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字开头的成语大全
举手之劳 [ jǔ shǒu zhī láo ]
释义:一举手那样的辛劳。形容轻而易举,毫不费力。
出处: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如有力者,哀其穷而运转之,盖一举手一投足之劳也。”
举世瞩目 [ jǔ shì zhǔ mù ]
释义:全世界的人都注视着。
出处:战国 楚 屈原《渔夫》:“举世皆浊我独清。”《国语 晋语》:“则恐国人这瞩目于我也。”
举止失措 [ jǔ zhǐ shī cuò ]
释义: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出处:宋·庄季裕《鸡肋编》下卷:“材上加契者,谓之足材,其规矩制度,皆以章契为祖。今人以举止失措者,谓之失章失契,盖谓此也。”
举枉措直 [ jǔ wǎng cuò zhí ]
释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起用奸邪者而罢黜正直者。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止娴雅 [ jǔ zhǐ xián yǎ ]
释义: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一回:“更是性格敏慧,举止娴雅,浅笑微颦,丰华入目;承颜顺意,婉娈快心。”
举无遗策 [ jǔ wú yí cè ]
释义:举:提出;策:计谋、办法。提出的计谋没有失算的。形容足智多谋。
出处:《淮南子·主术训》:“万举而无遗策矣。”
举止言谈 [ jǔ zhǐ yán tán ]
释义: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出处:唐·杜牧《罪言》:“山东之人,叛且三五世矣,今之后生所见,言语举止,无非叛也,以为事理正当如此,沈酣入骨髓,无以为非者。”
举贤使能 [ jǔ xián shǐ néng ]
释义: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要删芜 [ jǔ yào shān wú ]
释义:要:主要部分。芜:杂乱。选取重要的,删除杂乱的、没有条理的。多指写文章时应抓住重点。
出处: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举足轻重 [ jǔ zú qīng zhòng ]
释义:只要脚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
出处:《后汉书·窦融传》:“方蜀汉相攻,权在将军,举足左右,便有轻重。”
举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释义:反:类推。比喻从一件事情类推而知道其他许多事情。
出处:《论语·述而》:“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举一废百 [ jǔ yī fèi bǎi ]
释义:举:提出;废:弃。提出一点,废弃许多。指认识片面。
出处:《孟子·尽心上》:“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举直措枉 [ jǔ zhí cuò wǎng ]
释义:举:选拔,任用;枉:弯曲,比喻邪恶的人;错:废置,罢黜;直:笔直,比喻正直的人。选用贤者,罢黜奸邪。
出处:《论语·为政》:“举枉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举直错枉 [ jǔ zhí cuò wǎng ]
释义:举:选拔。直:正直,指正直之人。错:通“措”,废弃,放弃。枉:弯曲,比喻邪恶之人。起用正直贤良,罢黜奸邪佞人。亦作“举直厝枉”、“举直措枉”。
出处:《隶释·汉巴郡太守樊敏碑》:“举直错枉,谭思旧制。”
举止不凡 [ jǔ zhǐ bù fán ]
释义: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出处:清·壮者《扫迷帚》第五回:“昨见二君举止不凡,询及栈主,始知兄即吴江卞某,此弟生平最敬佩的人,敢问此位名姓?”
举止大方 [ jǔ zhǐ dà fāng ]
释义: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十一回:“若是正经的女子,见了人一样,不见人也是一样,举止大方,不轻言笑的,那怕他在街上走路,又碍甚么呢?”
举止自若 [ jǔ zhǐ zì ruò ]
释义: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出处:《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举措失当 [ jǔ cuò shī dàng ]
释义:举措:举动,措置。指行动措施不得当。
出处:《管子·禁藏》:“举措不当,众民不能成。”
举棋若定 [ jǔ qí ruò dìng ]
释义:下棋子好像有预断。比喻行事沉着果断。
出处: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举世皆知 [ jǔ shì jiē zhī ]
释义:举:全;皆:都。全世界的人都知道。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王逸少风流才士,萧散名人。举世但知其书,翻以能自蔽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