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在第三的四字成语
拔山举鼎 [ bá shān jǔ dǐng ]
释义:形容力量超人或气势雄伟。
出处:《秦并六国平话》卷下:“籍是时年方二十四,力敌万夫,有拔山举鼎之威。”
笃近举远 [ dǔ jìn jǔ juǎn ]
释义:笃:忠实,厚道;举:举荐,选拔。对关系近的厚道,对关系远的举荐,指同等待人。
出处:唐·韩愈《原人》:“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画眉举案 [ huà méi jǔ àn ]
释义:画眉: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出处:《汉书·张敞传》:“(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有司以奏敞。上问之,对曰:‘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道不举遗 [ dào bù jǔ yí ]
释义:路上没有人把别人丢失的东西拾走。形容社会风气好。同“道不拾遗”。
出处:《新唐书·阚祾传》:“部兵皆群盗,横相侵牟,祾案罪杀之,虽亲故无脱者,至道不举遗。”
祁奚举午 [ qí xī jǔ wǔ ]
释义:午:祁奚之子。祁奚推荐自己的儿子。指举贤不避亲,客观公正。亦作“祁奚举子”。
出处: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也可。’ 《左传·襄公三年》
束缊举火 [ shù yūn jǔ huǒ ]
释义:比喻求助于人。也比喻为人排难解纷。同“束缊请火”。
出处:清·钱谦益《吕季臣诗序》:“国破家亡,年衰岁暮,束缊举火,轹釜待炊,季臣意殊安之。”
提纲举领 [ tí gāng jǔ lǐng ]
释义:比喻抓住要领,简明扼要。同“提纲挈领”。
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遇安禅师》:“提纲举领,尽立主宾,如何是主?”
选贤举能 [ xuǎn xián jǔ néng ]
释义: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延颈举踵 [ yán jǐng jǔ zhǒng ]
释义: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庄子·胠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褎然举首 [ yòu rán jǔ shǒu ]
释义:褎然:出众的样子;举:推举;首:第一。指人的才能超出同辈。
出处:《汉书·董仲舒传》:“今子大夫褎然为举首。”
言谈举止 [ yán tán jǔ zhǐ ]
释义:人的言语、举动、行为。
出处:清·黄宗羲《陈母沈孺人墓志铭》:“其言谈举止,不问可知胡先生弟子也。”
齐眉举案 [ qí méi jǔ àn ]
释义: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同“举案齐眉”。
出处:元·于伯渊《点绛唇》套曲:“言行功容,四德三从,孟光合配梁鸿。怎教他齐眉举案劳尊重,俏书生别有家风。”
以党举官 [ yǐ dǎng jǔ guān ]
释义:按照朋党关系来选拔官吏。
出处:《韩非子·有度》:“今若以誉进能,则臣离上而下比周;若以党举官,则民务交而不求用于法。故官之失能者其国乱。”
时绌举盈 [ shí chù jǔ yíng ]
释义:绌:不足、不够。盈:有余、多余。当衰败之时,而强作奢侈之事。盈,通“赢”。同“时绌举赢”。
出处:清·吕留良《与董方白书》:“度所费不下数千金,时绌举盈,极为民害。”
以言举人 [ yǐ yán jǔ rén ]
释义:根据言论来举荐人才。
出处:汉·桓宽《盐铁论·利议》:“[文学]议论称诵,窃商赐之辞;刺讥言治,过管晏之才。心卑卿相,志小万乘。及授之政,昏乱不治。故以言举人,若以毛相马,此其所以多不称举。”
称觞举寿 [ chēng shāng jǔ shòu ]
释义:同“ 稱觴上壽 ”。 汉 崔寔 《四民月令》:“子婦孫曾,各上椒酒於其家長,稱觴舉壽,欣欣如也。”
举仇举子 [ jǔ chóu jǔ zǐ ]
释义:举:推荐;仇:仇敌;子:儿子。既推荐仇敌,也推荐儿子。形容办事公正。
出处: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
中江举帆 [ zhōng jiāng jǔ fān ]
释义:中:到中心;举:升起,扬起。到江中心升起船帆
出处: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