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大全

不相上下的近义词是什么?

不相上下的近义词:八两半斤、难分伯仲、分庭抗礼、旗鼓相当、势均力敌、并行不悖、伯仲之间、地丑德齐、棋逢敌手、平分秋色、工力悉敌、平起平坐、不差上下、无与伦比、并驾齐驱、铢两悉称、各有千秋、棋逢对手、不分轩轾、相差无几

不相上下的近义词意思解释

  1. 1、八两半斤  [ bā liǎng bàn jīn ]

    解释:旧制一斤等于十六两,半斤即是八两。比喻彼此分量或程度不相上下。

  2. 2、难分伯仲  [ nán fēn bó zhòng ]

    解释:比喻人或事物不相上下。

  3. 3、分庭抗礼  [ fēn tíng kàng lǐ ]

    解释:庭:庭院;抗礼:平等行礼。原指宾主相见,分站在庭的两边,相对行礼。现比喻平起平坐,彼此对等的关系。 抗:对等相当,也作“伉”。原意为宾主分处庭院两边,相对设礼,以平等之礼相待。后喻指平起平坐,相互对立 偏据一偶,分庭抗礼

    例句:知县此番便和他分庭抗礼,留着吃了饭,叫他拜做老师。(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七回)

  4. 4、旗鼓相当  [ qí gǔ xiāng dāng ]

    解释: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 比喻双方力量不相上下这两支足球队旗鼓相当,打得十分激烈

    例句:单说何孝先自办此事以来,居然别开生路,与申大善士一帮旗鼓相当,彼此各不相干。(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五回)

  5. 5、势均力敌  [ shì jūn lì dí ]

    解释:均:平;敌:相当。双方力量相等,不分高低。 双方势力相当,不分高下 吕惠卿始谄事 王安石…及势钧力敌,则倾陷 安石,甚于仇雠。——《宋史.苏辙传》

    例句:这场比赛对阵的双方势均力敌,最终以平局收场。

  6. 6、并行不悖  [ bìng xíng bù bèi ]

    解释: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彼此同时进行,不相妨碍 写诗与糊口不能并行不悖

    例句:发展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这是并行不悖

  7. 7、伯仲之间  [ bó zhòng zhī jiān ]

    解释: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例句: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唐·杜甫《咏怀古迹》诗)

  8. 8、地丑德齐  [ dì chǒu dé qí ]

    解释:丑:同类。 地相等,德相同。比喻彼此条件一样。

    例句:梁启超《自序》:“其在本族,亦地丑德齐,莫能相尚。”

  9. 9、棋逢敌手  [ qí féng dí shǒu ]

    解释:比喻彼此本领不相上下。

    例句:棋逢敌手难相胜,将遇良才不敢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00回

  10. 10、平分秋色  [ píng fēn qiū sè ]

    解释:比喻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指双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宋. 李朴《中秋》

    例句:这场足球赛,两队势均力敌,平分秋色,最后以1:1握手言和。

  11. 11、工力悉敌  [ gōng lì xī dí ]

    解释:工力:功夫和力量;悉:完全;敌:相当。双方用的功夫和力量相当。常形容两个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分上下。 指程度(工夫、才力)相等,不分上下《唐诗纪事.上官昭容》记载:唐中宗游昆明池赋诗,群臣应制百余篇,命 上官婉儿评选,惟 沈佺期 宋之问二诗工力悉敌

    例句:这两幅山水画工力悉敌,很难分出高下。

  12. 12、平起平坐  [ píng qǐ píng zuò ]

    解释:比喻彼此地位或权力平等。 平等起坐。比喻地位或权力相当他与皇帝平起平坐

    例句:他和县长平起平坐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13. 13、不差上下  [ bù chā shàng xià ]

    解释:不分高下,差不多。

    例句:这个一向坚实乐观的汉子第一次遭到烦扰的袭击了,简直就同一个处在这种境况的平常人不差上下:一点抓拿没有。★沙汀《在其香居茶馆里》

  14. 14、无与伦比  [ wú yǔ lún bǐ ]

    解释:伦比:类比,匹敌。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跟它相比的。 没有相类似的;没有能比得上的

    例句:在这段时间里,他受到祖国人民无与伦比的最热情的接待。(魏巍《东方·归来》)

  15. 15、并驾齐驱  [ bìng jià qí qū ]

    解释:并驾:几匹马并排拉着一辆车;齐驱:一齐快跑。并排套着的几匹马一齐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本指几匹马并排拉着车一齐奔跑,现喻齐头并进,不分前后高低

    例句:若让我估量这本书的总价值,我以为只逊于《红楼梦》一筹,与《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驾齐驱的。(朱自清《歧路灯》)

  16. 16、铢两悉称  [ zhū liǎng xī chèn ]

    解释:悉:都;称:相当。形容两者轻重相当,丝毫不差。 悉:都。形容两者的轻重或优劣相当,没有一点差别

    例句:倘要保存上文,则将末两句改为“警察队空枪亦一齐发声,乡民始后退”,这才铢两悉称,和军警都毫无关系。(鲁迅《伪自由书·不通两种》

  17. 17、各有千秋  [ gè yǒu qiān qiū ]

    解释:千秋:千年,引伸为久远。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 各有各的存在价值。比喻各有优点,各有所长这幅画是由十位画家联合创作的,虽各有千秋,却又组织得浑然一体,相映成趣这两部小说在人物刻画上各有千秋

    例句:这两篇文章写得很好,描写手法各有千秋

  18. 18、棋逢对手  [ qí féng duì shǒu ]

    解释:比喻争斗的双方本领不相上下。

    例句:他两个在半空中,这场好杀:棋逢对手,将遇良才。(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四回)

  19. 19、不分轩轾  [ bù fēn xuān zhì ]

    解释:不分高下、轻重。比喻对待二者的态度或看法差不多。

    例句:但先入之言,容易见听,如果有两个人在慈禧太后心目中不分轩轾,那时想起溥伦的话,关系出入就太大了。(高阳《胭脂井》)

  20. 20、相差无几  [ xiāng chā wú jǐ ]

    解释:彼此没有多大差别。

不相上下的意思

不相上下   [ bù xiāng shàng xià ] 

分不出高低好坏。形容水平相当。 程度相等,分不出上下能力不相上下收成与邻近田地不相上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