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白居易「缭绫」注释及译文

白居易注释⑴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⑵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⑶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⑷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⑸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⑹敕:帝王的诏书

白居易缭绫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⑴缭绫,绫名。一种精致的丝织品。质地细致,文彩华丽,产于越地,唐代作为贡品。
⑵罗绡与纨绮:四种精细的丝织品。
⑶天台山:浙江的名山,主峰在今浙江天台县境内。
⑷文章:错杂的色彩,这里指花纹图案。
⑸汉宫姬:借指唐代宫中的妃嫔。
⑹敕:帝王的诏书、命令。
⑺云外:指高空。
⑻刀剪纹:用剪刀裁剪衣料。金斗:早期的熨斗就是斗样,内置红炭,不需预热,直接熨烫。所以熨斗也叫火斗,好听一点儿的叫金斗,白居易什么都能入诗:广裁衫袖长制裙,金斗熨波刀剪纹。“金斗熨波”也真诗意,比汉代熨斗的铭文“熨斗直衣”听着韵味绵长。
⑼转侧看花:从不同的角度看花。
⑽昭阳舞人:汉成帝时的赵飞燕,善于歌舞,曾居昭阳殿。
⑾曳:拉,牵引。
⑿缯(zēng)、帛:都是指丝织品。
⒀缲(sāo):同“缫”(sāo),把蚕茧浸在滚水里抽丝。
⒁盈:足,满。
⒂昭阳殿:汉代宫殿名,这里指皇宫。 
译文

缭绫缭绫,跟什么相似?既不似罗、绡,也不似纨、绮。该是像那天台山上,明月之前,流下了四十五尺的瀑布清泉。织在上面的图案美得令人叫绝,底上铺了一层白烟,花儿攒成一丛白雪。织它的是什么人?穿它的又是谁?越溪的贫女,宫中的艳姬。去年太监来宣布皇帝口授的诏令,从宫中取来式样,命民间照式纺织。织成飞在云上的一行行秋雁,染上江南一江春色。宽幅裁作衫袖,长幅制成衣裙,用熨斗熨平绉折,用剪刀剪开花纹。奇异的色彩和纹饰相互隐映,正面看,侧面看,鲜艳的花色闪烁不定。宫廷舞姬深受皇帝恩宠,赐她一套春衣,价值千金。只要汗、粉沾污,她就不愿意再穿,在地上拖来踩去,毫无爱惜之心。要知道缭绫织成费尽了心力,莫把它与寻常的缯帛相比。煮茧抽丝痛煞了织女的双手,扎扎千声,缭绫还织不满一尺。宫廷里轻歌曼舞的艳姬,如果见到织造的艰辛,应该也会爱惜。

白居易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后迁居下邓邽(今陕西渭南县)。早年家境贫困,对社会生活及人民疾苦,有较多地接触和了解。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中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唐宪宗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及左赞善大夫。元和十年(815),宰相武元衡被平卢节度使李师道派人制死,白居易因上表急请严缉凶手,得罪权贵,贬为江州司马,后移忠州刺史。唐穆宗长庆初年任杭州刺史,曾积极兴修水利,筑堤防洪,泄引湖水,灌溉田亩千顷,成绩卓著。唐敬宗宝历元年(825)改任苏州刺史,后官至刑部尚书。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卒,终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在文学上,他与元稹同为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中坚,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别无寄托的作品。其讽谕诗《秦中吟》、《新乐府》,广泛尖锐地揭露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抨击了现实中的流弊,表现了爱憎分明的进步倾向。除讽谕诗外,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也独具特色,为千古绝唱。白诗语言通俗,深入浅出,平易自然,不露雕琢痕迹。其诗刻画人物,形象鲜明,以情动人,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