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搅海翻江 [ jiǎo hǎi fān jiāng ]
释义:搅:搅拌;翻:翻腾。江海翻腾。比喻声势或力量很大。
出处:元·马致远《荐福碑》第三折:“他那里撼岭巴山,搅海翻江,倒树摧崖。”
陆海潘江 [ lù hǎi pān jiāng ]
释义:比喻文才很大。
出处:南朝梁·钟嵘《诗品》卷上:“余常言:‘陆才如海,潘才如江。’”
闷海愁山 [ mèn hǎi chóu shān ]
释义:忧愁如山,苦闷似海。形容愁闷象山一样大,象海一样深,无法排遣。
出处:元·施惠《幽闺记·三十二缨闺拜月》:“听说罢姓名家乡,这情苦意切,闷海愁山将我心上撇,不由人不泪珠流血。”
大海捞针 [ dà hǎi lāo zhēn ]
释义:在大海里捞一根针。比喻极难找到。
出处:元·柯丹丘《荆钗记·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入海算沙 [ rù hǎi suàn shā ]
释义:①到海底数沙子。比喻白费功夫。②又喻用力精勤。
出处:明·宋濂《杭州灵隐寺故辅良大师石塔碑铭》:“教秉固当学,若沉溺不返,如入海算沙,徒自困耳。”
四海波静 [ sì hǎi bō jìng ]
释义:比喻天下太平。
四海承风 [ sì hǎi chéng fēng ]
释义:指全国都接受教化。
出处:《孔子家语·好生》:“舜之为君也,其政好生而恶杀,……是以四海承风。”
四海鼎沸 [ sì hǎi dǐng fèi ]
释义:四海:古人以为中国四境有海环绕,用以指全国各地;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既非秦末鼎沸之时,实有六国并据之势。”《晋书·祖逖传》:“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
四海升平 [ sì hǎi shēng píng ]
释义:升平:太平。天下太平。
出处:元·无名氏《抱妆盒》第三折:“寡人御极以来,幸喜四海升平,八方宁靖。”
四海之内皆兄弟 [ sì hǎi zhī nèi jiē xiōng dì ]
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
出处:《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涉海登山 [ shè hǎi dēng shān ]
释义:渡过大海,攀登高山。形容旅程的艰苦,也形容行程连绵不断。亦作“涉水登山”。
出处:唐·张说《贺示历书表》:“奉宣圣旨,内出新撰历书二十五卷,以示臣等,窃窥深奥,仰观英华,涉海登山,罔知攸际。”
誓海盟山 [ shì hǎi méng shān ]
释义:指男女相爱时立下的誓言,表示爱情要象山和海一样永恒不变。同“山盟海誓”。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六卷:“誓海盟山心已许,几番浅笑深颦。”
苏海韩潮 [ sū hǎi hán cháo ]
释义:指唐朝韩愈和宋朝苏轼的文章气势磅礴,如海如潮。
出处:清·孔尚任《桃花扇·听稗》:“蚤岁清词,吐出班香宋艳;中年浩气,流出苏海韩潮。”
四海皆兄弟 [ sì hǎi jiē xiōng dì ]
释义:世界各国的人民都象兄弟一样。同“四海之内皆兄弟”。
出处:先秦·孔子《论语·颜渊》:“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四海九州 [ sì hǎi jiǔ zhōu ]
释义:指全中国。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回:“那人王乃四海九州之主,代天宣化,岂肯颠倒,强人所难。”
四海飘零 [ sì hǎi piāo líng ]
释义:四海:代指全国各地。飘零:比喻遭到不幸,失去依靠,生活不安定。指到处飘泊,生活无着。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八回:“云几番欲来相投,只恐袁绍见怪。四海飘零,无容身之地。前偶过此处,适遇裴元绍下山来欲夺吾马,云因杀之,借此安身。”
四海昇平 [ sì hǎi shēng píng ]
释义:指天下太平。
四海他人 [ sì hǎi tā rén ]
释义:指没有亲戚关系。
出处:元·尚仲贤《三夺槊》第三折:“俺虽然是旧忠臣,则是四海他人。”
四海一家 [ sì hǎi yī jiā ]
释义:四海之内,犹如一家。形容天下一统。
出处:战国·赵·荀况《荀子·议兵》:“四海之内若一家,通达之属莫不从服。”
血海深仇 [ xuè hǎi shēn chóu ]
释义:血海:形容杀人流血很多。形容仇恨极大、极深。多指人被杀而引起的仇恨。
出处:清 陈天华《狮子吼》:“放着他血海冤仇三百载,鬼混了汉家疆宇十余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