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创作背景

温庭筠渤海王国作为一个受唐帝国册封的地方政权,曾建都于敖东城(今吉林敦化东南)。全盛时“地方五千里”,史称“海东盛国”。文物制度,仿拟唐朝。都城城垣土筑,有内、外城。敖东城是渤海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渤海国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渤海先后派使臣朝唐

温庭筠送渤海王子归本国创作背景

  渤海王国作为一个受唐帝国册封的地方政权,曾建都于敖东城(今吉林敦化东南)。全盛时“地方五千里”,史称“海东盛国”。文物制度,仿拟唐朝。都城城垣土筑,有内、外城。敖东城是渤海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渤海国与唐朝关系十分密切。渤海先后派使臣朝唐有132次之多,唐朝也十多次派人赴渤海,双方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最为突出的是,渤海锐意学习中原文化。如“数遣诸生诣京师太学,习识古今制度”(《新唐书·渤海传);并多次派文人到长安抄回《汉书》、《三国志》、《晋书》、《三十六国春秋》、《唐礼》等历史、政治文献;渤海王子和贵族子弟纷纷至中原学习,有的经过科举考试,留作唐官。渤海的部分官员、使臣大都善用汉文撰写奏章。有的诗人所写的诗文,其韵律和意境几乎可与同时代的中原著名诗人媲美。在渤海与唐朝的密切交往中,唐人对渤海人的感情不断加深。此诗描写的就是渤海王子学成归国时,作者与之依依惜别之情之景。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812?─870?)唐末诗人和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温彦博裔孙。富有天才,然恃才不羁,生活放浪,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因薄其有才无行得罪宰相令狐绹,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乏抑,终生不得志。大中十三年(859),出为隋县尉。徐商镇襄阳,召为巡官,常与殷成式、韦蟾等唱和。后来,归江东,任方城尉。咸通七年(866),徐商知政事,用为国子助教,主持秋试,悯擢寒士。竟流落而终。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但成就不及李。温庭筠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仅少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然题材狭窄,多写妇女离愁别恨之作,简洁含蓄、情深意远,但伤之于柔弱秾艳。在词史上,温庭筠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相传温庭筠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现存词六十余首。后人集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