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在第二的四字成语
百辞莫辩 [ bǎi cí mò biàn ]
释义:用任何话语都无法辩白。
出处:鲁迅《准风月谈·后记》:“被责难者处于时势潮流之下,百辞莫辩,辩则反动更为证实。”
不辞而别 [ bù cí ér bié ]
释义: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出处:老舍《不成问题的问题》:“于是,大家想不辞而别。”
不辞劳苦 [ bù cí láo kǔ ]
释义: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出处:唐·牛肃《纪闻·吴保安》:“今日之事,请不辞劳苦。”
卑辞厚礼 [ bēi cí hòu lǐ ]
释义: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出处:《后汉书·许劭传》:“曹操微时,常卑辞厚礼求为己目。”
卑辞厚币 [ bēi cí hòu bì ]
释义:指言辞谦恭,礼物丰厚。参见“卑辞重币”。
出处:《新唐书·李抱真传》:“抱真喜士,闻世贤者,必欲与之游,虽小善,皆卑辞厚币数千里邀致之。”
陈辞滥调 [ chén cí làn diào ]
释义:陈:陈旧,陈腐;滥:浮泛不合实际。指陈腐、空泛的论调。
出处:吴晗《朱元璋传》第七章三:“逢年过节和皇帝生日以及皇家有喜庆时所上的表笺,照例由学校教官代作,虽然都是陈辞滥调,因为说的都是颂扬话,朱元璋很喜欢阅读。”
奉辞伐罪 [ fèng cí fá zuì ]
释义:指奉严正之辞而讨有罪。
出处:《书·大禹谟》;“肆予以尔众士,奉辞伐罪。”伐,一本作“罚”。
谩辞哗说 [ màn cí huá shuō ]
释义:指谎言乱语。
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遣辞措意 [ qiǎn cí cuò yì ]
释义:指写文章、说话时的用词立意。
出处:宋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前辈读诗与作诗既多,则遣辞措意,皆相缘以起,有不自知其然者。”
清辞丽句 [ qīng cí lì jù ]
释义:指清新美丽的词句。同“清词丽句”。
出处:清·戴名世《道墟图诗序》:“读其诗,摹写物情,颂美祖德,称述土风,清辞丽句,时时错出。”
清辞丽曲 [ qīng cí lì qǔ ]
释义:指清新美丽的词曲。同“清词丽句”。
出处:《宋书·谢灵运传》:“清辞丽曲,时发手篇。”
修辞立诚 [ xiū cí lì chéng ]
释义:写文章应表现出作者的真实意图。
出处:《易· 乾》:“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玄辞冷语 [ xuán cí lěng yǔ ]
释义:玄妙冷隽的言辞。
出处:明·文璧《序》:“玄辞冷语,用以博见闻资谈笑而已,奚史哉?”
一辞莫赞 [ yī cí mò zàn ]
释义:赞:赞美。没有一句妥贴的赞美话能表达。形容诗文写得极好。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
以辞害意 [ yǐ cí hài yì ]
释义:因拘泥于辞义而误会或曲解作者的原意。
出处:《孟子·万章上》: “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游辞巧饰 [ yóu cí qiǎo shì ]
释义:用没有根据的话多方掩饰。
出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评》:“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
一辞同轨 [ yī cí tóng guǐ ]
释义:犹众口一词。所有的人都说同样的话。
出处:《韩非子·八奸》:“此皆俱进俱退,皆应皆对,一辞同轨以移主心者也。”又《内储说上》:“今群臣无不一辞同轨乎季孙者,举鲁国尽化为一,君虽问境内之人,犹不免于乱也。”
属辞比事 [ zhǔ cí bǐ shì ]
释义:原指连缀文辞,排比事实,记载历史。后泛称作文纪事。
出处:《礼记·经解》:“属辞比事,《春秋》教也。”
卑辞重币 [ bēi cí zhòng bì ]
释义:卑:谦恭;重:厚;币:礼物。说谦虚的话,送厚重的礼。形容对人有所求。
出处:《战国策·秦策三》:“楚赵附则齐必惧,惧必卑辞重币以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