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毛泽东「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赏析

毛泽东闲来无事,翻开毛泽东诗词,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六字令三首》,读这首诗,仿佛又看到了丛山竣岭之中,一支武器低劣、饥累疲劳的军队,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上有飞机扫射、下有江河拦路的千难万险,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近二年的时间中,征途万里,披

毛泽东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赏析

闲来无事,翻开毛泽东诗词,第一眼看到的是《十六字令三首》,读这首诗,仿佛又看到了丛山竣岭之中,一支武器低劣、饥累疲劳的军队,面对数十倍敌军的前堵后追,上有飞机扫射、下有江河拦路的千难万险,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在近二年的时间中,征途万里,披荆斩棘,攻关克难,终于突出重围………… 
而这支军队的统帅,在颠簸的鞍马倥偬之中,依然如闲庭信步,不时抒扬着他那蔑视一切困难的人格意志,以其豪迈的气概,吟诵出雄视千古的宏伟诗篇。
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山,倒海翻江卷巨澜。 山,刺破青天锷末残。
惊回首,离天三尺三。 奔腾急,万马战犹酣。 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毛泽东的这首十六字令,写与1934年---1935年,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湘贵一带群山间。这首词的构思取材于一首民谣,对此,从这首诗的“注”中可知。
据记:在黎平、榕江、台江、剑河交界地有一首民谣:“上有骷髅山,下有八宝山,离天三尺三。人过要低头,马过要下鞍。”
词中,“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取材于《淮南子·天文训》: 昔者共工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神话中有以山为撑天之柱的讲法。
与民谣刚好相反,毛泽东经过此处,没有低头,也没有下鞍。而是“快马加鞭未下鞍”,以一种无所畏惧的气概,策马扬鞭,奔腾而下。再回首,山与天之间如此之近,近到可以量出距离---三尺三。这神来之笔,彰显一代伟人的豪迈。而“天欲堕,赖以拄其间。”则有一种立于天地之间的气势,堪称顶天立地的征服者。

毛泽东简介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诗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领导人。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想。因毛泽东担任过的主要职务几乎全部称为主席,所以也被人们尊称为“毛主席”。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