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塞耳盗钟 [ sāi ěr dào zhōng ]
释义:比喻自欺欺人,硬要掩盖掩盖不了的事情。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塞耳偷铃 [ sāi ěr tōu líng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出处:《五灯会元·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挖耳当招 [ wā ěr dāng zhāo ]
释义: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出处: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洗耳恭听 [ xǐ ěr gōng tīng ]
释义: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出处:元·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掩耳盗铃 [ yǎn ěr dào líng ]
释义:掩:遮蔽,遮盖;盗:偷。偷铃铛怕别人听见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骗自己,明明掩盖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盖。
出处:《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声。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以耳代目 [ yǐ ěr dài mù ]
释义:拿听到的代替亲眼看到的。指不亲自去调查了解,光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臧克家《以耳代目之类》:“这种~的情况是令人吃惊的,但这种情况却并不是罕见的。”
掩耳盗钟 [ yǎn ěr dào zhōng ]
释义:捂住耳朵偷钟。比喻自己欺骗自己。
出处:语出《吕氏春秋·自知》:“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锺者,欲负而走。则锺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锺怳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揜其耳。”
掩耳偷铃 [ yǎn ěr tōu líng ]
释义: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掩耳盗钟”。
出处: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庸耳俗目 [ yōng ěr sú mù ]
释义:指学识浅薄的人。
出处: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震耳欲聋 [ zhèn ěr yù lóng ]
释义:形容声音很大,耳朵都快震聋了。
出处: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抓耳搔腮 [ zhuā ěr sāo sāi ]
释义:形容焦急、苦闷,生气时想不出办法的样子。也形容高兴得不知怎么办才好的样子。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礼人说:国舅因今日王妃进宫,送这礼物,预备王妃赏赐宫人。岂非送给林兄么?’唐敖听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充耳不闻 [ chōng ěr bù wén ]
释义:充:塞住。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
出处:《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惊耳骇目 [ jīng ěr hài mù ]
释义:耳闻目见后内心震惊。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须臾,云晦雷发,惊耳骇目。”
六耳不同谋 [ liù ěr bù tóng móu ]
释义:原意是三个人知道就不能保守秘密。后也比喻轻信传闻的话没有益处。
出处: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六耳不同谋。且去,来日来。”
两耳塞豆 [ liǎng ěr sāi dòu ]
释义:比喻为局部的或暂时的现象所迷惑,不能认清全局或看到根本。
赁耳佣目 [ lìn ěr yōng mù ]
释义: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出处:清·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马耳东风 [ mǎ ěr dōng fēng ]
释义: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出处:唐·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洗耳拱听 [ xǐ ěr gǒng tīng ]
释义: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同“洗耳恭听”。
出处: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以耳为目 [ yǐ ěr wéi mù ]
释义:拿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比喻不亲自了解情况,只听信别人说的。
出处: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逆耳良言 [ nì ěr liáng yán ]
释义: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出处:《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