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嘻皮涎脸 [ xī pí xián liǎn ]
释义:形容轻佻嘻笑不知羞耻的样子。
出处: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九回:“糖葫芦嘻皮涎脸的答道:‘我不到你那里去,我到我相好的家里去!’”
嘻皮笑脸 [ xī pí xiào liǎn ]
释义:①形容嘻嘻哈哈的样子。②形容轻薄嘻笑的样子。③形容谄笑讨好的样子。
出处:①《红楼梦》第三十回:“你要仔细!你见我和谁玩过!有和你素日嘻皮笑脸的那些姑娘们,你该问他们去!”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三:“金旺来了,嘻皮笑脸向小芹说:‘这会可算是个空子吧?”
涎皮涎脸 [ xián pí xián liǎn ]
释义:嬉皮笑脸;厚着脸皮跟人纠缠。亦作“涎皮赖脸”。亦作“涎脸涎皮”。
出处:杨朔《三千里江山》第八段:“一个大嘴的黑人走过来,向姚长庚涎皮涎脸伸着手说:‘淡贝!淡贝!’”
死皮赖脸 [ sǐ pí lài liǎn ]
释义:形容厚着脸皮,胡搅蛮缠。
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4回:“还亏是我呢,要是别的,死皮赖脸的三日两头儿来缠舅舅,要三升米两升豆子的,舅舅也就没有法儿呢。”
顽皮贼骨 [ wán pí zéi gǔ ]
释义:指品行不端,无赖狡诈的人。
出处:元·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这顽皮贼骨,不打不招。左右,与我采下去,着实打呀!”
粘皮带骨 [ zhān pí dài gǔ ]
释义:形容言行不干脆,不爽快。
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卷十一:“我是一刀两断的性子,不学那粘皮带骨。”
钻皮出羽 [ zuān pí chū yǔ ]
释义:比喻极意夸饰自己偏爱的人。
出处:汉·赵壹《刺世疾邪赋》:“所好则钻皮出其毛羽,所恶则洗垢求其瘢痕。”
瓜皮搭李树 [ guā pǐ dā lǐ shù ]
释义:根本搭不上。指强认亲族。
出处:宋·韦君安《梅磵诗话》中:“盖俗云:以强认亲族者,为瓜皮搭李树云。”
虎皮羊质 [ hǔ pí yáng zhì ]
释义:质:本性。比喻外强内弱,虚有其表
出处:西汉·扬雄《法言·吾子》:“羊质虎皮,见草而悦,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粘皮着骨 [ nián pí zhuó gǔ ]
释义:粘:粘贴。比喻人固执呆板
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此理本常理,但异端说得粘皮着骨。”
妍皮不裹痴骨 [ yán pí bù guǒ chī gǔ ]
释义:妍:美好;痴:同“媸”,丑陋。美丽的皮肤,不包裹丑陋的骨头。比喻表里如一,秀外慧中。
出处: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晋书·慕容超载记》
头皮发麻 [ tóu pí fā má ]
释义: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
出处: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眼皮子浅 [ yǎn pí zǐ qiǎn ]
释义:见识浅,眼光短
出处:清·无垢道人《八仙全传》第65回:“除非是这贱人的父母兄弟,嘴儿馋,眼皮子浅,往常蟠桃大会又够不上到席的资格,或者想趁这机会,特来偷摸几枚尝尝异味。”
妍皮痴骨 [ yán pí chī gǔ ]
释义:妍:美丽;痴:痴呆。美好的皮,痴呆的骨头。比喻外表好看,内心不有聪明
出处:《晋书·慕容超载记》:“召见与语,超深自晦匿,兴大鄙之,谓绍曰:谚云‘妍皮不裹痴骨’,妄语耳。”
牛皮大王 [ niú pí dà wáng ]
释义:牛皮:指虚套的话。指会吹嘘而不干实事的人
出处:李晓明《平原枪声》:“都是牛皮大王!”
鸡皮疙瘩 [ jī pí gē dā ]
释义:受到惊吓或寒冷在人的皮肤上出现的类似鸡皮上的小疙瘩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0回:“你这个令收起来罢,把我麻烦的一身鸡皮疙瘩了!”
拉皮条 [ lā pí tiáo ]
释义:从中牵线,拉拢男女搞不正当关系
出处:清·韩邦庆《海上花列传》第15回:“实夫方知是拉皮条的,笑置不理。”
没皮没脸 [ méi pí méi liǎn ]
释义:不知羞耻,不要脸面
出处:老舍《正红旗下》:“这是没皮没脸,没羞没臊!”
细皮嫩肉 [ xì pí nèn ròu ]
释义:指皮肤细嫩。借指没经过锻炼,不能担当大任
出处:清·无名氏《刘公案》第35回:“他虽然心毒意狠,到底是细皮嫩肉,如何禁受?”
厚皮老脸 [ hòu pí lǎo liǎn ]
释义:指人脸皮厚,不知羞耻
出处:钱钟书《围城》:“想不到外国去了一趟,学得这样厚皮老脸,也许混在鲍小姐那一类女朋友里训练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