景入笔,寓主观感情于客观景象之中,使客观的景象染上浓重的主观感情的色彩。

送杜十四之江南拼音版

jīng wú xiàng jiē shuǐ wéi xiāng , jun1 qù chūn jiāng zhèng miǎo máng 。 rì mù zhēng fān hé chù bó ? tiān yá yī wàng duàn rén chá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送杜十四之江南作者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

精彩推荐

  • 赠李十四四首

    野客思茅宇,山人爱竹林。琴尊唯待处,风月自相寻。
    小径偏宜草,空庭不厌花。平生诗与酒,自得会仙家。
    乱竹开三径,飞花满四邻。从来扬子宅,别有尚玄人。
    风筵调桂轸,月径引藤杯。直当花院里,书斋望晓开。

    2023-09-07
  • 沈十四拾遗新竹生读经处同诸公之作

    闲居日清静,修竹自檀栾。嫩节留馀箨,新业出旧阑。
    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乐府裁龙笛,渔家伐钓竿。
    何如道门里,青翠拂仙坛。

    2023-09-13
  • 送杜十四之江南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淼茫 同:渺)
    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2023-09-19
  • 赠别舍人弟台卿之江南

    去国客行远,还山秋梦长。梧桐落金井,一叶飞银床。
    觉罢揽明镜,鬓毛飒已霜。良图委蔓草,古貌成枯桑。
    欲道心下事,时人疑夜光。因为洞庭叶,飘落之潇湘。
    令弟经济士,谪居我何伤。潜虬隐尺水,著论谈兴亡。
    客遇王子乔,口传不死方。入洞过天地,登真朝玉皇。
    吾将抚尔背,挥手遂翱翔……

    2023-09-19
  • 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我昔钓白龙,放龙溪水傍。道成本欲去,挥手凌苍苍。
    时来不关人,谈笑游轩皇。献纳少成事,归休辞建章。
    十年罢西笑,览镜如秋霜。闭剑琉璃匣,炼丹紫翠房。
    身佩豁落图,腰垂虎鞶囊。仙人驾彩凤,志在穷遐荒。
    恋子四五人,裴回未翱翔。东流送白日,骤歌兰蕙芳。
    仙宫两无从,人间久摧藏。范蠡说句践,屈平去怀王。
    飘飘紫霞心,流浪忆江乡。愁为万里别,复此一衔觞。
    淮水帝王州,金陵绕丹阳。楼台照海色,衣马摇川光。
    及此北望君,相思泪成行。朝云落梦渚,瑶草空高堂。
    帝子隔洞庭,青枫满潇湘。怀君路绵邈,览古情凄凉。
    登岳眺百川,杳然万恨长。知恋峨眉去,弄景偶骑羊。

    2023-09-20
  • 送李十四山东游(一作山人东游)

    圣朝有遗逸,披胆谒至尊。岂是贸荣宠,誓将救元元。
    权豪非所便,书奏寝禁门。高歌长安酒,忠愤不可吞。
    欻来客河洛,日与静者论。济世翻小事,丹砂驻精魂。
    东游无复系,梁楚多大蕃。高论动侯伯,疏怀脱尘喧。
    送君都门野,饮我林中樽。立马望东道,白云满梁园。
    踟蹰欲何赠,空是平生言。

    2023-09-21
  • 送韩十四江东觐省

    兵戈不见老莱衣,叹息人间万事非。
    我已无家寻弟妹,君今何处访庭闱?
    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
    此别应须各努力,故乡犹恐未同归。

    2023-09-28
  • 寄李十四员外布十二韵

    名参汉望苑,职述景题舆。巫峡将之郡,荆门好附书。
    远行无自苦,内热比何如。正是炎天阔,那堪野馆疏。
    黄牛平驾浪,画鹢上凌虚。试待盘涡歇,方期解缆初。
    闷能过小径,自为摘嘉蔬。渚柳元幽僻,村花不扫除。
    宿阴繁素柰,过雨乱红蕖。寂寂夏先晚,泠泠风有馀。
    江清心可莹,竹冷发堪梳。直作移巾几,秋帆发弊庐。

    2023-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