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马前泼水 [ mǎ qián pō shuǐ ]
释义:比喻夫妻离异,无法挽回。
出处:钱钟书《围城》:“虽然‘马前泼水’,居然‘破镜重圆’。”
马前小卒 [ mǎ qián xiǎo zú ]
释义:卒:兵;走卒。旧指在车马前头供使唤奔走的人。现多比喻为别人效力的人。
出处:清·邹容《革命军》:“皇汉民族亡国后之二百六十年;岁次癸卯之月日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记。”
食前方丈 [ shí qián fāng zhàng ]
释义:方丈:一丈见方。吃饭时面前一丈见方的地方摆满了食物。形容吃的阔气。
出处:《孟子·尽心下》:“食前方丈,侍妾数百人,我得志弗为也。”
思前想后 [ sī qián xiǎng hòu ]
释义:思:考虑;前:前因;后:后果。对事情发生的缘由,发展后果,作再三考虑。
出处: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五十二回:“且闻太师见后无袭兵,领人马徐徐而行;又见折了余庆,辛环带伤,太师十分不乐,一路上思前想后。”
搀前落后 [ chān qián luò hòu ]
释义:抢前落后,不整肃。
出处:《红楼梦》第九九回:“贾政便也生气,说:‘往常还好,怎么今日不齐集至此?’抬头看那执事,却是搀前落后。”
星前月下 [ xīng qián yuè xià ]
释义:指月夜良宵。亦作“月下星前”。
出处:元·吕止庵《风入松》套曲:“常欢喜星前月下,休等闲间面北眉南。”
意前笔后 [ yì qián bǐ hòu ]
释义:指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使意境得到充分表现。
出处:晋·卫铄《笔阵图》:“若执笔近而不能紧者,心手不齐,意后笔前者败;若执笔远而急,意前笔后者胜。”
瞻前顾后 [ zhān qián gù hòu ]
释义:瞻:向前看;顾:回头看。看看前面,又看看后面。形容做事之前考虑周密慎重。也形容顾虑太多,犹豫不决。
出处:战国楚·屈原《离骚》:“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
遮前掩后 [ zhē qián yǎn hòu ]
释义:指说话藏头露尾,欲言又止。
出处:宋·朱熹《答叶正则书》之四:“大家讲究到底,大开眼看觑,大开口说话,分明去取,直截剖判,不须得如此遮前掩后,似说不说,做三日新妇子模样,不亦快哉!”
争前恐后 [ zhēng qián kǒng hòu ]
释义:争着向前,唯恐落后。同“争先恐后”。
出处:蔡东藩《南北史演义》第五十五回:“欢乃麾兵直进,大众争前恐后,一涌而上,无复行列。”
跋前踕后 [ bá qián jié hòu ]
释义: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邺》:“而跋前踕后,绝域无聊,独奈其命薄何?”一本作“跋前疐后”。
跋前疐后 [ bá qián zhì hòu ]
释义:同“跋胡疐尾”。比喻进退两难。
出处:宋·陈亮《谢罗尚书启》:“直情径行,视毁誉如风而不恤;跋前疐后,方进退惟谷以堪惊。”
马前卒 [ mǎ qián zú ]
释义:旧时在马前吆喝开路的兵卒差役。现在比喻为人奔走效力的人。
出处:唐·韩愈《符读书城南》诗:“一为马前卒,鞭背生虫蛆。”
通前彻后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释义: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
出处: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经四》:“大凡读书须要通前彻后看,故得圣人之意。”
通前澈后 [ tōng qián chè hòu ]
释义: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同“通前彻后”。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6回:“只要这等通前澈后一算,就知道这书不是脱岔露空了。”
通前至后 [ tōng qián zhì hòu ]
释义:从开头到结尾。全部,整个。同“通前彻后”。
出处:《平妖传》第十一回:“先从左壁上起,将手捻定,通前至后,凡有字处,次等拂过,共一十三张。”
朝前夕惕 [ zhāo qiáng xī tì ]
释义:形容一天到晚勤奋谨慎,没有一点疏忽懈怠。
出处:《易·干》:“君子终日干干,夕惕若厉,无咎。”
樽前月下 [ zūn qián yuè xià ]
释义:酒樽之前,月亮之下。指对酒赏月的悠闲情境。
出处:清·龚自珍《与吴虹生书八》:“弟此节俗冗,焦头烂额,对月对酒皆不乐。樽前月下,尚有剥啄之声,如御十万敌,必须在家首先搪拒,竟无福前来望见颜色矣。”
空前未有 [ kōng qián wèi yǒu ]
释义:前所未有,以前从来没有的
出处:毛泽东《评国民党十一中全会和三届二次国民参政会》:“须知正是在国民党十一中全会之后,内战危机是空前未有的。”
超前轶后 [ chāo qián yì hòu ]
释义:轶:超出。超过前辈,冠绝后世。形容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出处:《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仰见天朝制度维新,超前轶后,洵为万万年不易良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