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王安石「伤仲永」文言字词

王安石虚词用法之(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5)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6)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

王安石伤仲永文言字词

虚词用法之(1)不能称前时之闻——助词,的。(2)不受之人——兼词,之于。(3)卒之为众人——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4)忽啼求之——代词,代书具(5)借旁近与之——代词,代仲永(6)余闻之久也——代词,代这件事于(1)环谒于邑人——介词,到。(2)于舅家见之——介词,在。(3)贤于材人远矣——介词,比。(4)受于人者不至——介词,从,引出动作的对象。自(1)还自扬州——从。(2)并自为其名——自己。然(1)泯然众人矣 ——形容词词尾 ……的样子(2)父利其然也 —— 代词,这样

通假字(1)扳——通“攀”,牵,引。(2)材——通“才”,才能。

古今异义(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是:古义:“自是”组合意为“从此”;今义:判断动词)(2)或以钱币乞之(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人;今义:或许,或者。)(3)其文理皆有可观者(文理:古义:文采和道理;今义: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4)稍稍宾客其父(稍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5)泯然众人矣(众人:古义:平常人;今义:许多人,大家。)(6)从先人还家(先人:古义:王安石死去的父亲;今义:自己的前辈。)

词类活用(1)形容词作意动词“邑人奇之”之中的“奇”,是“以……为惊奇、诧异”的 意思“父异焉”之中的“异”,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2)名词作意动词“父利其然”之中的“利”,是“认为……有利可图”的意思“宾客其父”之中的“宾客”,是“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3)名词作状语“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是“每天”的意思(4)动词用作状语“忽啼求之”中的“啼”,原是动词“出声哭”的意思,这里作状语“哭着”的意思

一词多义自(1)并自为其名(名词,自己)(2)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介词,从)闻(1) 余闻之也久(动词,听说)(2)不能称前时之闻(名词,名声)其(1)其诗以养父母(代词,这)(2)稍稍宾客其父(代词,他的)然(1)父利其然也(代词,这样)(2)泯然众人矣(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为(1)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动词,作为)(2)卒之为众人(动词,成为)贤(1)贤于材人远矣:(胜过) (名词作动词)(2)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有才能)

文言句式(1)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2)省略句省略宾语 “不使学”中省略宾语“之”,可补充为“不使之学”;“令作诗”中也省略宾语“其”,可补充为“令其作诗”。省略主语 “还自扬州”中省略主语“我”,可补充为“我还自扬州”。省略介词 “受之天”中“之”后省略“于”,可补充为“受之于天”;“借旁近与之”中“借”后面省去了介词“于”,可补充为“借于旁近与之”。(3)倒装句“还自扬州”是倒装句,正确的语序是“自扬州还”。

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江西抚州西)人。庆历二年(1042)进士,授签书淮南判官。仁宗嘉祐三年(1058),入为三司度支判官,上书仁宗,提倡变法。神宗即位,任翰林学士兼侍讲,再次上书,力主革新。熙宁二年(1069),拜参知政事,设制置三司条例司,主持变法,积极推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等新法。次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七年,出知江宁府。八年,再相,次年复罢。十年(1077)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复拜尚书左仆射,改封荆国公。晚年退居江宁(今江苏南京)城外半山园,自号半山老人。元祐元年卒,年六十六,赠太傅。绍圣中,谥文。崇宁三年(1104),追封舒王。《宋史》、《东都事略》有传。自少博极群书,工诗擅文,有《临川先生集》一百卷,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全宋词》用《彊村丛书》本《临川先生歌曲》增补,凡二十九首。王安石是欧阳修倡导的诗文革新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散文雄健峭拔,诗歌遒劲清新。词虽不多而风格高峻。他的文学主张核心是「文贵致用」。散文创作以论说文的成就最为突出。《上仁宗皇帝言事书》条分缕析,提挈起伏。《答司马谏议书》理足气盛,精炼有力。记叙文夹叙夹议,寓意深远。如《游褒禅山记》等。诗歌创作有1500多首,极富特色。不少诗歌表现了要求改革时弊和关心人民疾苦的精神。如《河北民》、《兼并》、《感事》、《省兵》等。咏史怀古的诗篇,抒发了对国事的感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如《入塞》、《西帅》、《阴山画虎图》、《次韵元厚之平戎庆捷》等。有些诗歌表达出新颖的命意,喜欢翻历史旧案。如脍炙人口的《明妃曲》二首。欧阳修、梅尧臣、曾巩等都写了和诗。抒情写景诗有很多名篇佳句。《南浦》、《染云》、《书湖阴先生壁》、《江上》、《北山》、《泊船瓜州》都是公认的佳作。这些作品以工致取胜,寓意深刻,被认为是苏轼、黄庭坚的先导。退居江宁的10年,思想十分矛盾。一方面继续关心新法的推行,另方面感到自己的处境越来越困难,转而借助佛理来解脱苦闷。所著《字说》、《钟山日录》等,多已散失,文集今有《王文公文集》、《临川先生文集》两种,后人辑有《周官新义》、《诗义钩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