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壮志凌云 [ zhuàng zhì líng yún ]
释义:壮志:宏大的志愿;凌云:直上云霄。形容理想宏伟远大。
出处:《汉书·扬雄传下》:“往时武帝好神仙,相如上《大人赋》,欲以风,帝反缥缥有凌云之志。”
壮志未酬 [ zhuàng zhì wèi chóu ]
释义:酬:实现。旧指潦倒的一生,志向没有实现就衰老了。也指抱负没有实现就去世了。
出处:唐·李频《春日思归》:“壮志未酬三尺剑,故乡空隔万重山。”
猛志常在 [ měng zhì cháng zài ]
释义:比喻雄心壮志,至死不变。
出处:晋·陶潜《读山海经》诗:“刑天舞于戚,猛志固常在。”
怡志养神 [ yí zhì yǎng shén ]
释义:怡养神志,使之安适愉快。
出处:三国·魏·嵇康《兄秀才公穆入军赠诗》之十八:“长寄灵岳,怡志养神。”
赍志而没 [ jī zhì ér mò ]
释义:赍:怀抱着,带着;殁: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众志成城 [ zhòng zhì chéng chéng ]
释义:万众一心,象坚固的城墙一样不可摧毁。比喻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出处:《国语·周语下》:“众心成城,众口铄金。”
神志不清 [ shén zhì bù qīng ]
释义:神志错乱或精神错乱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12回:“弟子方才被什么妖人迷住,弄得身不由己、神志不清。”
矢志不摇 [ shǐ zhì bù yáo ]
释义:矢:通“誓”,发誓;摇:动摇。发誓立志,决不改变
出处: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仇大娘》:“仲叔尚廉利其嫁,屡劝驾,而邵氏矢志不摇。”
心志难夺 [ xīn zhì nán duó ]
释义:心志:抱负;夺:强取。形容意志坚定,难以改变
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
赍志没地 [ jī zhì mò dì ]
释义:赍:怀抱着,带着;没:死。志愿没有实现就死了
出处:南朝·梁·江淹《恨赋》:“赍志没地,长怀无已。”
矢志不屈 [ shǐ zhì bù qū ]
释义:矢:通“誓”;屈:屈服。立志决不屈服
出处:清·顾彩《髯樵传》:“义哉髯也,见义必为,矢志不屈,求之士人中,亦几几难之。”
有志难酬 [ yǒu zhì nán chóu ]
释义:酬:实现。有抱负难以实现
出处:元·无名氏《九世同居》第二折:“有一等要读书的家私薄,更无钱办束脩,因此上有志难酬。”
矢志捐躯 [ shǐ zhì juān qū ]
释义:矢:通“誓”,发誓;捐躯:牺牲生命。立志牺牲而不屈服
出处:《清史稿·尚可喜传》:“惟知矢志捐躯,保国岭南,以表臣始终之诚。”
壮志难酬 [ zhuàng zhì nán chóu ]
释义:壮志:宏伟的志向;酬:实现。宏伟的志愿难以实现
出处: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二折:“他端的忠直慷概,壮志难酬。”
笃志不倦 [ dǔ zhì bù juàn ]
释义:笃志:志向专一;倦:厌倦。指学习志趣专一,不知疲倦
出处:《江表传》:“蒙始就学,笃志不倦。”
摧志屈道 [ cuī zhì qū dào ]
释义:摧:摧折,放弃;道:道德。抛弃理想追求,失去道义节操。形容身处逆境,不能守操如一
出处:《宋书·隐逸传论》:“夫独往之人,不能摧志屈道,借誉期通。”
同志合道 [ tóng zhì hé dào ]
释义:志:志趣;道:道路。志趣相同,意见一致
出处:清·方望溪《兵部尚书法公墓表》:“始知公忠孝发于至诚,体国忧民,常恨未得同志合道人,相与辅成治教。”
志志诚诚 [ zhì zhì chéng chéng ]
释义:真心实意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6卷:“于是两个志志诚诚,吃了十来日斋,同到寺里,献此宝镜。”
笃志爱古 [ dǔ zhì ài gǔ ]
释义:笃志:志向专一。志趣专一,爱好古典
出处:《北史·景穆十二王传》:“十六通《杜氏春秋》,下帷读书,笃志爱古。”
继志述事 [ jì zhì shù shì ]
释义:继:继承;述:陈述。继承先人之志以言事理政
出处:《宣和书谱》第一卷:“一旦用王浚,唾手可行,故天下始一于晋。夫可谓继志述事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