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枝外生枝 [ zhī wài shēng zhī ]
释义:比喻派生、繁衍而出者。同“节外生枝”。
出处:清李渔《闲情偶寄·词曲·格局》:“善观场者,止于前数出所见,记其人之姓名。十出以后, 皆是枝外生枝,节中长节,如遇行路之人,非止不问姓字,并形体面目,皆可不必认矣。”
中外合璧 [ zhōng wài hé bì ]
释义:中西合璧。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一回:“这长苗子是我们中国原有的,如今搀在这德国操内,中又不中,外又不外,倒成了一个中外合璧。”
门外汉 [ mén wài hàn ]
释义:指外行人。
出处: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天竺证悟法师》:“‘祗如他道,溪声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若不到此田地,如何有这个消息?’庵说:‘是门外汉耳。’”
弦外之响 [ xián wài zhī xiǎng ]
释义:比喻言外之意。
出处:王国维《人间词话》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弦外之意 [ xián wài zhī yì ]
释义:弦:乐器上发音的丝线。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出处:《南史·范晔传》:“其中体趣,言之不可尽。弦外之意,虚响之音,不知所从而来。”
海外奇谈 [ hǎi wài qí tán ]
释义:海外:中国以外;奇谈:奇怪的说法。比喻没有根据的,荒唐的言论或传闻。
出处:明 沈德符《野荻编补遗 台疏讥谑》:“宇淳批其牍尾曰:‘海外奇谈’。”
海外扶余 [ hǎi wài fú yú ]
释义:指遥远的外国
出处:清·张岱《与王白岳》:“海外扶余,隐然复有世界。”
意外之财 [ yì wài zhī cái ]
释义:意料之外的钱财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1回:“且说周老爷凭空得了一千五百块洋钱,也算意外之财,拿了他便一直前往浙江。”
秀外惠中 [ xiù wài huì zhōng ]
释义:惠:通“慧”,聪慧。外表秀丽,内心聪明
出处: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曲眉丰颊,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中外驰名 [ zhōng wài chí míng ]
释义:驰名:名声远扬。名声传遍了国内外
出处:曾朴《孽海花》第32回:“女主人又是中外驰名的美人,我要把《清平调》的‘名花倾国两相欢’,改做‘倾城名士两相欢’了。”
内外勾结 [ nèi wài gōu jié ]
释义:内部与外部暗中相互配合来达到某种目的
出处:徐贵祥《历史的天空》第12章:“他领导的那场‘里应外合’的战斗,居然被安上一个‘内外勾结演苦肉计’的嫌疑。”
窗外有耳 [ chuāng wài yǒu ěr ]
释义:指秘密言谈可能泄密
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39回:“展爷连忙摆手说:‘四弟悄言,岂不闻窗外有耳?’”
法外施恩 [ fǎ wài shī ēn ]
释义:施:施行,给予。超越法律而给予恩惠。指宽大处理,免施刑罚
出处:清·梁章钜《归田琐记·鳌拜》:“仍照皇祖所降谕旨,给予一等男爵,世袭罔替,已足以示国家法外施恩,旧勋之意矣。”
方外人 [ fāng wài rén ]
释义: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出处:清·刘鹗《老残游记》第19回:“你究竟是方外人。岂有个才明保了的就撤省的道理呢?”
墙外汉 [ qiáng wài hàn ]
释义:指非局中之人,不属于某专业或不专于某门知识或艺术的人
出处: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慕容垂歌辞》:“我身分自当,枉杀墙外汉。”
内外夹击 [ nèi wài jiā jī ]
释义:夹:从两方面来的。从里、外两方面配合同时进攻
出处:郭沫若《洪波曲》第五章:“台儿庄正面之敌,经我军于六日夜开始总攻,内外夹击……尚据险顽抗,战况之烈,空前未有。”
分外之物 [ fèn wài zhī wù ]
释义:分:名分。名分以外的事物。指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11回:“吾差四个统制官,引一百军人下船搜看,但有分外之物,决不轻恕。”
方外之士 [ fāng wài zhī shì ]
释义:方外:世外。指言行超脱于世俗礼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等出家人
出处:《晋书·阮籍传》:“阮籍既方外之士,故不崇礼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